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鹏 《文教资料》2013,(35):98-100
土改这一题材的小说创作横跨半个多世纪,从阶级性革命话语叙述到直逼人性的的思考,呈现了两幅迥然不同历史伦理叙事图景.其中解放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尤凤伟的《一九四八》是前后两个时期描写土改的代表作,相同题材的叙事在伦理立场、善恶表达、人性挖掘以及爱情描写上却是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从人与人性的角度出发,从人物的自卑情结、人生目标以及平等观念等方面着手,探寻简*爱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生命轨迹,我们可以发现,简*爱不是一个世俗社会的叛逆者.简*爱的真实意义是"女人而不是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3.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浅析《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爱》是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自传色彩很强的小说塑造了一个有着鲜明反抗性格、热烈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简.爱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并指出了《简.爱》的作者由于时代和自身原因而表现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上帝的召唤——论简·爱宗教意识的形成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简爱的宗教意识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的叙事声音与当时英国19世纪的主流意识(统治意识)处于对立和游离状态。其叙事声音具有开放、非线性、流动、零碎、讲述身体等女性性别特征的语言修辞特色。《简.爱》的叙事声音也体现出女性主体性特征,即充满着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价值诉求。叙述声音是夏绿蒂.勃朗特为了保持女性的主体性进而颠覆父权而必须争夺的场所,它颠覆了千百年来父权对女性僵化角色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塑造了两个性格、命运决然不同的女主人公:简.爱与伯莎.梅森。简.爱追求独立与自我实现,最终被男权中心话语所控制,成为了"家里的天使"。伯莎.梅森勇于挑战男权中心话语,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女性自我,却没逃脱被男权所迫害的命运,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简.爱与伯莎.梅森的抗争与无奈是女性同胞所共同承受的命运,她们都脱离不了不平等与男性的"他者"境况。  相似文献   

8.
吴丽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6-18
《简.爱》的同名主人公简.爱与《蝴蝶梦》中的主人公吕蓓卡这两个形象,反映了崛起的女权主义从"女权"到"女性"的发展。简.爱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上都为争取平等权力而付出努力;而近百年后的吕蓓卡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意识非常强的女性,她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特质,将男性排斥在女性世界之外,将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来嘲弄。简爱与吕蓓卡的出现打击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言说故我在——论《简·爱》中的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其同名主人公简·爱毫无疑问拥有自由言说的权利。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作为推进故事情节和简·爱的性格发展的人物,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另一关键人物,神秘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是唯一重要却又被完全剥夺了话语权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中的话语权的探讨来揭示言说对确认人物身份和存在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芥川龙之介在日本乃至国际文坛上享有盛名,其作品主题一向被认为有两大方面:即"怀疑主义"和"利己主义"。因其不幸的人生经历和敏感的个人体验,芥川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而建立在这一利己主义基础上的人性乃至真理也是值得怀疑的。芥川通过《竹林中》多重式内聚焦的叙事手法,引发了读者对文本、对人性以及对真理的"三重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几乎代表着文学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而女作家简·奥斯丁被称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可见这位女作家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地位。简·奥斯丁将小说从一以贯之的传奇叙事中解放出来,立足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用艺术的方式叙说着有关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的全部现实。她创作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叙事手法的独特,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叙事艺术不仅成就了她个人的创作,也对英国文学艺术的整体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来分析《我的光辉生涯》与《简·爱》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及命运,发现西比拉与简.爱有着相似的自卑情结。虽然两位女主为了补偿自身的自卑感都采取了措施,但不同的补偿方式决定了两人最终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简.爱》通过描写贫苦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孤独、无助、反抗与斗争,揭示了女主人公与众不同、富于个性的宗教意识的产生、发展与完善。作品以简.爱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环境为线索,展示了其人性与神性最终相融的宗教意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愤怒》中,李百义不堪现实的苦难而坠入罪恶,又在得到神圣的启示后踏上十余年的救赎之路,最终顿悟了爱而得到解救。小说的构图显示了兼具作家和基督徒两种身份的北村对社会、生命与人性的独特理解与神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湖南侗族青年女作家木兰因在《花城》上发表长篇小说《云雀》,近年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这里从小说文本的独特性、叙事特质、自杀的精神分析和生命苦难本质的探寻,以及爱的救赎和文学的治疗等几个方面以深入的解读,个案性地探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性异化"的隐喻和救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杨永华 《海外英语》2011,(7):5-7,10
罗切斯特的疯妻子为什么是一个来自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西印度群岛的克里奥尔人?该文通过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发现:作者运用明暗两条叙事主线,赞美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却极力贬低来自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克里奥尔妇女——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梅森;竭力强调自己的个性独立,却枉顾和有意无意地贬低自己和罗切斯特财产的来源地,也是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西印度群岛。这些都显示出作者的白人优越感以及其对于殖民地人民的极度蔑视。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写了两个悲剧性的女性:曹七巧和爱米丽。曹七巧由于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爱米丽孤傲、怪僻、由爱生恨走向自我的毁灭。她们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女性,她们都在抗争中绽放,在人性的扭曲中枯萎,隐含着深刻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8.
《简·爱》的出世,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在女性自我生命体验及女性本体欲望表达等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和豁达。简·爱那柔不可摧的女性心灵之美与理性的神圣对于100年后的中国妇女仍有着借鉴意义,使我们能够追求高尚情感,发扬理性,也能走出负性情感的泥潭与沼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结合小说特殊的文体特征,我们应该从"揣摩叙事之工""品悟人性之真"这两个角度对小说阅读教学的内容重新构建,着力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叙述故事的叙事视角、叙述者和叙述时间,从而品悟到作品揭示的真实而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勃朗特向来被评论家们称为"文学斯芬克斯"。她的《呼啸山庄》一直是研究者们着力探讨的奇书,被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作者爱米莉·勃朗特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人性因扭曲而引发的强烈报仇,通过希斯克利夫的爱与复仇的行为进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本文就主人公的痴狂爱与疯狂复仇行为分析人性,探索人的内心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