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末元初,周密、王沂孙、张炎等成为受姜夔词影响最大而又成就较高的一批南宋遗民词人。共同的人格追求、相似的人生际遇使这些南宋遗民词人非常尊崇姜夔,把他的创作奉为唯一典范。以这些南宋遗民词人为主形成的宋末元初词坛最具影响力的"姜张词派",开启和推动了元代词坛"复雅"风气的形成,其影响直至元代中期被誉为"一代正声"的张翥等人的创作,这是姜夔词传播与接受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2.
徐思 《考试周刊》2008,(16):168-171
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相似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首先,"二李"的词都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且这两个时期的词作风格完全不同,后期词作的艺术成就高于前期.其次,李煜是个纯粹的主观词人,李清照更是以己写己.他们大胆地打破了词的枷锁,至此以后词再也不用"借他人之口言情".再次,李煜善用白描手法.李清照在继承了这种白描手法的基础上,更是做到了语言雅俗共赏,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比较他们的词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不乏同中之异.李煜在前期所作的一些融入了自己主观色彩的代佳人言情的词中,虽然能做到情感真挚,且刻画得惟妙惟肖,但作为一个男子不免隔了一层.而李清照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出发,则更容易将自身情感直接外化,从而成功地塑造了抒情女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3.
张炎、周密、王沂孙是宋末元初活跃在临安的词人群体之重要代表,比照三人南宋灭亡前后所作咏物词,可以见出他们创作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董俞是云间词派后期著名词人.一方面,董俞宗法云间词派,浸淫南唐北宋词,另一方面又大大突破了云间之藩篱,对南宋格律派词人吴文英及苏辛一派的豪放词人亦颇多师法.转益多师,拓宽了他的审美心胸,使<玉凫词>获得了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5.
南宋末年,词坛上出现了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词人,他们或体验国难之艰辛,或咀嚼亡国之痛苦,因此,在他们的笔下不乏忧国伤时之作。但在这些作品中,既没有辛派词人的壮语豪辞,也听不到凄苦不堪的亡国之音。而是承骚雅传统,运用象征的手法,含而不露地表现自己的悲苦,把现实的感受和词的柔婉精致的特质结合起来,故这些词人被人们称为南宋风  相似文献   

6.
吴文英,号梦窗,南宋后期著名词人,与辛弃疾、姜夔齐名,被誉为"南宋三大家".他善于汲取前人的艺术经验而又另辟蹊径,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独特的创作风格.文章从感知方式、结构形式及审美功能等方面对其"炼词炼句"的艺术手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吴文英与周密都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周密词深受吴文英词的影响,其词的共同点是色彩绚丽,意象密集。比较而言,吴文英词浑厚、丽密灵动,富于浪漫主义特征,而周密词淡薄、质实细腻、富于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从南宋遗民词的文本出发,对南宋遗民词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创造,即清空、沉郁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清空,主要表现为对白石的推崇追慕,这和南宋遗民词人的隐居生活密切相关,和他们的隐居不仕的文化心理相契合,是词人在潜身草野、怡情山水的生活中为了求得对不可忍受现实痛苦的一种暂时性精神超脱相一致的审美选择。沉郁,是指南宋遗民词感情的深沉郁勃,遗民词人身虽隐居,但终生都没有忘怀故国、故家,失意和苦闷增加了情感的浓度和思想的深度,使其词在情绪的深沉和感情的力度上,都呈现出深沉郁勃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李婧 《华章》2009,(11)
北宋词人晏几道和南宋词人姜夔都写作了大量的恋情词,本文从二人情感表现、空间场景、使用意象、词作风格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二人的恋情词作,并简要分析二人词作不同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小山词》名传千古,大放异彩。其词多写人生的离合悲欢,抒相思离别之情,基调感伤而深婉。而词中大量运用的"楼"意象则更是引人注目,这些楼意象随着词人视角的不断发展变化,由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实体转变为一个积淀着丰富情感意蕴,展现词人内在心灵世界的文学审美意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汪瑔词作"兼有北宋之秦、南宋之姜",被誉为"岭南风雅衰颓日"、"拔戟词坛"者之一。汪瑔是广东本地词学交游活动中涌现出的核心词人之一,又与当时词坛上的一批精英一道直接促成了本土词人创作水平的显著提升。汪瑔主张兼容并包有清以来盛行的清空、质实(僻涩)等两种主要词学审美风尚,兼有融通与开拓的双重特点。研讨汪瑔的词学活动,有助于从词学家族层面体认近世中后期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元宵节在宋代是最受重视的节序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词人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引发了元宵词创作的繁荣.词人们往往会将他们对时代、社会的感触融入其中,使得元宵词作得以展现时代和社会的面貌.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北宋承平时期的柳永、历经北宋繁华和两宋交替动荡时期的李清照,以及经历了南宋灭亡时期的刘辰翁三位词人的元宵词作进行分析、比较,意在展现元宵词作中渗透着的鲜明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3.
今存宋人选宋词有十余种,皆不乏采集精粹和辑存文献的学术价值。其中,《绝妙好词》更以醇雅为尚,按时间顺序,颇具宗派意识地选录了南宋150余年间132家词人的384篇作品,准确地传达出南宋词坛的创作实际、审美风尚与发展脉络,保存了南宋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南宋词史的一种表达,因而在词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在当时和清代影响深远,对后世词学也有着启迪和示范之功。其编选者周密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到的词学修养决定了这部词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高涵博 《文教资料》2008,(16):11-12
在李清照词中,梅花意象占有很大比重.关于梅花的创作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无忧无虑的少年.甜蜜中有离愁相思的中年,国难家愁、流落天涯的晚年,正所谓"梅语人生":这些梅花意象真实地记栽着作者丰富复杂的生命情感历程.本文从词人创作的内心境遇和感受来分,拟将其有关梅花意象的词作分为三个时期来展开论述,通过这些梅花意象来触摸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复杂的情感变化历程.并进一步思考"女词人百花之中独爱梅花之由",结合宋代咏梅诗词创作的繁荣之由和梅品与词人人品的对比分析,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梅花之品性正如清照之人格情操.词人注重梅花的品质,抓住了梅的风神韵致,以梅自况,表明了自己的高洁.由此领略李清照的人格魅力,感受词人格高韵远的人格情操.  相似文献   

15.
高冉 《文教资料》2008,(25):7-9
姜派乃南宋词坛风格宗尚姜夔词风的一个流派,在南宋词坛影响极大,但历来对姜派词人的构成却颇有争议.本文通过探讨历代论家有关姜派词人的评判.确定该代表词人为姜夔、张炎、王沂孙和周密.  相似文献   

16.
宋元之际南宋遗民词普遍存在“以词存史”的创作现象.存史纪史的叙事性主题、词人行迹的叙事性记载,拓展了词体的功能结构,使南宋遗民诸家词作具备了叙事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南宋遗民词人这种创作实践,在部分词人的创作过程中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当可视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自觉.纪实手法、褒贬笔法、铺叙手法及联章体的运用,可视为词人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18.
南宋灭亡之后,一批词人变成了失国遗民,这些遗民词尤善言愁,其诸多"愁"包孕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无时无刻不在啃噬着他们敏感的心灵,于惶恐、紧张、焦虑的心理历程中痛苦的体验和承载着民族苦难;对山河破碎的痛惜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更体现了一种"万古纲常"和"精忠大义"的崇高民族气节。元蒙的入侵和统治,华夏制度文化的断裂,无疑也给南宋逸民词人造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重的精神苦闷和惶惑,在走向田园林薮,到宁静的大自然中去寻觅自己那颗失落心灵的家园和归宿之中,蕴涵了他们对历史意义、对民族苦难、对人生归宿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南宋遗民词人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更易领会道教的义理,加上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与方外之士结友唱和,广泛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中对道教义理也有了较多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就使道家思想深刻渗透到了遗民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体现在词作的思想意蕴中.  相似文献   

20.
在两宋词坛,叶梦得和朱敦儒均被归为南渡词人群。两者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都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由于两人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差异,他们的词风特色,在转变前后,也都各不相同。叶梦得词前期婉丽,“靖康之难”后则有“雄杰”之气。朱敦儒词早期清疏狂放,“靖康之难”后则变得沉郁、悲慨、苍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