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417名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无记名测试,以412名农村非留守学生为参照对象。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非留守学生,其中,在生活满意度上,显著性地低于非留守学生(p〈0.05);农村留守学生的自尊、一般效能感、生活事件应激量与幸福感显著性相关,并均进入回归方程。据此,提出提高农村留守学生幸福感的建议,促使农村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以593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36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和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并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使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福建省农村322名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女生的学业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留守男生,独生子女的家庭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不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相关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学习倦怠。结论:提升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其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加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由此形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等。国内学者都对留守现象基本持负面观感。并在道德与政治层面上呼吁社会与政府关注留守人群。本文立足传统观点,肯定留守现象的缺陷并以留守妇女人群为例,分析农村留守妇女形成的原因,阐述留守现象不仅在道德层面上存在着缺失,更是农户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做出的最优选择的必然结果。并为政府解决农村留守人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936名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初中生565名)为被试对象,调查了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对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结论:(1)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应对方式也以积极应对为主,但心理健康问题突出;(2)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消极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且主观幸福感在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运用<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和自编<亲子关系状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周口地区8所农村中小学279名留守儿童和18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自己未来主观幸福感的预期要好于当前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对过去主观幸福感的估计最低.(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3)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及关系状况、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知和感受对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均有重要作用;同与抚养人的关系质量相比,与外出父母的关系质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综述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农村留守妇女概念、研究留守妇女心理的方法、留守妇女心理研究的现状、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的因素、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的对策以及留守妇女心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等。文章认为,目前的留守妇女心理研究存在界定模糊、定性研究过多、定量研究过少、取样的范围狭窄、样本量太小等问题,而且理论指导和学科基础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快速提升,这一趋势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幸福感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度,为寻找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幸福感的方法,文章从实际出发,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幸福感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出通过师生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等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妇女这个特殊群体也开始出现。留守妇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自身也面临着劳动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家庭教育困难、精神生活匮乏等生存困境。将农村留守妇女纳入成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视野,将更好地发挥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也是女性自身寻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及原因,提出了成人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赵柯 《学周刊C版》2019,(17):189-189
随着中国城镇中大批农民工的出现,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家庭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子女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重点阐述亲子关系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农村留守妇女亲子关系现状,并提出了通过亲子关系促进留守妇女子女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妇女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应通过丰富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加大对留守妇女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以及加强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等方式来确保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道德教育顺利进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在农村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农村留守妇女群体,虽然留守妇女依旧看守着家园,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然而在经济时代的发展下,她们的生活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她们有越来越多的业余生活,本文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安排,并试图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改变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的必要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妇女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群体,她们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一起被称为"386199"部队.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培训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她们自身发展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黄康  徐学华 《文教资料》2010,(10):149-150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78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总体幸福感得分逐渐升高(F=4.10,P〈0.05),但性别差异不显著:在“精力”和“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两个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4.19,P〈0.05;t=6.47,P〈0.05),年级在主观幸福感6个因子上的作用均不显著。因此需要继续探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外出劳动力以男性为主体,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在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群体即农村留守妇女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本文主要围绕着农村留守妇女的产生、现状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思考等展开,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测评工具基础上,回顾了我国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着重对影响我国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家庭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我国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内在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和干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6年在江苏、湖北和甘肃三地进行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状况、老人赡养、子女抚育、婚姻现状、闲暇生活进行分析和地区间的比较,指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在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参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的相关权益及制度建设问题,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性健康量表对600名西部留守妇女进行调查,探讨西部农村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问题,弥补当前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定量研究的不足。研究发现,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的性健康水平较低,性心理健康总分低于常模。文章以留守妇女诉求得以表达为目的,且加深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认识与了解,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留守妇女的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消极情感)与公正世界信念的 关系,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5-8年级565 名留守儿童和640名非留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各成分得分显 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内部主观幸福感各成分上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为调研对象,全面剖析了这一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妇女无业问题相对严重、就业质量较差、劳动权益问题突出等就业现状,进而从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素质、地区限制以及政府等方面剖析了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留守妇女自身素质、打造农村就业体系建设、改善政府政策制度等促进留守妇女就业的策略,让贫困地区留守妇女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就业脱贫之路,助力国家实现2020目标,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