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阳 《教育探索》2002,(8):12-13
发现和发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创造活动,它们虽有其共性,但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它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差异。相应地,作为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创造教育就应当分为发现教育和发明教育,它们也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不仅有助于创造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而且对创造教育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发现还是发明是一个古老且争议不断的问题.数学是客观与主观、发现与发明的融合;数学的内涵是客观的、发现的,数学的表达方式是主观的、发明的,并且这种客观性与主观性、发现性与发明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同属性的数学内容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发现与发明的成分是不同的;数学在发现与发明的交织与融合中发展.数学发现是数学发明的基础与依据,发现是数学的第一性,发明性是数学的第二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教育也一样,也要善于不断地总结,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多多杯”教育论竞赛活动,为您提供总结自己教育经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许多技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使其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还成为生产技术工作中的骨干。但总的来说,他们还缺乏进行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的能力,其原因就是在技工教育中,没有系统地进行技术发明教育,没有将进行技术发明的理论和方法传授给他们。许多同志一听说技术发明,总认为是科学家和高级知识分子们的  相似文献   

5.
议CIT格言     
CIT有句著名格言,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要说别人没说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前提是想过别人没想过的事项或问题.那个“别人”还应当包括从前的自己.CIT格言反映了CIT看重创造.我们在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甚至日常交流中的幽默和诙谐,其实质也是创造.原创不同于一般创造,是另辟蹊径,是在一个崭新领域的开创.此外,发明与发现也有差别.中国古代科学多系发明,不属于发现性质的贡献,可能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6.
发现学习与发现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楚廷 《中国教育学刊》2000,(6):42-44,I003
创造有两种基本形式:发现与发明。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发现的有关问题和发现教学。 一发现与发明   发现,通常是指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物,原来未曾知晓,后来被知晓了,被看到了,被认识了。这里所说的事物,包括具体的,也包括抽象的,它可能是某种物质,也可能是物质变化的某种规律,统称为有某种原型。故又可以说,发现是客观原型的被揭示。   发明,则有所不同。基本的不同在于,所发明的东西是没有客观原型的,原本没有的,被研究和创制出来了。被发明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发现与发明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数学家的工作是发现数学真理,但中后期维特根斯坦却认为:不论是数学实体还是数学真理都是数学家的发明而非发现。他还呼吁数学家应当限制这种数学发明活动,以免发明出不可判定的拟数学命题。这些观点颇受学界争议,但也颇具启发性。虽然数学概念的定义是一种发明过程,但一旦数学实体被发明出来,它们的性质和关系就随之而被确定,从而数学真理是已然在那数学实在之中等候数学家去发现的。因此,数学并不完全是发现也不纯粹是发明,而是居于发明和发现之间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者对“发明四声”说法提出批评,认为汉语的"四声"不是任何人所能发明创造的。然而“发明四声”又被语言学界许多学者所普遍接受并继续使用。这对矛盾是由“发明”的古今词义的不同造成的:“发明”在古汉语中是表“发现”义,在现代则是表“创造”义。因而,在古代“发明四声”说法是正确的,现代学者继续使用“发明四声”则是由于仿古文写作和习惯用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创造教育指一切开发人的创造力,使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创造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和发明的技法和方法,开发人的创造力。创造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由之路。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全教会议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创新” 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对他人已有成果做出创造性的运用。创新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展式创新,这种创新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另一种是发明式创新,这种创新属于发行世界的范畴,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创造新的世界。创新追求的是新异、独特和最佳,而鄙视和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理念、新的学说、技术、方法,以及一切新事物,创新绝不单纯是一种智力的特征,更是一种性格特征,一种开创精神,一种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未来学家奈斯在《大趋势》一文中指出 :“处于伟大变革时代 ,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创造是一种产生前所未有的思想或事物的活动 ,常和发明发现相关联。创新和创造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创新包括创造 ,是更高层次的创造 ,是范围更广泛的创造活动。人类过去和现在都需要创造 ,人类的未来更离不开创造 ,而且在急切呼唤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高的创造。创新教育就是要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以期迎接世界的挑战。一、创新———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就是抛弃旧的 ,创造新的。人类社会不正是在不断发现新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语文课堂成为美的讲堂,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需要、人文素养的需要,更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的需要.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开启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感受美的悟性,引导学生创造关的潜能,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创新性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因而创新教育也应包括相应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索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本质力量之…  相似文献   

14.
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了解其创造教育体系的建立,创造教育的目的、条件及方法,对当前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化学创新教育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 ,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以实验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多重素质 ,特别是创新素质。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创新就是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创造新理论、新产品 ,发现新规律、新定理 ,发明新技术、新工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化学创新教育的模式。以化学实验为载体 ,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科学能力为一体的化学创新教育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化学创新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个性。要善于观察、发现、思考 ,创新都出自创新动机和个性。二战…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创造教育的涵义、特点及其与传统教育的本质的区别进行了阐释,比较分析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利弊得失,指出我国必须提倡和实施创造教育,提出了实施创造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二、对专利制度与科技奖励制度关系的评述与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相对应的是技术发明的专利权。技术专家提交的成果经常被称为“技术发明”,技术发明的结果是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所不存在的人工产物。与科学发现不同,技术发明的公开可以带来可观的商业利益,这就引出了专利权的保护问题.对技术成果的评价,使用价值便成了社会承认的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创造教育与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教育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应用创造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其教学内容既遵循现有知识系统,又不囿于已有知识框架,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发明和创造。教学原则主要是:探索性、独创性、批判性、个性化及综合性五大原则。其根本宗旨是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给学生以必要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在自由的时间、空间内去寻求、发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林峰 《文教资料》2008,(26):102-104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之一.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创造性人才就是真善美的活人.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创造教育就是要培养行思结合、手脑相长、富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专利法中,发明与发现的区分是确定一项智力成果是否具有专利性的基本前提。在涉及基因专利保护问题上,尽管许多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对基因的专利保护,但有关基因到底是发明还是发现的争论却并未停止。通过对发明与发现区分的变迁分析,我们认为,在确定基因专利性时应淡化发明与发现的区分,采用专利“三性”标准为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