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律是反映人自身本质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它是指人们通过对外在制度、伦理、规范的认同,并将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认知模式来指导自身行为。道德弘扬主要是通过人们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等驱使主体作为来实现的,是道德主体理性的自觉、自愿行动。道德需要自律,道德自律是个体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中的个体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和幸福而为自己设置的必然性规则。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度变迁时期,道德失范现象加剧,道德规范重建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毋庸置疑,在道德规范重建过程中,自律优于他律,因此要强化个体道德自律心理生成,使社会个体基于内心的道德需要而自觉遵从社会道德规范,并经过持续的认同行为逐步形成一种道德自律心理机制,进而优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道德自律精神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自律是相对于道德他律而言的。自律尊重人的价值,强调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智慧、潜能及创造力。自律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所以自律尊重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重视发挥人主体意识、智慧和创造力,张扬了人的主体价值存在。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  相似文献   

3.
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良好德行,追寻人的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道德的需要是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统一,德育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过程.个体的"自由选择"在客观上是困难的,而且是有条件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的.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与人的类特性,是人在活动中通过把握现实可能性并将其与人的本质要求相结合而表现出的自觉、自为、自主与自律的状态。认识论、政治学、伦理学和美学意义上的自由各有其具体内容,但它们都是人的完整自由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增进人的自由是教育作为一项育人事业的根本价值诉求。由于自由是包含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因此,教育增进人的自由需要以培养人的自由能力、提升人的自由权利与义务意识、生成人的自由道德境界和发展人的审美自由等多个方面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自由意志是人类通过理性凝聚而形成的普遍道德形式在个体中自觉、自愿和自然的体现,教师的自由意志亦然。但教师的意志自律有高于其他职业的特殊要求,它表现在教师自由意志的主体状态标准上。如自觉指教师自己要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意义与价值,要知道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学生们,等等。教师自由意志是在教师总体和个体的教学实践中锻炼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人是目的”理应成为道德教化的基本价值理念;完整、独立的生命存在是道德教化的基础,提升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是道德教化的基本目标;尊重人的生存的基本需要和相应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引导个体追求更高的存在境界和存在价值,是道德教化的价值路向。  相似文献   

7.
周东升 《文教资料》2008,(31):80-81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认为新道德的核心和宗旨是自由、平等、博爱,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强调人的自我选择、理性自律,在现实意义上告诉我们: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应以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正>吴仁英,滕蕊在《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自觉的本质是大学教师的个体精神自律,是教师个体所达到的自律状态与自由自觉的道德境界。大学教师的教学伦理自觉蕴含的内涵有以教师对教学伦理规范的认同为前提,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情感体验为中介,以教师个体自身的意志约束为关键,以实现师生的幸福生活为旨归。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自觉的本质是大学教师的个体精神自律,凭借良心和信念的力量促使道德自我净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个体道德意识在心理机制形成后,进入发展阶段时的自律这一环节,剖析了儿童和原始人在道德自律发展过程中“反思”的重要,论述了自律不仅是“合于法”,更是“本于法”,道德主体既用理性为自己立法,又靠意志来服从这些法则,既是立法者,又是臣民。  相似文献   

10.
功利性价值取向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必然维度,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贯立场.但是功利性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的“应然”道德相比很显缺憾.为实现对个体功利性道德的超越,我们应该对“现实的人”进行“人的应当”的伦理价值引导,并且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道德的前提条件是人自我、自主意识的觉醒。人的意志是自由的,才能够自我决定,自己承担责任。生活是道德发展的动力源泉,道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也实现于生活。市场经济使长期沉淀的逐利本能向全社会扩散,不少人自觉不自觉地将道德物化了。确立功利和道义的辩证统一观,形成功利促进道义、道义促进功利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发展生产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念、道德权威性与人的自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孟伟 《教学与研究》2002,12(11):22-27
当前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质是“道德信念的危机” ,是道德“权威性”的下降 ,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自律性或道德约束力的弱化。道德信念在于人们把道德修养作为自我完善化的精神追求并以此体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和终极性意义。道德信念有其客观根据并赋予道德以权威性 ,它以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为终极价值 ,从而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社会秩序无非是人们行为的合乎规范性 ,而以道德为主的“自律性”社会规范的不断加强 ,则是现代社会自由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本真目的是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追求个体的不断自我完善,而不是片面的求“利”、求“效”。而在当下,教育的价值在多元思想的冲击下出现了道德失范和价值迷失等问题。教育求“利”、求“效”的现象趋于严重。教育的市场化、功利化体现在急功近利地追求应试教育的成绩,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观点还比较普遍。人的主体性和整体性受到漠视。  相似文献   

14.
"道德人格"与其说是一个含糊的评价词,不如说是一个有着复杂动态结构的人格体系。"道德自足"和"无害性利他"作为个体道德实践的价值底线,意味着"自足性道德人"应当成为包括成人世界在内的整个社会人群自觉的人格追求。通过培养包括成人在内的整个"价值教育共同体"的价值理性和价值自觉,而不是单单强调学校教育实践者的单方面作为,这将为学校教育回归生活提供一片广阔的价值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个体人生的视阈探讨道德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个体人生的视阈①研究人的发展的道德问题,说明道德与人生、人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发展过程,折射出人的人生历程。人的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道德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人生历程,体现着人的本质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需要的发展。道德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精神需要,在人的人生中具有精神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决定了人的需要的二重性 ,道德的需要成为人的本质需要。实现社会整合的道德途径 ,必须着眼于启发人的道德自觉 ,在个体的人身上去探寻 ,落脚于道德价值目标的确立、道德人格的塑造和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自律是反映人自身本质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它是指人们通过对外在制度、伦理、规范的认同,并将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认知模式来指导自身行为。从自律心理机制与实现角度看,自律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依据自我心理需求与感受拒绝对自己价值最小或不符合大众道德价值观的行为选项,舍弃某些近期(享乐)需求,换取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是个体做出相对客观理性的选择并行动,它影响到个体人生经历的轨迹与质量。抑制短期享乐,着眼长远,承担责任,符合人类普世价值是自律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西方德育思想家普遍关注理性在道德和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涂尔干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即具有理性,能够自律;科尔伯格则充分肯定了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这些理性能力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威尔逊的模式表明;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多维的、多程序的、长期的过程,其中道德判断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构件;价值澄清学派所致力的是纠正那种完全把道德习惯看成是外界迫使个人形成的行为模式的观点.这些见解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范——对康德与涂尔干道德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道德规范看成一种外在于个体生活本身的绝对命令,虽然有其哲学与社会学背景,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理论上,这种道德理论否定了道德规范的社会建构性质,割裂了道德与生活、幸福、权利等价值的关系,否定了道德实践中人与情境的价值,将道德实践过程理解成了一种依法则行事的理性或强制过程.在实践中,它导致我们片面强化教师和学校的作用,忽视儿童自身的需要、权利和意愿,以不道德的方式强加道德说教与道德惩戒,甚至使道德成为某些人控制其他人的精神枷锁,引发激烈的道德冲突和社会震荡.事实上,道德规范始终是情境依赖而不是情境独立的,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始终不能没有善念,而且始终不能放弃在道德规范面前的自主性.由此可见,为道德而道德是错误的,人或许不是万物的尺度,但至少在某种意义上是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的尺度.  相似文献   

20.
自律是人们以理性遏制私欲、贪欲,自觉规范、控制自己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和法纪的要求,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行为方式。他律是指个人意志之外的约束,如纪律、法律、社会道德规范等等对个人、团体、组织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的约束。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必须严格自律,自觉接受他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