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喜欢音乐的人恐怕是不多的,而音乐产生的力量又是难以估计的。它能催人泪下,顿生同情心;它能使人欣喜若狂,充满信心奋发向上;它能催发灵感,激起写作热情——总之,它完全可以慷而慨之地走进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它能促进人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其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对于音乐类高校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应该是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的综合。音乐类高校不应该把学生培育成音乐上的匠人,而应使学生接受足够的人文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魏末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体现,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而我认为,音乐是人的情感的直接体现、是情感的载体。二者有着直接的联系,音乐能表现人的哀乐情感,它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手段。平时生活中一般人都喜欢听音乐,觉得听音乐是一个放松的过程。但是一般人只能听一些流行的音乐,因为它们易于理解,只要从歌词大意中就能理解它。但是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很大部分音乐,而一般人对这些音乐不  相似文献   

5.
正党中央现在一再强调要构建和谐社会,而音乐教育具有愉悦性即"寓教于乐"。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它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们学会从另一个渠道来理解世界。美好的音乐不仅给人生带来极大乐趣,使人愉快健康,还能陶冶人的情操,促使整个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谐。音乐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已经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音乐家特别崇拜赋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据统计,赋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仅有O.01%。所谓“赋有绝对音乐”,是指他们能辨别出单个的“悬挂在空中的”音符,而不需要将它与任何其他音符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做班主任多年,常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女生通过写周记、写信、发电子邮件或直接来找我谈心的方式,滔滔不绝地甚至眼含泪水地向我诉说他们心中的困惑与烦恼,而与我谈得较多的是他们的自卑。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也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比如长于语言的,数理化却不怎么样;长于数理化的,对音乐却一窍不通;长于音乐的,字却写得一塌糊涂;字写得漂亮的,口头表达却成问题……正是这个时候,自卑这可怕的心魔就会适时地纠缠不休。它能使人自我评价过低,心情常感压抑;它还能使人总觉得羞愧,老看不起自己,抬不起头来;它还使人做什么都没有信心,胆怯,退缩;它还能使人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心中七E八下……  相似文献   

8.
<正>音乐有别于其它学科。它的美是通过人的感知器官去欣赏它,发现它,从而在其中去体会内心灵魂的愉悦。它能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音乐教育,而能让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之一便是优美健康的音乐。一、明确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重视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修订版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供审  相似文献   

9.
好的音乐多了,喜欢音乐的人多了,但是“听不懂”音乐的人也多了。人们一方面喜欢音乐,一方面又为“听不懂”音乐而困惑。音乐究竟能不能“听懂”?音乐究竟“叙述”了些什么?这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材料的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音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客易“听懂”。人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去诠释它,但是力不从心。既然音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就要尊重它;既然音乐是供人们欣赏的,我们就可以充分享用它;既然音乐“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就不存在“听懂”与“听不懂”。  相似文献   

10.
徐佳 《当代学生》2011,(Z3):110-111
音乐是超越国界的语言,它能够将最真诚的情感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感怀世事,严爵用《不孤独》倾诉感情,珍惜点滴美好,相信好的事情;平井坚刻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关系,《Japanese Singer》传递感动与希望;原音女孩邓福如创造素人歌手的奇迹,《原来如此!!A-FU》带我们踏上新的音乐征程。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不朽     
我总认为,人活着,热爱音乐是一种必然。音乐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当然,有些人轻而易举就会使它胚芽‘胎死腹中”一生都无缘与它相见。它只有遭遇到能够与它产生碰撞的灵魂时,才会骄傲而茂盛地成长,生机勃勃地呈现其妖娆气息。音乐使人变得清醒和智慧人如果能伴随音乐而成长是一件喜事。它会培养我们看待世界的独特的眼光,可以使我们在幸福崩溃后不至于心死如灰。它能够穿透浊世的重重述雾而成为一脉清流。它能够给我们在年青时丰盈的激情,在晚年时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种语言,具有艺术形式的语言,能直接表达感情和志向的语言。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一种很特殊的语言,人们用这种语言可以描述所有事物的某些方面。当然,学习音乐、学习数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学习语言,各种各样类型中的语言。有的人喜欢音乐,却不喜欢数学;有的人喜欢数学,不喜欢音乐;有的人都喜欢。有的人甚至能感觉到数学中有音乐般的旋律;更有人明白,音乐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美的产物,它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它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 体验,是指通过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而音乐体验则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爱美的心弦,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日语里确很多省略表达。有时它能使句子变得暧昧而含蓄.有时它又能使人产生误解和幻觉;有时它还能让人感觉冷漠.有时它也能让人感觉温暖。日本人酷爱省略表达.可见它的神奇与魅力所在。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句,从日语句子的结构与省略方式、衔接功能与省略功能、说话人的表现意图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对现代日语中存在的大量省略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起音乐作业,恐怕很多人都感茫然,甚至疑惑不解。许多人甚至音乐教师自身认为上音乐课,只要课堂上和学生唱唱、跳跳、弹弹、奏奏就可以了,音乐课不布置作业似乎是天经地义。"音乐"能有作业吗?又有什么作业呢?它以何种形式反映,又以何种形式批阅呢?是不是又无端增加早已并不轻松  相似文献   

16.
巧同多媒体培养特教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能否深入品味音乐内涵是人欣赏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必不可缺的,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情感很容易投入课堂教学中。但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上好音乐欣赏课就不那么简单了。有的学生听不见更何谈欣赏,有的学生看不到怎么能谈到全面感悟,有的学生智力低下很难理解作品的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除自然产生的音乐外,一切音乐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个爱好音乐的人可以将音乐的主观性发挥到他可以做到的最大限度,甚至无限度的发挥,而在一些不愿意接受主观、力求客观的人眼中,主观仅仅是自由而已,其实无论是力求主观的人还是力求客观的人都逃脱不掉它的对立面,将主观做到极致的人,在音乐的发展上也受到了局限,此时便有了客观的因素;力求客观的人就是力求不需要自由不需要局限,而这恰恰就是他们所要求的自由,所以音乐离不开主观也离不开客观,一切除自然音乐外的音乐都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一、音乐形象的特征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形象是通过艺术创作者创造的乐音所形成的音流在一定时间内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欣赏者通过感受、体验、理解,由浅入深,情理合一的审美把握。任何艺术的特殊性,都是由它的物质媒介的性质所决定的。如文学的物质媒介是语言文字;绘画的物质媒介是色彩和线条;建筑的媒介是砖、瓦、木、石等。而音乐的物质媒介是人创造的音响,这是音乐特殊性的根源。因为媒介是音响,它只能诉诸于人的听觉。因此,音乐不  相似文献   

19.
沈菡 《现代教学》2013,(7):117-118
“育人”既是理念,也是过程。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多地应该考虑的是育人的“过程与方法”,即通过我们的教学要培养怎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双基”教育,在学科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应重视音乐教育在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完整人格的建立、个性均衡的发展、思想的宽容、对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等多方面的重要教育作用。而技能的培养是作为达到这个最终目标的一种必要手段。音乐学科育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学科的育人在于它的形式,更在于它的内涵。要使音乐的美能够打动、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美的熏陶,教师就要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具有挖掘美的能力,具备能传递美的技术和艺术。在不脱离音乐学科本位的基础上,无缝衔接、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这才是我们应该不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迸发出心灵的火花.”可见音乐的力量有多大,它足以改变很多人.音乐教师是否想过,学生需要音乐正确的引导,与音乐展开心灵的对话.所以,我觉得音乐教师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启迪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