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知识分子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对十年建设期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左”倾错误的回顾,揭示了党在对待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发生“左”的错误的原因,从中总结了经验、教训。回顾这段历史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左”的错误,对于党在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正确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左”和右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舍民主革命时期不论,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曾发生延续20年之久的“左”倾错误,改革开放的14年中也曾出现过“左”和右的错误倾向。为此,我们党坚持“两线作战”,不断排除来自“左”和右的错误干扰。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党反对错误倾向斗争的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拟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思想轨迹作一简单地剖析,力图理清五十年代中后期“左”倾错误的产生、发展、形成及危害,总结应该汲取的教训,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三次"左"倾、三次右倾错误,这一系列"左"右倾错误对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应从这些错误及其产生的根源中汲取深刻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发生了第一次“左”倾错误。这次“左”倾错误发生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本文只是探讨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三阶段”理论对于这次“左”倾错误发生的影响。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三阶段”的理论,是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逐步提出来的。“四·一二”政变后不久,斯大林以此为标志,把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1959年的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根本原因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纠“左”;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总结经验教训,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连续发生了三次“左”倾错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1930年6月至9月的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这三次错误的发生在当时的中共中央对待客观形势、共产国际的态度和遇到反对声音等方面存在共同点,而在背景特点和领导人方面又存在不同点。通过这一比较,使我们坚定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经验,另外还提醒我们重视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一错误路线发展的顶点,则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后来,毛泽东将此归纳为三句话: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退却时的逃跑主义。这样概括是很精确的,但若简单地将这三条都当成“左”倾错误的表现,那就不行了。“左”与右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却有着一个本质上的相同点:思想认识脱离实际。人们的思想认识若未能从实际出发,就会表现行动上的忽“左”忽右,甚  相似文献   

9.
在我党历史上,毛泽东作为党内正确路线的代表,曾与历次“左”倾路线做斗争并受到“左”倾路线的排挤和打击。在他掌控了党的领导权后,坚持了有“左”必纠的方针。但晚年却也犯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分析造成这一历史悲剧的成因,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旭 《历史学习》2005,(10):30-30
大多数同志对“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路线方面的错误尚未有清醒的认识。其中,一部分同志迷信共产国际的权威,丧失了对错误的判断能力,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其支部后,就接受其领导,而博古、李德等人就是当时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言人;另一部分同志来源于贫苦的农民阶级,虽然有满腔的革命热情,但思想水平和理论修养不高,因而他们都对博古、李德等人的政治“左”倾错误无法看清。此时如果提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就可能引起党和红军的分裂,不利于党和红军摆脱困境,使革命转危为安,所以遵义会议在《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左”的错误产生的思想认识根源。文章认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左”的错误。这种“左”的错误曾严重地危害革命事业,如不及时防止,它会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左”的错误思想根源是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根源在于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是斯大林错误被揭露对中国产生的震动,并非内部自觉意识变化的结果,更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始。恰恰相反,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惯性,使得这种探索明显地呈现出对斯大林体制维护的特征,从实践上和理论上把它推向极至,成为“左”倾“运动治国”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八个方面概括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那就是强调了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将社会主义公民的外在行为规范提升为内在的精神需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1935年8月11.日至9月10日上海《晨报》连载的穆时英的长达4万字的理论文章《电影艺术防御战——斥掮着“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招牌者》,针对左翼批评模式的理论谬误,论述了九大问题。穆时英还把左翼批评理论概括为三大模式,并就左翼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在苏联的产生和变化及其传播到中国的变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一国胜利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列宁“一国胜利”学说指引下,许多经济落后国家相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随着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普列汉诺夫所警示的各种政治经济后果在这些国家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一再重复此出现。对此加以深刻反思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作出必要的战略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和定义的出现,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文学的观念、理论批评和创作,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纵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近70年的理论行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它的接受和评价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为认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实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检测中国文学和俄苏文学关系的一张晴雨表,并从特定层面显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自身演变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人们所乐于称道的沈从文作品中的风俗描写其实内部充满了矛盾与紧张。简要梳理进入抗战以后沈从文作品中风俗描写手法的变迁,可见在其背后所隐含的作者之“现代化”理念及城乡关系认知模式方面的诸多矛盾,这些矛盾显示了作者审美理想、社会理想与现实发展之间的种种冲突以及在“现代”观上的进退两难,并成为作者乡土小说创作中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立三的“左”倾错误与共产国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共产国际的“第三时期”理论及其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左”的估计,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战略总方针的理论依据;我国城市武装起义经验的绝对化,是李立三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仿效模式;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阶级关系的公式化、定型化的分析,是李立三制定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理论基础;联共、共产国际反布哈林右倾的竞争,为李立三的反倾向斗争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原理,对认识社会形态发展变化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的,必须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相当的潜力和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在曲折中前进,不同的社会制度将会长期共存,要以更务实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制度,把发达国家的“自然历史过程”作为我们的借鉴,以谋求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坚定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