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对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他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任务;农业的发展,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农民如何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这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地区的农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北美殖民地农业生产的成本低、产量高;复杂的劳动制度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业产量;多样的农业产品使得北美不同地区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产品发展方向,不论种植业还是畜牧业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殖民地时期北美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美国建国后农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为美国日后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时期就有农业活动。经过汉代大力经营,该区农业获得迅速发展。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统治该区,使得当地农业继续发展,并取得卓越成绩。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农业的发展持续不断,既有政府组织的屯垦,也有民间的私垦。该区农业的开发为吐鲁番地区文明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和发展时期。西汉农业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全面开发时期。汉武帝时期的农业技术改革是西汉农业发展的高峰,也为后世传统农业的规模和格局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无论是耕作方法还是耕作工具都与当时的一位农业技术改革家连在一起,这位技术改革家的名字叫赵过。  相似文献   

5.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的农业教育以及农业改良活动,是该时期农业生产衰微社会背景的逻辑诉求,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简陋落后,农作物品种陈旧单一,种植管理方法因循守旧,生产力水平收成低下,农村经济社会残破不堪等。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的政策要旨包括建立较为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规范农业教学管理以及实现教材本土化,成立专门农业研究机构,扩大农业教育对外交流,推行各种励农政策,兴办农会组织开展农业教育和农业改良等。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教育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农业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教育的较大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改良,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即高等农业院校数量以及学生人数偏少,办学条件异常简陋,农业教育与农业建设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6.
美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殖民地时期的萌芽、独立时期的起步、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再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分析美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为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以机械化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四个时期。在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机械化耕作难度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武陵山片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发展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主导,变个体农业为集体农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坚持以农业信息化和品牌营销战略为根本,为农业注入现代化理念,推进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坚持以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8.
双洎河流域是黄淮接壤地区,史前农业最早可追溯至裴李岗文化时期,经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气候的转变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使这一带成为我国粟作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仰韶文化时期始有稻作农业,但一直到龙山文化时期都没有普遍种植。所以,这一带远古人类的膳食结构都是以粟类的小米为主要食粮,稻米仅是弥补部分粮食的不足;家畜饲养已成为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采集和渔猎已退居次要地位。这种多元的膳食结构,为人类体质的提高、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为立国之本,农民由此成为封建社会的主体。然而,人们往往强调男子勤于稼穑,却忽视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其实,妇女在农业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亦不容忽略。三国时期,屯田制规模空前,许多劳动妇女参与生产,成为劳动的生力军之一;西晋推行占田课田制,广大妇女的劳动成果也成为政府田租户调的重要来源之一;北朝时期,在均田制度之下,妇女辛苦劳作,同男子一起推动了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农业的规模经营作为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并进行了积极探索。梳理党中央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从具体要求看,人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人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人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看,人本、人文、人民构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关键环节,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二是大力弘扬和谐精神,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李春香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55-57,64
农产品绿色物流建设对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产品绿色物流对广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保护优化广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开辟广西农民增收新途径;极大地促进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广西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及广西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土葬习俗的农业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历史角度考察,土葬习俗对传统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土葬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粮食等重要农作物的种植乃至村容的整洁,但通过封(坟堆)和植(种树长草)等措施,阻止了中国传统农业中单一种植业的无限扩张,保护了植被和生态平衡,有助于生物的多样性,也为畜牧业和林果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农业在结构上的缺陷,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土葬还激发了中国人的爱乡爱土情怀和民族认同感。这正是传统中国人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而,真正应当废除的不是土葬,而是厚葬。  相似文献   

14.
绿色农业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于爱传统农业观念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法治观念淡薄等原因,人们在对发展绿色农业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种种误区。只有尽快走出这些误区,我国的绿色农业才能健康发展、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开发奠定了自然基础。农业开发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保障了民众生活,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破坏。当代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进行农业开发,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6.
职能与特色: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立足于农业特色,以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职能发挥为导向,展开以育人兴农、科技强农、服务惠农等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在深化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在强化专业实践中形成优势和特色,在投身社会服务中优化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乾隆朝开发云南农业,不遗余力。根据实际,乾隆朝重农功,兴水利,鼓励云南各地开垦弃土、借帑修渠、化瘠为腴,提倡"足食为民生之本计,教稼为王政之先图",并对贫穷百姓施以救济,借给籽种以助春耕,同时关注滇省气候,心系滇农,赈恤灾黎。此外,为了增加农业劳力,乾隆朝甚至淘汰僧道,以充民力。乾隆朝对云南农业的开发,保证了云南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促进了云南人口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在中国近代农业危机日益严重和实业救国的热潮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置了一些专门性的农业机构、颁布了有利于近代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开办了一些农业学校和农业科研机构。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奠定了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由发达国家提出的世界性农业发展战略,是当前世界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本文分析了世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阐释了中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约束条件,指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趋于萎缩。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通过设置官职、劝课农桑等经济政策,使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心由牧业转向了农业,不同程度的维持并刺激了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