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可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取一长方体蜡块,放入平底容器中,使蜡块的粗糙面与容器底部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蜡块上浮;如使蜡块的平整面与容器底面紧密接触,重复上述步骤,蜡块不会上浮.后一种情况.蜡块没有上浮,说明蜡块没有受到向上的浮力.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这两种情况中,蜡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是相同的,水的密度也是没有变化的,蜡块受到的浮力也应是相同的.这是否是阿基米德原理有错误呢?事实是:上述实验不能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即阿基米德原理有使用条件:物体首先应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只是用来计算浮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第84面的演示实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中,由于红蜡上浮,实验时,需先将玻璃管竖直倒置,以便轻的红蜡移到玻璃管的底部.如果实验一开始能用磁铁在玻璃管底部吸住上浮物,移走磁铁,上浮物可直接上浮,就不用竖直倒置了.本着这一想法,我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小小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熔化·熔点     
在探究实验中,我们研究了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并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相似文献   

4.
一、一个演示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搞清浮力的本质,我们经常做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长方体蜡块,放在平底水槽中,使蜡块与水槽底面紧密接触,往水槽中缓慢注水,可以看到水浸没蜡块以后,蜡块并不浮起。当用细棍轻轻拨动蜡块,使水进入蜡块与水槽相接触的表面之间时蜡块即上浮。  相似文献   

5.
设计背景:在“浮力产生原因”实验教学中,利用蜡块放入平底容器中,来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虽能很好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但实验中,对“蜡块平整面与底面紧密接触,注入水时蜡块不上浮”的操作比较困难.若在容器底部涂一层蜡再操作,往往会使学生在探究中误解为蜡块是被粘在底部.为此我们对教材中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为了能让同学们搞清浮力的本质,我们经常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长方体蜡块.放在平底水槽中.使蜡块与水槽底面紧密接触。向水槽中缓慢注水,可以看到水没过蜡块以后,蜡块并不浮起。当用细棍轻轻拨动蜡块,使水进入蜡块与水槽相接触的底部表面之间时,蜡块立即上浮。  相似文献   

7.
在用蜡烛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蜡烛固定一直是个难题。现有仪器是用一个蜡扦插进蜡根,如图一,然后将蜡扦固定在光具座的轨道滑块上。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蜡扦与蜡烛插接,蜡根极易裂开,即使成功却又难以保证蜡扦与蜡烛“中轴”在同一直线...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教材第83面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实验,利用了一根玻璃管、红蜡、水来演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笔者发现此实验效果不佳,原因有二:一是在翻转玻璃管时必须迅速.若手忙脚乱,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且极易打破玻璃管;二是红蜡块上升速度过快,而且不能"定格",实验做完后大多数学生对蜡块的运动情况根本不清楚.经过笔者及同事多次实践,我们发现了如下一种效果非常明显的方法:我们同样选用了玻璃管,用一根重锤线(带重锤)  相似文献   

9.
例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溶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来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并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阳同福 《物理教师》2004,25(7):41-41
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关于合运动的定义,是在红蜡块在玻璃管中运动的实验事实基础上给出的(P.84):“上述实验中红蜡块沿玻璃管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做的水平方向的运动,通常叫做分运动,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到C)通常叫做合运动.”(以  相似文献   

1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但学生接受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做好运动的合成演示实验是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若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83页介绍的实验方法(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很难做到使红蜡烛块匀速上升。这是由于蜡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F浮>G,所以,最初蜡块一定是加速上升,随着速度的增大,阻力也增大,只有增大到F阻+G=F浮时,蜡块才能改为匀速上升。二是手拿玻璃管移动时也很难做到匀速运动,…  相似文献   

12.
1.热传导实验1)找一片薄金属片,在上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2)点燃酒精灯,用夹子夹着金属片的一角,有蜡面要朝上。3)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与之相对的另一角。我们会很快看到,金属片上的蜡会以被加热角为中心按序化开,我们就能直接看到热传递的过程:从温度高的地方(被加热的金属片的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个男孩想飞,就用羽毛盖满了双臂。他用蜡把羽毛粘在身上。但他飞得太靠近太阳,蜡被烤融了,羽毛纷纷掉落,这个男孩从天上掉了下来! 这只是一则传说,但它告诉了我们人类一直都在梦想着飞行。在1783年,这个梦想变成  相似文献   

14.
那是五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正在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内容是认识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较大的圆形铁片,在铁片上面由中心向四周滴上许多蜡滴,待蜡滴凝同后,点燃蜡烛,把铁片放在火上烤,观察蜡滴的熔化顺序.在实验中,同学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伴随着实验的进行,实验室里弥漫着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味.  相似文献   

15.
那天,学生正在分组实验,认识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较大的圆形铁片,在铁片上面由中心向四周滴上许多蜡滴,待蜡滴凝固后,点然蜡烛,把铁片放在火上烤,观察蜡滴的熔化顺序。不一会儿,实验室里弥漫着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味。  相似文献   

16.
何立宏 《物理教师》2004,25(9):6-27
在新教材“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五章第二节)这一节中,课本设置了一个蜡块上浮的演示试验,它成功地建立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和规律,该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巧妙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这个实验存在着一些的缺陷.比如,①课本中仅凭学生的直觉观察就得出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是不科学的;②用两种情况下的蜡块的运动时间相等来说明分运动的独立性有些抽象,学生不易理解;③使玻璃管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用手操作不易做到.所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上述试验装置进行了改造,对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了设置,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做热的传导实验时,一般都是用蜡作“粘合剂”把火柴梗、黄豆之类的东西粘在金属丝(板)上,利用蜡受热后熔化而降低“粘性”随之火柴梗一类东西掉下来,显示热在金属中的传导特点。但因蜡在常温下会凝固,所以实验前必须加热进行“粘接”,因而操作繁琐,不利于重复使用以及学生实验。所以,我在准备这个实验时选择了一些  相似文献   

18.
红蜡蚧是园林植物的主要刺吸害虫之一,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其生活习性.通过实验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背景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内容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学中需要借助一些教学仪器,虽然教科书上安排了试管蜡块实验,但仍然有不少学生不能理解这部分内容.因此,教学中非常需要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器材,其实验仪器最好能够直观记录运动轨迹,同时也能够研究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多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红蜡块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元  魏传传 《物理教师》2009,30(2):19-19,21
红蜡块实验是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中的重要演示实验.该节的教学目标为:①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研究;②经历蜡块运动位置、轨迹的研究过程;③经历蜡块速度的研究过程,体会运动合成所用的方法;④初步认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