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早在二十年代,朱自清的散文就誉满文坛,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背影》正是朱自清留给后人的绝唱。 《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我布置学生写话题作文“感悟亲情”。我先把自己的一篇“下水作文”《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这是我追忆已故父亲的纪念文章。然后我让学生课后温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  相似文献   

3.
陈根荣 《现代语文》2006,(10):117-117
“表现人世间最普通的父子之情”(朱国华——朱自清弟弟语)的朱自清散名篇《背影》,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挚的父子之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然而,我每次读《背影》,总感到朱自清描写“背影”的后面蕴涵着满腔的忧愤——听到了朱自清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强烈不满的“隆隆”“惊雷”。  相似文献   

4.
《背影》“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和儿子对父亲关怀的感激之情”①的经典主题,多年来已在诸多的文学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定论,文本中的父子亲情被渲染的天衣无缝,而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和父亲朱小坡之间却存在着长时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当《背影》已问世22年后,朱自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②。仔细品味这段话,我们会发现其中大有蕴意。“泪如泉涌”真切地写出了父子…  相似文献   

5.
在文本研读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引进助读材料?又如何让引进的材料与文本相融共生?全国第五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山东济宁学院附中朱则光老师执教的《背影》,其引进材料的艺术,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们跟随课堂的节拍,品鉴朱老师高超的手法。【课例回放】一、感悟:喜欢还是不喜欢?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过去就知道或是读过这篇文章的请举手。和爸妈讨论过吗?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请举手。穿插: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们不善于说假话,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如今的中学生,感觉钝化了。再感人的课文,即使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让他们产生很好的感觉。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没有人会认为这篇文章不感人,但就是感动不了我们的学生“。父亲”尽管行动不便,尽管步履蹒跚,尽管对孩子充满爱心,尽管这一切都让朱自清本人潸然泪下,但我们的学生就是无动于衷。他们读完《背影》一点感觉也没有。他们体味不“出父亲”的苦心,更体味不出儿子的真情。读《背影》如此,读《出师表》《、陈情表》也是如此。前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在谈到《背影》时说:“我写《背影》,就是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句话所指的虽然只是《背影》这一篇文章,但同样告诉了  相似文献   

8.
《背影》自问世以来,颇受关注,被誉为传统父亲正面形象的标杆。作者朱自清以"背影"为独特视角对文章进行切入,感人至深。关于其的评论不胜枚举,主流是从深沉父爱的角度进行文本探究。对此,笔者却认为《背影》是书写一个成年儿子经过内心矛盾挣扎"懂得爱"的过程。本文将从"我"在望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整个过程内心的矛盾点和父亲离开车站这个场景"我"的复杂情绪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顾增清 《考试周刊》2011,(93):42-42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从读书到教书已经读了无数遍,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感动,一个个新的收获。我总在想:自己是为作者感动?还是为"父亲"感动?还是为更多的我所接触过的学生的父母感动?所以,每次教学《背影》时,我都不敢有一丝的疏忽,怕有愧于熟悉的"父母们"。  相似文献   

10.
《背影》作为一篇用白话写成的散文,于近百年的现代散文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可不读《背影》,研究散文的写作,也不可不读《背影》”(朱金顺《读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说,《背影》是现代散文研究中绕不过的一条溪流。于是,再次探访这条朴实无华的溪流,其默默的姿态却传递出丰厚的信息,曲折有致,叮咚泉响。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爱     
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在什么时候,我已记不清了;可 自从读了《背影》,我也感觉到了父亲对我的爱。 是否每位父亲都是这样,对于子女的事很少唠叨,很少问东 问西,让我们感觉,好像对我们不太关心。其实,我们都错了,哪  相似文献   

12.
从1998年开始,我每接一届学生都要进行一项“传统写作”:《感悟亲情》。我先把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课后温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粟良平的《一碗阳春面》。我还推荐傅大琳的诗作《梦话》给学生:“你睡着了你不知道/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妈妈小时候也讲梦  相似文献   

13.
近日,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我想起了两年前送爷爷上车时的情景,因为在那一刻,我明白了亲情就蕴涵在一道皱纹、一个转瞬即逝的背影里。——题记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背影     
很早我便读了朱自清的《背影》,读着读着便是泪水涟涟。从没有想到把母亲的背影幻化成自己笔下的言语,也许是害怕“心虽有情,笔却不着意”吧。今天,情感所至,于是便有了以下的文字以下的心声。——题记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誉为朱自清散文中的"双壁"。如果说《背影》通过淳朴的叙事,以美德与真情激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第一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初中学习过朱自清  相似文献   

16.
凡是佳文力作,都有巧妙的构思,独特的结构,精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正是这些使得读者受到震撼,产生共鸣,得到启迪。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试着与学生从文本教材中探寻写作技巧,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仅就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两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读《背影》,亦可用关键词分析法.第一个关键词:冬天朱自清本人曾解释:《背影》乃是纪实.既是"纪实",不妨就用现实主义的眼光来读.第一段点题之后,作者劈头写来:那年冬天.当时季节确实是冬:父亲的穿着是"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和"深青布棉袍",给我做的是"紫毛大衣".但奇怪的是,朱自清作为环境描写的高手,却在《背影》中对自然气候的寒冷不着一字.虽然如此,作为一个成熟的读者,读完全篇,内心却有寒冷之感——哪怕这是一篇写温暖的爱的文章.这"冷"来自何处呢?首先是家道中落之冷.祖母死,父亲失业.经商亏空需"变卖典质"才能偿还,丧事需"借钱"才能操办,境况已"惨淡"到"满院狼藉".这个曾经还算殷实的家庭,已经"呼啦啦大厦倾",外在的面子和内在的骨子都支撑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爸爸的背影     
8月18日晴 每次读朱自清的《背影》,脑海中就会浮现爸爸的背影。  相似文献   

19.
<正>散文《背影》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朱自清在文中以真挚质朴的情感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之情,这种情感在娓娓的叙事中流露出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教育思想。一、构思缜密,布局精巧朱自清散文注意缜密的构思,并且让全文的布局显得很精巧。课文《背影》开头就点明了题旨:开笔就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然后紧紧地围绕"背影"组织材料进行合理的布局。先从回  相似文献   

20.
“……攥着汇款单,我读啊,读啊,我读懂了朱自清《背影》里的背影,读懂了伏尔加河畔船夫胸脯上深深的索痕,读懂了父亲如弓的脊背以及骄阳的淫威和暴雨的恣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