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辉 《语文新圃》2008,(10):12-13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些学业顶尖的大专家大学者甚至泰斗级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是低能儿,学业上的辉煌和生活中的愚笨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常常为那些学业上无所成而生活上的精明者所讪笑.……  相似文献   

2.
魏静 《山东教育》2005,(15):28-29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即日起生活中人们常常提到的某个人“性子急还是性子急还是性子慢”“胆子大还是胆子小”等方面的特点。在心理学上,气质被定义为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进行的特点,具体而言,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发生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两盏亮度不同的灯放在一起时,我们常常会觉得那个亮度小些的灯相比之下会更暗一些。其实这是人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也常常发生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上。当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人成就如此之大或某一事件影响如此深远,以致于人们被这些耀眼的光芒所吸引,常常不自觉地贬抑甚至忽视了相关时期的其他人或其他事件的贡献和影响。这类现象,在史学研究中是存在的,可以称之为阴影效应。 阴影效应的负作用是很大的,许多生活在伟人阴影里的人,他们的贡献和地位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许多卓越…  相似文献   

4.
宋静伟 《河北教育》2006,(12):40-40
我常常为那天的掌声而感动,也常常想起关于这个掌声的故事。 从我接手这个班开始,一个女同学上课从来没有举手回答过问题,始终把头垂得低低的。课下我也同她谈过心,知道她由于家庭原因,比较自卑。课上我也努力想改变她,却一直没有多大成效,她依然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5.
我所理解的评价足教师即时(某阶段)对学生的语言行为、个性情感等方面所传导的信息价值的评定。这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心理学指出,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常常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较大的优势,所作的评价,作用之大不青而喻。  相似文献   

6.
本期快乐大考场的题目是"我发现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常常把"书本"与"生活"视为一个人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其实,有时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为,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和精彩纷呈的生活常常会给我们以豁然开朗的启迪,而这种启迪给予人的力量是书本中的文字所无法企及的。所以,宋代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自然似一幅画,色彩鲜艳;生活就像一首歌,美妙动听。当我们留心自然,或者用心感受、品味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大自然与生活都是一本意蕴无穷的书——  相似文献   

7.
杨梅 《甘肃教育》2010,(14):46-47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那种随机应变的调控能力所折服,也会为有的教师不能释放学习者的智慧火花而让课堂拘于陈式而感到遗憾。新课程教材无论从内容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校园生活     
生活是一种承受□吉林沈磊强人生活在世上,需要学会支撑。单个人支撑事业支撑家庭,而大家一起便支撑起整个社会。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承受痛苦。痛苦对人生而言,常常扮演着不速之客的角色。有些痛苦来得...  相似文献   

9.
肖莉川 《天津教育》2014,(17):52-52
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突然阴云密布,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能教人们学会生活。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遇到挫折时常常不知所措,常常深受打击。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笔常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男女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那么大的差异?这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不可逆转的,还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带着这个问题,笔对本校1997届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对象为该届除重点班以外的所有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除了课堂上的教授之外,他们特别注重让孩子们从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积极倡导“体验式的学习、解决问题式的学习”。例如《生活》、《社会》、《理科》等课程就常常要求孩子们走出教室,把社会生活作为大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大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为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生作文,较为普遍存在着虚假为文的现象,表现在思维方式上的刻意“虚构”,不是由生活真实提炼为艺术的真实,而是架空生活;行文方式上不是因情造文,而是为文造情;立意构思上的大话题、大主题所表现出的干瘪与空洞。这种作文背离了,写作的本质意义,正如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所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  相似文献   

14.
真实表白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冷不丁发现自己上了经验的当。  相似文献   

15.
家教书窗     
《家教指南》2005,(3):F003-F003
生活的魅力就在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上。细节,是每一个人都会说不能记忆却又常常记忆的地方,它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是那么重要,因陋就简为我们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是在无数次细节上努力的基础上得来。  相似文献   

16.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课外阅读》2006,(10):30-31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两,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为“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事要做,常常奔波一天,到头来却毫无所获,无奈和困惑交织着我……我似乎有点茫然了。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访问学校,常常会为学校充足的教学资源所惊叹,也常常会被校长的精打细算所折服。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访问学校,常常会为学校充足的教学资源所惊叹,也常常会被校长的精打细算所折服。  相似文献   

20.
课程回归生活,生活丰富课程,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因此他们常常会对身边的一切显得熟视无睹,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味道。但是生活就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财富的宝库,它是语文的源泉,如果把它挖掘开来,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所用,那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鲜活、丰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