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自解放以来,中共四川省委领导全省民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省委领导的民生建设飞速发展,成效显著。成功的经验从多方面启示着四川当前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组织和领导太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抗敌的积极性,巩固民主政权的目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民生建设的探索实践,邓小平民生建设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内涵,对我国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更是一部不断改善民生、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民生建设的历程,虽历经坎坷,但却波澜壮阔,成就辉煌。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民生问题层次性的角度,正确理解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与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在古代就有思想家在向统治者建言的过程中提出“民生”这个问题.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也曾明确提出过“民生”,并且将它作为自己的革命纲领之一.直至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民生“问题依然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它里面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关于民生的思想成为了我国民生理论的基本的雏形.另外,毛泽东还在革命和建设中将自己的民生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为我国形成完整系统的民生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对于我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以及在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乃至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注包括新疆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民生问题.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对新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新道路开创过程中,把共同富裕作为民生建设目标,把改革开放作为民生改善的动力,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为民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农村改革的30年,就是民生建设的30年.30年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了人民的生存、生活环境.农村改革与民生建设的实践昭示我们:在农村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紧紧扭住改善民生这一永恒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农村民生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9,(4):24-26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就要根据新时代民生内涵的不断丰富,来制定新时代民生建设战略布局,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窦孟朔教授等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规律,建构了新时代民生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生态"五位一体"的民生建设战略布局,分析了新时代民生建设战略布局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阐述了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战略重点和实现路径,为新时代民生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尝试界定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以及民生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生态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路径选择,即根本途径是发展民生经济,重要途径是发展民生文化,直接途径是发展民生社会,必要途径是发展民生生态,关键途径与基本保障是发展民生政治,强调全面统筹各项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中,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然而,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视域相结合的角度来考察,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还是有很大的理论局限性,它忽略了现代化及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性条件,即独立自主、完全主权和领导有力的民族国家,这一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得以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在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发展中,围绕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通过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为改善民生提供有效的保障,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构建民生政府是政治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有效推进特色民生建设的政治保障,是深化全面改革的中心环节。政府是民生政治建设的主导者,构建民生政府直接关系着民生政治建设的进程,关系着民众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以及实现程度。构建民生政府必须以民生为导向,在“民生是国家之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从理念、职能转变、制度建设以及监督与制约机制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好的引领民生政治建设,发展民生政治,切实保障民众的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目前,广大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必须以信息化为主导来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民生思想博大精深,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领导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重视法制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为当前我国改善民生问题留下诸多启示,对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静态角度看,民生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从动态角度看,民生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民生政府建设应该坚持和谐精神、创新精神。当前,推进民生政府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民生政府建设的方向;积极实行政务公开,把握民生政府建设的关键;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把握民生政府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主体思想是这一原则的时代化体现。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实践中,人民不仅是民生建设的认知主体,而且是民生建设实践的主体,人民不仅是民生建设成果共享主体而且是民生建设的监督主体。这些民生建设主体思想,对于推动以建设民生型服务型政府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公平与正义为标志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马克思经典著作将人作为一切价值的尺度,从人的需要出发考察社会关系、人的发展、人的解放,阐释民生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价值诉求、实现路径等,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与理论依据。基于人学视角,挖掘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对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九十一年的历史,是一部致力于解放民生、发展民生而不断奋斗的实践史。毛泽东胜利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解放民生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邓小平成功推动改革开放,努力发展民生;江泽民积极倡导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丰富民生的重大举措;胡锦涛始终强调科学发展,推动中国进入一个改善民生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习近平的民生思想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其丰富的内容。习近平的民生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创新地方纪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于充分发挥地方纪检监察作用,惩治消极腐败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地方纪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章》赋予地方纪委的职责,是地方纪委权力运行的现实需要,是社会主义民生政治建设的目标。创新思路可从地方纪委全会运行机制,地方纪委监督同级党委机制、地方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同时还要提高地方纪委机关和干部的地位,加强地方纪委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态民生,就是从生态层面来关注人民生计。建设生态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生态民生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只有在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找准生态民生建设的着力点,寻求生态民生建设的有效路径,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