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结合作者在“哈军工”学习期间的切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回忆了“哈军工”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并对在新世纪、新时代如何弘扬“哈军工”精神,吸取“哈军工”办学经验,适应时代发展,把国防科大办成像“哈军工”那样国内外知名的一流大学,提出了作者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走上校长工作岗位七年有余。七年来,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是:“爱是学校管理的灵魂。”有了这份爱的情结,我把工作当作一种快乐,把事业当作一种享受,把奉献当作一种幸福。一所学校办学是否成功,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至关重要。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立足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办学特色是:“以艺术开启灵性”;办学宗旨是:“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政府放心的学校”。而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要通过全体教师的学习、领会、认可、实施来实现,所以校长只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真诚的爱,带出一个团结、实…  相似文献   

3.
一年前,黄浦区政府在加强初中建设的过程中,依托百年老校——光明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了光明初级中学。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倡导“有效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自主发展之路,聚焦课堂,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自己的教学效益,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倡导“有效教育”理念,整合办学思想“有效教育”是指通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在品德、知识、个性诸方面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1]这一理念来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以生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理解“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内涵 什么是高校工作中的“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以学生的成才、全面发展为根本。这就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方针,其直接指向“为什么办学,如何办学和为谁办学”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学校是进行教书育人的场所,不是官场,更不是名利场.众所周知,学校中“行政化”的诟病,主要是指一些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是尊重办学规律,静心办学,而是注重官本位思想,浮躁办学.所有工作的准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只对上级领导负责”,把上级领导对教育的理解作为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把上级领导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工作的目标,“只唯上,不唯实”,以此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相似文献   

6.
时下,“速成教育”、“多陪教育”、“超前教育”等以不同的面目在不断蔓延,并呈现出泛滥趋势:为方便孩子“有效学习”,不少家长自觉地把孩子原本应该自理的各种事务统统包揽在自己身上;为迅速实现“高分目标”,许多教师不惜让学生失去了许多必须亲身经历的体验、探索、感受等过程,把自己的“学习宝典”强加给他们,或“强灌”,或“猛填”,  相似文献   

7.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创办的、中国目前惟一的一所具有本科学位授予权的女子高等学校,它是优秀女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学院在2002年实现了从成人高等学校向普通高等学校的转制。2003年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院初步建立起普高、成高、高职三类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学院确立以“依托妇联、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妇女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并把办学目标确定为“把学院办成一所质量优良、特色鲜明、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型大学”。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四自”精神高素质女性人…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高校办学要坚持"两个全心全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办学要坚持“两个全心全意”,即“全心全意为了学生成才”和“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前者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后者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两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被轻视”与“定位不准确”问题有内在的联系。高职教育的“地位被轻视”会加剧社会公众“重学术、轻技术”的心理,进而加剧高职院校的“自卑”心理,“处危地而图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但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未能正确分析形势,把高职的不景气归因于“高职身份”,在办学过程中没有研究和遵循高职办学规律,导致“定位不准确”,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地位被轻视”。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以“融于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向社会“借资”、“借场”、“借才”,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互动互联的专业群和专业特色,并按社会需求,构建了由“宽”入口、“严”核心、“细”出口三个环节组成的满斗型培养体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纵横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办学特色”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从学校角度看,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还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如果每一所高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那么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就能呈现群芳争艳、色彩斑斓的景象,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是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前提。“办学特色”兼有理论层面丰富的内涵和实践层面实务的操作。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三位一体”就业招聘会。是高职教育探索者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招聘方式,它把教师教、学生学与就业招聘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重构了教学过程,延伸了教学任务。它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共用的平台,优化了就业用人环境,实现了正确办学方向和高水平办学的统一。必须进一步挖掘“三位一体”就业招聘会对高职办学的内在驱动力,寻找教学与就业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万里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万里模式”在宏观高等教育体系方面的特点是从既不同于国立高校,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民办高校两个侧面体现出来的,它是国立高校的拓展,又是对民办高校的完善;“万里模式”的办学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以生为本”是办学之纲。“万里模式”的办学机制是与其全新的办学体制密不可分的,推动这一机制运行的是以万里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力”,这一机制形成的关键是将市场经济的规则引入到高校管理内部。  相似文献   

14.
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办学特色的案例分析,介绍了具有机械行业背景的职业学院在构建“前校后厂”办学模式中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自己的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15.
办学理念是中小学立校之魂,也是校长的个体教育哲学。校长需要对教育、学校和自我身份进行“定义”,然后从历史、区域和师生特质三个维度来“定位”学校,最后把自己“定义”的认知系统投射在学校的实践场域中去,提出办学理念,为学校发展“定向”。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人”,首先是学生,然后是教师;既是每个学生和教师个体,也是师生集体。办学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为办学目的,为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而办学;以师生为办学主体,依靠教师和学生而办学。  相似文献   

17.
汤水琴 《湖北教育》2004,(22):48-50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基本目标.把“为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办学的基本任务,着力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创造、会生活”的学生,在德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推广国  相似文献   

18.
漫话"社会力量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力量办学”是根据我国“穷国办大教育”国情提出的概念,旨在改变历史形成的“国家包揽办学”的格局。惟“社会力量办学”这个组合词中,“社会力量”与“办学”两个单词指称的对象(什么“社会力量”办“什么性质学校”)不确定,“社会力量办学”的规定性也就含糊不清。 所谓“社会力量”,可以指称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甚至还包括作为独立政党的民主党派,实际上指的是“非政府的”机构与中心。 笼统的社会力量“集资办学”中,有捐资助学与投资办学之分,所举办的学校可以是公立学校,也可以是私立学校与所谓“民办…  相似文献   

19.
当教师首先要明确“为谁办学”班主任崔长琐同志说:干革命,做工作,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徐寅生同志所以能够打好球,是因为他“懂得了为谁打球的道理”,“把祖国的荣誉放在第一位”,是“为革命而打球”,“为中国人民争气”。而我们当教师的,是“为谁办学”“为谁教学”呢?老实说,过去我对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认识是极模糊的,想法是极错误的。总认为办好学、教好学、搞好自己所在的班级,这个“荣誉”是属于自己的,多让几个学生考上中学,自己就会“吃得开”,就会在群众中有“威信”。因此,办学,不问学生的阶级成分;教学,只看智育好坏。把衡量学生的首要条件的德育,看作“小事”,学习好,就归结为一切都好。记得有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楚雄师院“三沟通”学历进修自1993年办学以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强化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