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讨论小说《野性的呼唤》中的主人公巴克的转变过程。在他的一生中,巴克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和狗,它与人、狗之间的关系包括他自身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这篇文章重在分析这些不同的关系以及发生在巴克身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篇文章最终的结论是在巴克从一条文明世界的高贵的狗转变卫凶残,嗜血的怪狗中,这些人狗之间的关系和巴克自身的变化产生了很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丁玲     
《中文自修》2013,(31):2
我有如此一个美的梦想,这梦想是凌吉士给我的。然而同时又为他而破灭。我因了他才能满饮着青春的醇酒,在爱情的微笑中度过了清晨;但因了他,我认识了"人生"这玩艺,而灰心而又想到死;至于痛恨到自己甘于堕落,所招来的,简直只是最轻的刑罚!——《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1904.10.12-1986.3.4),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中学时代,丁玲就受到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7年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  相似文献   

3.
丁玲文学在国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学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鲜明的艺术特色早为世界瞩目,丁玲作品最早被译成外的是《某夜》《美.伊罗生译/1932)。至1982年日本出版《丁玲的回顾》(中岛碧译),世界译介、研究丁玲学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本列举大量资料,辨析世界译介和研究丁玲学的规迹,从而得出结论:丁玲学早就冲出国界,沟通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感情,丁玲学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陈仕益 《现代语文》2010,(1):117-118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小王子的价值观与成人的价值观有天壤之别。以小王子为代表的儿童的精神世界纯洁无瑕,充满童真和温馨。人与人、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直接的、自然的,未曾经受现代文明的污染并且摆脱了“大人们的逻辑”的束缚。至于成人的精神世界,则尽是“清规戒律”,尽是现代文明污染的痕迹,大人们屈从于外部世界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有的甚至惟利是图,泯灭人性。在这截然不同的两种精神世界之间没有相通的价值观,没有连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丁玲介绍     
丁玲(1904——),原名蒋冰之,曾用彬芷、丛喧等笔名。湖南人,生于临澧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四岁丧父,随寡母在常德长大。曾在常德第二女子师范学习。1919年到长沙,进过周南女子中学和岳云中学。在长沙时,在《湘江日报》上发表过习作。1921年到上海,先后就读于共产党人所主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和上海大学中文系。嗣赴北京。1924年认识胡也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她精神苦闷,于是开始写小说,陆续完成了短篇集《在黑暗中》  相似文献   

6.
丁玲文学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鲜明的艺术特色早为世界瞩目。丁玲作品最早被译成外文的是《某夜》(美·伊罗生译/1932)。至1982年日本出版《丁玲的回顾》(中岛碧译),世界译介、研究丁玲文学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列举大量资料,辨析世界译介和研究丁玲文学的规迹,从而得出结论:丁玲文学早就冲出国界,沟通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感情。丁玲文学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远离尘嚣》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从精神生态学视角看《远离尘嚣》,可以发现在人的精神生态系统中欲望的归回与前行对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左右着人类所在的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平衡,左右着人与自我的个体生态平衡.合理调控人类精神世界的各种欲望,从过犹不及中回归,从短暂而止中前行,恪守顺其自然的平衡,人类才能走向诗意栖居的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8.
丁玲,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启用的笔名很多,其中用得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丁玲”。尽管这一名字在一九二四年就启用了,但以此作为笔名出现于中国文坛,却是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才有的事。继处女作《梦珂》后发表,一九二八年二月又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后者比前者更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震动了国内的整个文艺界。到了四十年代长篇巨著《太阳照在桑乾河上》问世后,丁玲已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了。关于她的这一笔名的含义及其启用的原因,早在一九三三年,茅盾就有过解释:“我们的作家丁玲女士,就是那平民女学的学生。那时候,她不叫丁玲,叫丁冰之;按照中国的习惯,她应该用她  相似文献   

9.
爱德华·阿尔比在剧作《美国梦》中运用荒诞的形式,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人类精神世界的绝望,探讨了社会现实问题,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代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丁玲的《夜》揭示了一个异化世界中的男女生存图景。这个世界一切以男性的要求为准则,男性不仅是女性身体的主宰更是女性精神的主宰,女性在这种附属的状态中.沦为无价值的.工具性的存在,《夜》昭示了性别压迫的不合理,从而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男女尤其是男性思考历史以来男权中心的文化生成,从而为创造两性和谐发展的男女世界做心理和文化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新鲜事     
家乡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一直是同学们作文中热衷的话题。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小奶站》记录了小区里一对普通夫妇带给人们的便利和温暖,展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沸腾的一面;《新鲜事》通过年近七旬的奶奶学电脑一事,反映了人们在新时代下的精神追求;《忘不了那天》的确让人的心里热乎乎的,人们之间的友爱、互助之情被小作者幽默、流畅的文笔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12.
余华的创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创作倾向,其前期先锋小说让人感到现实世界的黑暗和无边的苦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华开始与现实和解,以同情、理解的眼光看待普通的人和事,《活着》就是其文风转变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本文从偶然与超然的层面来理解、阐释《活着》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白鲸》主人公亚哈进行解读。精神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科学,专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作者站在精神生态的角度来审视《白鲸》主人公亚哈的精神生态困境,揭露人对自然的过度占用,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危机及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法——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笔下的异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民族是一个在历史上屡遭劫难的民族,客居他乡而游离于两种互相冲突的文化之间的犹太裔美国作家,更具有一种强烈的被世界排斥、抛弃的心态,因而,在他们的笔下都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化的“精神孤儿”。索尔·贝娄的《晃来晃去的人》、《赫索格》,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房客》,菲利普·罗斯的《再见,哥伦布》、《波特诺伊的抱怨》等,分别表现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表现了人与环境的对抗。这种异化在本质上代表了西方普通人的一种共性,是西方社会精神悲剧的真实写照。关注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不注重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把具体纷乱的生活巧妙地非物质化,而表现为紊乱的心理状态,是这些作品的共同艺术特征。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和表现形式上都趋同于当代美国文学乃至整个当代西方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1939年二月二十六日,文协延安分会的机关刊物之一《文艺战线》在延安创刊,周扬主编,丁玲等十五人任编委,共出六期。同年十二月停刊。三月,生活书店出版丁玲的《一年》(西北战地服务丛书之九)。内收,出发前后七篇:《成立之前》、《第一次大会》、《政治上的准备》、《工作上的准备》、《我们的生活纪律》、《民先与文研》、《河西途中》;在山西之点滴八篇:《临汾》、《冀村之夜》、《孩子们》、《第一次欢送会》、《杨伍城》、《忆天山》、《马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全面地论述和评价了丁玲晚年的思想和创作:丁玲思想上的战士的本色;以《杜晚香》,《在严寒的日子里》和《风雪人间》,《魍魉世界》,《访美散记》为代表的小说和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并对作者所认为的丁玲晚年的思想和创作未能得到应有的,充分的评价提出个人的分析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主体改造、精神转向是伴随丁玲创作始终的两个关键词,折射出她随地域空间的变化不断调整写作方式的倾向。在延安这一新的空间中,丁玲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以往的写作方式、审美习性和主体想象,她不断地调整视角,仍会受惯性书写经验支配想象乡村、构形延安,由此形成了一种混杂式的书写模式,“五四”国民性批判、浪漫理想化的革命想象不同程度地干预、掺杂进她的延安叙事,造成种种叙事困境和情感冲突。可以说,一直到延安文艺座谈会、整风运动之前,丁玲都没能绕过“经验”的范式,直到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时期,丁玲才找到书写延安的在场理想状态。从整体上追溯丁玲的延安书写,可以更加确切地理解丁玲在延安这一新的空间下精神转向和话语重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采用圆形心理时间结构,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意识,不断提出涉及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人的本质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力求在混乱与矛盾中建立某种秩序,使人们饱受摧残的心灵得到净化,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丁玲早期作品特别关注知识女性的命运及其精神世界的矛盾,其中,以《莎菲女士的日记》最具代表性。主人公莎菲是一个内涵丰富、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长期以来,莎菲形象备受评论界关注,且颇多争议,但其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民俗学分支——"女性民俗"作为研究视角,剖析了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叙述革命、政治的同时,也较为充分地描述了河北的民俗事象,反映了河北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河北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塑造了以黑妮、董桂花、周月英为代表的诸多农村女性,这些形象分别折射了不同的民众精神禀赋,她们的婚姻家庭展现了一定的民俗生活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