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来自宽容     
作家冯骥才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饲养了一对珍珠鸟,为它们安置了一个似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的巢。三个月后,一只小珍珠鸟出生了。这小家伙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 飞去,竟然落到了我 的小桌上。小珍珠鸟先是离我很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 ,俯下头来喝茶,用小红 嘴啄我正在写字的笔尖,当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时,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 我的手指。甚至有 一天,我伏案写作时,这小珍珠鸟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我不仅感叹:信赖,能创造出多么美好的境界呀! 那天 ,我 带着一…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欣赏鸟鸣曲一、入温馨之境上节课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我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舒适的家。课件:伴着恬静的音乐出现吊兰蒙盖的鸟笼瞧,那儿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吊兰长满绿叶的…  相似文献   

3.
《珍珠鸟》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为现代作家冯骥才所作,是一篇文质兼美、朴实无华的佳作。文章为我们讲述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相知、相依的过程:“我”为珍珠鸟创设温情浓郁的“家”,珍珠鸟与“我”和谐共处,其乐融融。我在授课中始终抓住“‘我’与珍珠鸟信赖关系的建立”这一核心,并贯穿始终,因为信赖不仅是文章的主题,更是课文的延伸点。课文通过“我”与珍珠鸟的信赖关系,意在说明如果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并努力为动物创造一种生存的环境,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1.“我”与珍珠鸟信赖关系的建立。珍珠鸟…  相似文献   

4.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的《珍珠鸟》一文,创设了人鸟相依的美好的境界,令人陶醉。教学《珍珠鸟》,我被学生的精彩表现和快乐成长感动着,体验最深的是:教师不仅要依托“文本”,让学生领悟“信赖”的内涵,更应以自己的情怀,让学生实实在在享受“信赖”的阳光。循着课堂的轨迹,采撷师生心灵的对白,我一遍又一遍地感悟着“信赖”。一、信赖就是宽容“你们喜欢鸟吗?说说喜欢的鸟名。”因为担心跑题,学生的回答总是离不开珍珠鸟。“都是喜欢珍珠鸟,有别的鸟吗?”理解、宽容,消除了顾虑,发散了思维,让学生说出了真爱:“我喜欢洁白的鸽子、体积…  相似文献   

5.
《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本第七册的课文。这篇课文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活动情况,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课文首先写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而又安全的巢,接着写雏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  相似文献   

6.
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情感浓郁,描绘细腻,蕴含哲理的散文佳品。其中,对我们理解帮助最大的是结尾一句:“信赖,往往创造了美好的境界”。它是统领全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一、美好的境界本文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珍珠鸟的可爱:“鲜红的小嘴儿从  相似文献   

7.
珍珠鸟(节选)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相似文献   

8.
蔡亚 《教学与管理》2014,(12):52-5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 设计思路 本文的教学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二是感受珍珠鸟对“我”的情感变化--由“害怕”“不怕”“喜欢”到“信赖”的过程。两条主线构成了课堂学习的两个主要板块。由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入手,体会“喜爱之情”;由精心呵护小家伙的顽皮来体会“呵护之心”。当然,重点是放在小家伙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上:让学生抓住表现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珍珠鸟从空间上逐渐靠近“我”的过程;通过想象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彼此心灵逐渐靠近的过程;通过睡醒的珍珠鸟给作家写一封信,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优美的画面,轻松的点拨,反复的品味,忘情的朗读……诗意一般的课堂,这是《珍珠鸟》后半节课。连我自己都有点陶醉在自己所创设的美好意境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生优美的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老师,我觉得人挺虚伪的!”一位女学生不紧不慢地说。“于无疑处有疑,不迷信名家,后生可畏!请你说说你的依据。”“小珍珠鸟一开始并不信任‘我’,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和一系列试探后,小珍珠鸟觉得‘我’没有敌意才放松警惕,变得随意起来。我想,那对珍珠鸟夫妇为什么始终躲在鸟笼里不曾飞出?难道它们就不喜欢自由?难道它们就没有认识…  相似文献   

10.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鸟是怎样信赖人的呢?一切都源于我对鸟的喜爱。《珍珠鸟》开头写道:真  相似文献   

11.
许多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似乎都采用了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 没有疑义,课文《珍珠鸟》的主题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本之所以收录此文,原因之一大抵也就是要教给孩子们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2.
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情感浓郁、描绘细腻、蕴含哲理的散佳品。其中,对我们理解帮助最大的是结尾一句:“信赖,往往创造了美好的境界。”它是统领全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人鸟情依依     
夏飞 《教育文汇》2007,(9):44-44
今天,我准备给学生上《珍珠鸟》。说实话,对于这篇散文,我起初并不是十分喜欢,因为在我看来,它既没有《安塞腰鼓》的恢宏壮观,又没有《华南虎》的浓烈抒情;既没有《登上地球之巅》的惊心动魄,又没有《伟大的悲剧》的曲折情节。只有在描写珍珠鸟与作者建立信赖关系后,“嗒嗒”啄着作者颤动的笔尖时,语言才渐趋活泼、但较之《丑小鸭》,我总觉得它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5.
教材说明:《珍珠鸟》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散文。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作者与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味人与动物间的温馨真情,还能让学生领略到生动细腻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6.
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是一篇情趣理趣兼而有之的散文。文章的结束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被冰心老人誉为“深澈的哲理”,给人以启迪。文中的一幅幅充满情趣、和谐美好的画面亦使人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17.
张跃 《教育与职业》2004,(16):36-36
本刊2004年第一期下半月版的卷首语,是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阅后很是新鲜,文笔清新流畅,叙事状物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惬意感。这些还倒在其次,行文的点睛之处更任于文章结尾的神来之笔:“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珍珠鸟》一文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娓娓讲述了自己和珍珠乌和谐相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他与可爱的小乌在信赖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和谐的关系.其实我想如果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用我们的一颗火热、真诚的心与学生的心沟通、交流,我们也会创造出师生关系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9.
陈卫兵  范里 《中国教师》2012,(12):68-71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课文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领悟课文中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创造更多美好境界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2.体会课文中描绘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20.
《珍珠鸟》(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20课)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情景,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其中,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以反诘句的形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唤起情感体验,从而理解这句话。我们看下面这个教学片段,教师是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的。[教学片段]师:作家冯骥才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