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无理论的原始原始智慧是朴素的。朴素的品质保证了它到处适用。其实所谓朴素就是依近抽象状态。这种智慧从最浅显的事物中无遮无挡地显示出来并直接成为抽象的原则,同我们的直觉一致,直奔实在。老子在《道德经》32章中所说的,可以为我们说到的原始智慧下一个注脚:道常无名。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在"繁华落尽"之后,正逐渐走向一种反璞归真的状态,第一次清晰地露出了它最美丽最原始最本真的微笑.这微笑源于朴素凝聚在课堂中的魅力和意蕴.朴素,不是单纯的简单,它有着简约的风格,比简单更深入更富有内蕴.朴素的课堂,是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发展倾注教育的热情,是简约中带点耐人寻味的哲理思索,是一首宽容和尊重谱写的和谐生命之歌.新一轮的课改,在反反复复中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朴素才是课堂真正地灵魂.  相似文献   

3.
以“裸读”的方式来阅读文本指的是在阅读前不事先知悉任何背景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书。最为重要的是阅读的目的不在于解答任何题目,而是回归到文字阅读的根本初衷,回归到文本内容的原始状态,以最为本真质朴的状态去品读文本并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4.
朴素是个好词,也是历来为人提倡的观念与行为。朴素的基本词义是:本性、本质,本原;质朴,无文饰;俭朴,不奢侈。人们一般是从生活状态的角度来理解朴素的,其实,朴素也是一种思维状态和研究状态。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人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我以为,有必要提倡朴素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我首先谈一个问题: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什么。这也涉及到回归古典,就是回归到教育的原始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这一最基本的道理进一步演绎就是教育应把人本身作为教育目的,而不是把教育变成实现其他事务的手段,即不是为政治服务的手段,为市场服务的手段或实现某种特别技能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教育本来是很朴素的事,朴素的教育最美,朴素的教育最持续,朴素的教育最有魅力。然而纵观当下教育,却多远离朴素之道,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或行事浮夸令人反感,结果可想而知。诚然,做教育有美好愿景无可厚非,但脱离实际的愿景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主张学校要办出特色,与众不同,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其前提是做好本色。教育的本色是什么?就是回归本位,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色是基于本色的提升,是源于本色的延伸,只有把本色做好了,方可言及特色。  相似文献   

7.
普适与朴素是一种教育品质。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应该摒弃浮华与文饰,回归普适与朴素。因为基础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确立普适与朴素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只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但这也是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机会杰出的基础,应该设置普适与朴素的全面课程。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只是为基础而创新,应该选择普适与朴素的教育教学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传道应该是为师的第一要义。何为传道,我觉得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谈如何为师,其实就是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什么?这也涉及回归古典,就是回归到教育的原始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这一最基本的道理进一步演绎就是教育应把人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把教育变成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或手段,即不是变成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或手段,也不是为市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谬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到生活世界"是指直接地回到日常生活世界,间接地、最终地回到原始生活世界。教育世界之所以区别于日常生活世界,是因为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来看都是一个科学的生活世界,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开放性、抽象性和超前性。教育活动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间接经验为主导,教育是学生反思与转换日常生活体验的舞台",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希望教育回归到原初发源时教育和日常生活世界融为一体的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10.
回归朴素     
潘文彬 《江苏教育》2013,(10):56-56
朴素,是一个颇为寻常的词汇,在追求时尚生活的当下,回归朴素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朴素.又是一个意蕴丰厚的词汇,在追求科学发展的当下,回归朴素也正合乎时宜。的确,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起来了,衣食住行的品质也愈来愈高了。这本属时代发展的必然。其实,朴素,不只是外化为物质的多寡丰简,而应该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情怀,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性和价值追寻。丰富的物质生活与朴素的生活情怀应该是相生相伴、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男女两性素质,两性边界的模糊正是世界潮流的一个总体趋势,双性同体是一种对于人类最本质的窥破。只有男女气质的和谐相加才富于创造力,可以极大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力,在艺术中创造出超越现世的一切,使男女合一回归原始浑融、完满的境地,返回到最原始和谐平衡的状态,双性之美让人窒息又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妙语哲思     
高科技时代令人手忙脚乱,让人惊奇的是制造这份魔力的,竟是最原始最朴素的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13.
从规训到教化:当代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规训或教化是两种不同趋向的教育。道德教育由“规训”走向“教化”,意味着教育中人的由“物性”回归到真正的“人性”。教育回归于“人”,也就回归到了它的原点,返回了人生的原始命意。教化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的善。向善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不可逃避的责任。寻求和接纳回归人性的善的教化,是教育本然而应然的意旨,是教育“成人之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马玲 《河南教育》2009,(12):8-8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朴素是个好词,也是历来为人提倡的观念与行为。朴素的基本词义是:本性、本质、本原;质朴,无文饰;俭朴,不奢侈。人们一般是从生活状态的角度来理解朴素的,其实,朴素也是一种思维状态和研究状态。  相似文献   

16.
捧读《做朴素的教育》一书,犹如品味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能让我们在五彩斑斓的现实中始终保持一份质朴;好似聆听一曲绕梁三日的清音,能让我们在喧嚣的时代里始终坚守教育的宁静。教育,就应回归其朴素的本源;朴素,就该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学生放在心上,简约的环境,最美!"朴素的教育,应该让教育剔去浮华。教育不需要花里胡哨,教育的道理、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表达都应该是朴素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叶澜“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快餐时代",人们总是想以最快的速度达成某件事,如看精简版名著,上各种速成班等,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自己的文化涵养。然而,教育是最不能急功近利的,也是无捷径可走的。正所谓道法自然,最好的教育应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尊重受教育者原本的状态。如果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那么教师就是花农,教育理应有田园风。如同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基因图谱,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除了需要阳光、土壤、技术、温度等因素的协调配合外。  相似文献   

19.
毋庸讳言,当今对"教育"的理解,正被强加的词冠,而掩饰了本真。譬如诗意教育、幸福教育、阳光教育、朴素教育等等。我以为,教育是朴素的,朴素的教育最美,朴素的教育有着持久的生命力。那么怎样体现教育的"朴素"呢?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育必须回归本真。然而,反观当下教育,我们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然而身体素质却急剧下降;我们的孩子也许分数考得很高,人文素养却严重缺失;我们的孩子也许各个方面能争第一,但缺少合作精神;我们的孩子也许通过拼时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的考试分数做出正确的解释,是教育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学习成绩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人内差异评价等形式。本文论及的是相对评价,即据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其学习成绩。由考试直接得到的原始分是评价中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但只凭原始分数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也不能在不同科、不同次考试中进行比较。如某学生语文80分,数学70分。单凭这两个原始分数既不能看出他的水平高低,也不能判断他哪一门功课学得更好。为使原始分能反映出学生水平,就必须对原始分数做出明确的解释。目前国内外在相对评价中对考试分数的解释有以下几种:①依原始分数高低排序。这种用名次解释原始分数至少有两个问题。其一,它不能确切地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