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The Assoeation of EastAsian Research Universities简称AEARU)发起。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全球化时代大学交流与协作——构建东亚研究型大学间的数字通道”研讨会于2008年12月10—11日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这是南京大学为AEARU策划的首次大学IT主管论坛,  相似文献   

2.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EastAsian Research Universities,简称AEARU)成立于1996年,目前共有17所大学加入该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筑波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浦项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回顾美国学术协会与研究型大学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术协会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和影响,包括确立研究导向、建立学科基础、设立学术期刊、推动学术交流等。研究认为,美国各种学术协会为推动美国学院和大学的转型,建立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学术规则和交流平台,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发性推动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4.
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AAU)的成立,标志着在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和自觉群体,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以往有关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研究型大学的特征,研究型大学与联邦政府的关系,研究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对美国科学的贡献,研究型大学的经费和物质保障,研究型大学的人力资源等方面。罗杰·盖格(Roger L.Geiger)所著的《增进知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To Advance Knowl-edge:The Growth of American …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所谓“研究型大学”其说不一,诸多学派,观点各异,并无一致的定义与评价标准。兹择若干在美国比较权威的观点,编译并加以整理,以供参考。“美国大学协会”1900年由14所授予哲学博士(Ph.D.)学位的大学发起而成立,目前美国的60所大学和加拿大的两所大学参加了该协会。由于接纳新的成员需要有原有成员的推荐,并经过严格的审查与讨论过程,因此许多人认为参加了该协会的院校或够资格的院校就属于研究型大学(或直译为“研究大学”)。其实该协会并未正面回答和阐明什么叫研究大学,只在其宗旨中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组织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是现代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为世界各国的一流大学(Top University)。尽管研究型大学在各国大学中所占比例只有3-5%(占本科以上院校的5-8%),但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中坚力量,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不仅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成果,而且能培养出大批的学术大师、政治领袖、文化名流、经济精英。研究型大学的大学组织结构的设计和选择,是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办学特点密切相关的。一、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点研究型大学是科学知识的创新源。研究型大学之所…  相似文献   

7.
国立研究型大学的地位和作用:东亚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本涛 《江苏高教》2005,(2):121-124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对民办大学定位不清和对“985工程”质疑的观点,通过对东亚地区私立大学和国立研究型大学各自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提出了民办大学的基本任务是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而国立研究型大学则在国家精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高新产业的培育、国际学术交流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论点。同时,通过国际比较得出了我国政府必须继续加大“211工程”和“985工程”投入力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为楷模。但是,高等教育技术革命,教育工程化管理,规模经济和市场扩大使教育市场由零碎型走向集中,非研究型但却是第一流的教学型大学和营利性高等教育的竞争,使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的大趋势的分析表明,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跨国大学(公司)一体化的模式有可能使中国的若干名牌大学既发展成为一流的教学型大学,也显著地增加迈向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科学研究是促进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体方式,是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研究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形成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职能整合状态。  相似文献   

10.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投入与产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研究型大学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费投入及其教育产出和科研产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探讨美国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建研究型大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研究型大学"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的阐述,并结合世界研究型大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进行了反思,核心观点认为大学品质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也是研究型大学的内在规定性,这些品质包括追求卓越、精英教育、和而不同、自由开放.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大学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科技创新的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许多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都是由研究型大学来完成的,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研究型大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出研究型大学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研究型大学的组织转型已经不可避免,创造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艰巨使命要求大学向知识型组织过渡。研究型大学进行新型组织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行动,研究型大学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需通过采取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加速新型学术组织向知识型组织的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107-108
动力机制是研究型大学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现行动力机制的单一性和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快速发展.充分了解教师需求,优化内部环境,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促进研究型大学教师快速成长,是构建研究型大学全方位动力机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边缘与中心: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型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是21世纪的核心机构,它们联结全球科学界,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育学术界和社会的领导者。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型大学很少,因为它们的发展和资助费用高昂,并且许多国家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巨大压力。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研究型大学非常稀少但是又特别重要,它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论证了研究型大学在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这些大学面临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类大学具有其重要的“类”的共同特征。本文提出,研究型大学具有双层特征: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是其之所以为研究型大学的本质所在,中国要建设自己的研究型大学,关键在于学习研究型大学本质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创业大赛是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本文比较了美国大学最著名的15个创业大赛,阐明了美国顶级创业大赛与研究型大学的联系,并概括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创业大赛的不同模式和主要特征,据此分析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创业大赛的宗旨,总结了研究型大学创业大赛成功运行所需的保障机制,提出了完善研究型大学创业大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分类与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借鉴美国卡内基研究型大学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促进高校创新定位、加快研究型大学特色化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建构定量、多指标、可重复检验的中国研究型大学分类标准,给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分类名单。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大学基于自身特性应走在去行政化改革的前列。研究型大学应努力争取国家的支持和理解,恢复大学的本性,祛除"学而优则仕"的迷思,完善大学的内部治理。一批具有文化自觉性且强有力的大学校长是研究型大学去行政化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任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发展尤其引人关注。众所周知,发展和传播知识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和突出特征,而师资队伍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正确认识人才培养在研究型大学中的地位、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