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难、择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而政府、高校、社会各界都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此,政府提出“双创”发展模式,期望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担。这些高校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脱轨、师资水平不高、“双创”教育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对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当充分把握“双创”教育的本质,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双创”师资队伍,深化实践课程“双创”教育改革的模式与机制。文章着重探讨深化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课程“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助力高校打造“双创”升级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围绕地方本科高校实际情况,分析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势;从创业教育体系、创业环境、创业服务体系等三方面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结合许昌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给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导致缺乏系统的课程规划和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探索一种融合传统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在“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个课程模块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有系统性,同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增强了专业教育的实际应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重价值意蕴,认为当前地方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与地方文化结合不够紧密,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构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强化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4月以来,在试点高校和创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高校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我国典型性的创业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其他一些高校也依托各自的优势教学资源,探索着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形成了许多“非典型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对创业教育模式现存问题的分析,我国“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应从四方面入手:因校而异形成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以“企业家型学者”或“学者型企业家”为目标建设师资队伍、完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设计和着力建设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等。浙江万里学院等的实践案例,代表了我国一些高校对构建“非典型性”创业教育体系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面临诸如“双创”理念落后、体系不科学、师资队伍不完善以及实践平台缺失等困境。在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路径着手,从顶层设计、教学体系、实践平台和师资队伍等多维度提出改革措施,以此保证“双创”教育在地方高校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背景下,地域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渴求的意愿不断增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要与长三角区域规划发展形成互动,实现与区域经济的融合。长三角区域内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存在着区域特征模糊、途径局限,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地方高校要积极探索出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新途径,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区域经济开展创业沙龙和区域行业特色的创业计划大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和政府、地方高校合作,优化创业实践平台,促成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的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分层次开展创业教育。东南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探讨了“以基础理论活跃创业思维,以模拟训练强化创业技能,以实景实战孵化创业成果”的“金字塔”式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以“明其理”“增其能”“创其业”,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立业打下稳固基础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普遍遇到了认识理念、教学资源以及实施机制等主要障碍。因而应通过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以能力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创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构建以制度保障为基础的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有序运行的新机制等对策,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浙江省高校创业教育机构设置以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研究所、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三种形式为主。各高校建立健全了促进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建设。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开设了创业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并纳入了教学计划,有90%以上的浙江高校对全校学生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其中70%左右的高校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各高校大力培养和稳定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一些高校还邀请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加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队伍中来。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主要有:“三级联动”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四级联动”创业指导实践模式;“创业班”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建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校企联动→自主创业”的教育模式。为此,首先要架构“通识教育”、“技能培训”、“模拟实践”三大渐进模块的课程体系,并以之为基础,营建创业教育导师团队、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课程体系四者有机结合、多方联动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同时利用动态化的教学资源,构筑创业教育的动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探讨了地方高校实施“理论+实践+辅助活动”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并与本科四年学程相配合的“四层递进式”培养方式相结合,从一个较新的视角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展示了此项改革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受制于自身能力较弱,西部地方高校需要用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政策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根据不同时期“对口支援计划”建设重点和建设内容差异,支援高校中山大学和受援高校吉首大学不断探索商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点对点”对口支援构建起多层次的商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环境熏陶-课程训练-竞赛模拟-基地历练”的进阶式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现了西部地方高校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明确了福建省地方高校特别是福建省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意义,对福建省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从明晰高职创业教育体系构成,加强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扶持力度、以实践课程为核心的,高职创业指导课渗透式设置、建立高职生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健全创业教育师资群体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福建地方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保障机制问题,探索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机制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以及举办创新创业先锋班、第二课堂活动等;提出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成绩计算及管理、优秀组织奖评选的量化考核及奖励等激励机制,这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高职院校“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以把创业课程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开展创业培训班和创业教育属于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为主要运行方式。“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以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学校与企业或政府共建创业基地,学校在校内创建创业园区及成立创业中心、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等实践的方式运行。“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通过设立创业学院或创业专业,组织参加各项创业大赛,省教育厅培育创业项目,以实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面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状况和问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主动进行改革实践。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本文从确立目标、构建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三十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的引领教育。青年大学毕业生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领舞者,高校也由创业教育输入地,成为创业的输出地。地方政府为集聚创业效应,引领地方更好服务创新创业,纷纷建设了城市创业园区。城市创业园区的持续发展需要高校创业资源的输入,对高校服务城市创业园区绩效的评价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创业园区,尚处在成长期,学术界关于高校服务城市创新创业园区绩效评价的研究,几乎没有。在此意义上,探索高校服务城市创业园区绩效研究具有理论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形成的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三种典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基于实力雄厚的院校而构建。对这些模式的借鉴和推广,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现实困境,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不畅,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创新创业课程供给不足,与项目“孵化”不匹配;创新创业空间建设不足,育人场景缺乏联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缺失,改革缺乏有效针对性等问题。以上述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成都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的运行机制,建设“一干多层”课程“孵化链”,构建“一核三圈”实践平台,实施“一测双评”全过程评价,实现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在教育过程、教育场景、教育评价“三贯通”,形成了“一体三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检验,较好解决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推广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可复制性,形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新范式,双创育人成效明显,促进了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创业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全、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缺乏等因素,提出了正确定位、树立创业意识,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