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心理位置互换 ,是指教育者设想处在教育对象的那种现实境地、心理位置上 ,从受教育者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并激发学生产生类似的行为反应。亦即达到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叠加渐进的效益 ,即发展起教师与学生间“忧乐与共”的行为来 ,促进教学发展 ,提高教学效果。首先 ,心理互换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有利于获得教育的整体效益。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理位置互换 ,就要求教师着眼于每个学生所认知的东西 ,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构 ,把他们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换句话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  相似文献   

2.
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常常被忽视,而且许多教师还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做出各种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韦钰 《中学理科》2008,(1):112-113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在行为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它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相适应的行为上,也蕴涵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征上.而心理问题就是这些行为的反映.大量的资料表明,现代社会的紧张、攀比、竞争以及新旧体制、新旧观念交错中的从冲撞带来的形形色色的刺激和迷惑,使未成熟的学生心理发展受到过重的心理困扰.但是,在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往往忽略心理教育,有很多问题是心理造成的.因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国家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格局中,高等职业教育愈来愈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本文从如何真正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入手,从专业的设置、学生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等三个方面,探讨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依据及发展方向,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身体健康、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基本要求的学生。那么.怎样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使他们迅速转化呢?  相似文献   

6.
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特别是在帮助个别学生矫正心理偏差方面.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用“心”观察和多揣摩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流、沟通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氛围。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笔者一直尝试着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来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归纳出以下几点经验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
心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心理教育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学校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现代网络、媒体、社会现实对学生的诸多诱惑.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力度.加大了我们教育的难度.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跟不上现代学生们意识形态发展. 处理问题学生的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即心理症结.心理教育的技巧:信任,宽容,接纳,聆听,惩罚.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我们允许学生有错误的尝试,对学生的行为应该无条件地宽容和接纳,包括学生的不足和出格行为.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厌学心理的危害及表现 1.厌学心理的危害 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心理,是对学生不愿意学习、厌恶学习这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模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4,(29):63-63
心罚即心灵施暴,简言之,就是对人的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惩罚、一种摧残。具体来说,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毫无顾忌、赤裸裸地攻击、摧残学生自尊自爱的城堡,导致行为失控。心罚是一种精神虐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发展性目标,即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另一个是防治性目标,即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达到心理健康。作为一班之主,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在班主任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给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越来越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深入的发展,必须在教育中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积极探索和实践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谓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即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使主体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的心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项教  相似文献   

13.
陈军  隋欣 《函授教育》2002,(6):82-83
步入21世纪,新时期的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新倾向、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是减缓学生心理紧张及解决学生日常思想、心理行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咨询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方法上的科学性,还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乃至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高校政工人员学习心理咨询的必要性:1.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现状的客观要求;2.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某些缺陷;3.加强心理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政治观念上的深层次问题的影响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特殊教育中,仍然是以德智体美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但尚未有明确的“心”,也即尚未有心理教育的位置。严格来说,在我们的特殊学校中并不是没有心理教育,而是在其他教育内容中都包含心理教育的内容,只是没有形成系统与独立的心理教育。但是,就当代社会、当代特殊教育以及当代人的发展而言,应该有体系分明和独立的心理教育,或说心理教育应该在特殊学校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心理教育的一些内容和目标,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其他几种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中,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被看作是整体的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的,双方在认知上进行沟通的同时,情感、人格等方面也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这种交流,使师生从首次接触逐步发展到形成相对稳定的交往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除了教师的态度外。就是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即师生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等心理成分。教师了解和认识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注意利用这些心理状态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将极大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1.让学生的心态好起来 人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老师如果采用专制、冷酷、高压式的管理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心理感受、负性情感,而这些心理感受、负性情感一旦形成和发展,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生存、个人感受、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产生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面对心理筛查的预警人员比例逐年递增的情况,研究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对问题行为的缓冲作用至关重要。研究一是在保留心理问题行为测评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纳入积极心理品质测评的双向心理测评系统;研究二是基于双向测评系统搭建科学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即三级心理支持模式;研究三旨在形成积极视角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激发教师、家长、校园的积极资源,为学生搭建全面支持的心理成长体系。三个研究旨在形成学生发展指导策略,以实现帮助学生延伸优势、发展心理潜能、预防心理问题、培养多元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同民 《河北教育》2005,(22):11-13
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主动参与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同时。我们思考的重点.应更多集中在学校自身的教育工作上。笔者认为,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正面进行法制教育。不断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的前提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疏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行为,进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三点.就要求学生必须全面参与数学学习。全面参与数学学习不仅包括学生在听课、讨论、作业、实践活动、课堂表现等方面积极的行为投入,还包括学生合理的认知、积极的情感等方面良好的心理投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投入往往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的心理投入往往容易忽略。实践证明:教师引导学生用积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心理、情绪、感情上,甚至在行为上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抵触,他的精神世界和学校教育相背离,虽然他人还在听老师讲课,但在心理上已经和老师产生了隔阂,学校教育对他的发展不再产生正面效益,这个学生就处于潜失学状态。潜失学是学生在行为上和学校彻底决裂成为显失学的前奏和预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