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下中国的时代强音,已成为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源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战略地位,是目前亟待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本课题立足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探讨"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相融机制,探索"以高校为体、企业和政府为翼"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推动科技教育快速有效发展,提升了高校教育创新力。对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的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制度建设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善,地方高校与"互联网+"国家战略结合较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亟需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地方高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和"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结构模型,以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借鉴MIT、欧林及国内高校经验,提出新工程人才知识思维、个人品质、领导才能三维能力内涵,从"平台+模块+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应用+综合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多元化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二段式毕业实习、未来E星计划、综合竞赛实践模式,建立无线产业众创空间、校企协同实习基地、虚拟企业实验室、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等平台,形成一套依托政府产业学科优势开展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块化、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37-140
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过程,构建了承载学科竞赛、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训练任务的交叉互补共享融通的3类创新实践平台,实施了"竞赛+项目+创业"三合一的创新实践模式,设置了"院级、校级、国家及省级"的递进式层次化3级创新实践方法,从而建立了立体式"333"创新创业体系。把创新创业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使创新创业活动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产学研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培养学生团队的跨专业协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双创”背景下创新教育的实践、效果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2015,(11):106-1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模式、目标都值得进一步思考。文章立足于这一背景,以清华大学的创新教育为例,探讨其实践、效果和机制,提出由"资源整合模式"、"人才选拔机制"、"人才培养理念"共同构成的创新教育培养机制。最后,文章进行反思总结,探讨全球化形势下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以及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期对相关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校教育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绍兴市职教中心构建无界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无界化体验为目标,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一体化行动学习、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体现"顶层设计、行动学习"的新特点,以长效机制、激励机制、协同机制为保障,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探索学生创新创业多元化路径,形成"三维无界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其首要任务。文章主要通过对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分析,从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实践育人、加强激励机制以及做好"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经验,探究当今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探索采用"项目导入+专利驱动+专创融合+实习实践"培养模式,即以第一、第二课堂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以专利发明驱动创新实践,以创新创业大赛检验创新创业能力,以毕业实习平台对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构建起"全闭环四步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育出具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团队管理、运营服务等综合能力的机械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医学院校工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科教融合与校企融合不充分、产学研结合不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育人模式单一、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探讨了通过"校企医孵"四方共同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试行"三协同""三尽早"和"四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摸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近5年的实践表明,该育人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初步创业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0.
"双创"背景下,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融合对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展开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了"课程群整合—融合教学—教学产品—双创实践—第二课堂—专业教学"的闭环教学体系,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导师师资建设、完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融合式教学,提高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在创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培养以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服务于现代商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在创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培养以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服务于现代商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河海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实践平台;构建"讲堂+赛场+工场"创新创业实践生态链,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精细化组织和管理。实践表明这样的探索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创新创业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探究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框架及其成效,本研究以“互联网+”大赛为依托,以东部某一高校为例,总结出该校创新创业的实践育人模式:以党建引领增强实践保障、以品牌活动营造双创氛围、以竞赛实践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以机制保障推进机制改革。通过对该模式的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该模式通过完备的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增强了学生对双创的认可度,且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发挥了双创的实践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该模式的长足发展仍需要国家、高校与个体三方共同发力,不断发挥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育人优势,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创"背景下,通过分析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特点,梳理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准备不充分、过程不完善及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并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出构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考核管理体系和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培养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计算机与软件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课程体系跟不上行业技术的最新发展等问题,提出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完善专业知识领域为基础、强化实践创新为核心,推进国际交流为导向、健全就业创业为保障,为培养高端创新型软件人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论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1+2+3"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实践经验,即以学生技能提升为抓手,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为主线,全面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创新创业,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作为目前普通本科教育中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物联网工程学院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举措落实为关键,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高校"双创"实验室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与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与载体。界定了"双创"实验室的本土化定义与功能化结构,分析了"双创"实验室在协同创新创业、产教融合、资源支持方面的育人机制与原理,并且以常州大学的实践探索为基础,从构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专业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内生动力建设为依托等方面,提出了"双创"实验室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向应用型、职业化教育转型背景下,随着民办高校本科生数量日益增多,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已是民办高校面临的严峻问题。本科生导师制被实践证明卓有成效。从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入手,对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意义、内涵、内容、导师的责任界定和激励机制进行探析,最终构建"1+1+1+n导师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希冀通过本文研究,为民办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