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民国元年军需公债(简称军需公债)是南京临时政府发行的唯一一次、也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发行的第一次内国公债。新生的革命政权欲通过发行军需公债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但公债发行并没有给她带来转机,南京临时政府在财政困窘中宣告结束。毋庸讳言,军需公债不是一次成功发行的国内公债,但军需公债所筹措的款项在临时政府财政收入中又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对于维持岌岌可危的临时政府财政仍然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是我国中央政府有内债发行以来最早正式实施还本付息的内国公债,又具有开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息借商款不是中国最早的内国公债,它只是最早由政府公开“发行”的内国公债。“非发行”内国公债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近代,出现了“印票”及金融机构垫借款形式内国公债,预示着“发行”内国公债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庞大的财政赤字,因此中央决定于1950年发行以实物折算的基础债券,即“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二万万分。本文首先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发行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历史回顾,然后对这次独特的债券发行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息借商款”是我国第一次国内公债发行,它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公债史上的一个创举,为以后中国内债发行提供了借鉴。其次,从发行目的和实际用途来看,它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再次,从实际募集额数来说,它具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国民政府前期,福建省地方财政体系混乱,为了维持政府财政支出,福建省地方政府发行了大量公债。本文在对国民政府前期福建省地方公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福建地方公债发行的经验教训,以期对今天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省政府为了筹措公用设施建设费用,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发行了大量地方公债。这些公债多以银行抵押借款的方式获取,折扣较大。公债的发行对江苏地方公用设施的建设及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它也为当今江苏地方公债的发行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地方公债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行并负责偿还的债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调节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旨在为推动地方公债发展提供可实施性的策略方法,首先基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减少和收入比重远远低于支出比重这一事实,指出推动地方公债发展的急迫性,在相关理论基础和事实上,指出地方公债发行中存在的不足,如制度不健全、配套机制不完善、财权事权不匹配等,最核心的是针对不足提出良性发展的对策,从加强基本立法、建立完善的地方公债制度如审核制度、推动地方公债配套改革、改变发行方式增强流动性等推动地方公债发展的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的现实引出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问题。地方政府举债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所需要的财政体制即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体系尚未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也划分不清,"分税制"改革又不彻底,特别是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软化,所以,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暂不成熟。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大量地方政府债务出现的原因,指出现阶段制约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确保地方公债的顺利发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昭信股票的发行是近代中西化碰撞的结果。清政府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在中国试行公债制度,企图用这种措施解决它所面临着的严重财政危机。由于发行市场、体制缺陷、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次公债的发行并不十分成功。尽管如此,由于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财政观念和财政制度,对中国的封建财政制度给予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巨额的国内公债。它是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和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需要。这些公债的发行使国民政府的工业、国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可能。为中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打下了物资基础。其历史作用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南京临时政府之金融作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临时政府的存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四个月,但她在金融方面却有所作为。具体表现在四方面:清理大清银行建立中国银行;发行新币和军用票;整理币制;发行军需公债。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行教育公债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探讨了发行教育公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为解决教育经费短缺这一问题寻找一种聚扰资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冀满红  金平 《历史教学》2002,23(6):30-34
昭信股票的发行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清政府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在中国试行公债制度,企图用这种措施解决它所面临着的严重财政危机.由于发行市场、体制缺陷、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次公债的发行并不十分成功.尽管如此,由于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财政观念和财政制度,对中国的封建财政制度给予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相继三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公债.此举虽有些许进步意义,然终究未如所愿,反而给社会带来诸多弊端,并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包括思想观念陈旧、经济落后以及清廷腐朽没落等.  相似文献   

17.
清末以来,安徽地方政府曾因地方财政危机、军政费用庞大,发行了大量的地方公债。北洋政府时期安徽军阀连年混战,军费支出大增。为弥补财政亏空,安徽地方政府不断发行公债,举债规模不断扩大,多次延期偿还,债信渐失,管理混乱,由此造成政府信任危机和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尽管我国有关法规只允许中央政府举债 ,即国债 ,但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不管是来自正规渠道 ,还是非正规渠道 ,普遍存在大量债务。地方政府公债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债权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 ,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已有可行性。设计地方公债制度 ,包括地方公债监管制度 ,地方公债发行和偿还制度 ,地方债款投资项目和风险防范制度。  相似文献   

19.
1920-1921年北洋政府为赈济中国北方旱灾,对内发行公债、向外努力借债。这两笔债务的性质既不同于政治借款,又不同于实业借款,在中国内外债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债的发行,早在西方经济学就有所演绎,并且在不同背景下产生了不同流派。本文主要分析了李嘉图学派、新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三大学派的公债理论观点及其对我国现实的适用性及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