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尊重学生鲜活的个性,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那么怎样才能丰厚学生独特的体验呢,我想不妨从有效的情境教学开始。  相似文献   

2.
注重体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体验的过程,强调体验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移情体验;启迪思维,想象体验;转换角色,表演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领学生深层阅读,获得对文本最正确的感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运用体验的教学策略时,体验的目的、内容、方法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需要适切,要探索学生高质量体验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要丰富教师的体验内容、发展教师的体验能力、提高教师的体验素养。  相似文献   

4.
提升阅读层次,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阅读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移情体验;发散思维,激发想象体验;角色表演,让学生亲历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初任教师的教学问题常常根源于初任教师的教学理解,尤其是他们在教学中对知识、学生和教师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其中,体验是教学理解的本质要求和本性所在。初任教师主要通过对知识理解的建构性体验、对学生理解的责任感体验、对自我理解的探究性体验三条基本途径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解。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有独特体验,引导和深化其独特体验,从而获得对文章意义的不同建构。  相似文献   

7.
一、个性化阅读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或是教参的提示强加于学生。要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自已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把自已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不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个性化理解。学生没有独特的感受,因而不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领悟。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就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结合自已过去的生活经验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在鉴赏过程中要注重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积极促成体验胜学习,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对学生应对教师提问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应对教师提问的过程中有着复杂的体验,并且可能发生着流变;学生对于不同老师的教学处理方式,体验的差别极大。学生的体验在印证诸多提问技巧合理性的同时,也进一步启示我们:教师要努力消除学生的负面情感,理解和宽容学生,发挥提问的个体教育功能,凝结关于课堂提问的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伴随着课文中的情感去想像、去创造、去体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体验是学生真实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体验力的强弱关系着语文阅读效益的提高与否,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否。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氛围,唤起学生的体验意识,使学生想体验;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体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诵吟咏,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促进学生瞬间的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使学生会体验。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要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铺路架桥工作,力促学生们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11,(10):79-79
教师的教学理解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学生和教师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 1.对知识理解的建构性体验。多维度建构知识的核心在于体验,包括教师个人的体验、教师对学生体验的唤醒、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验和相互作用等。这种建构性体验有助于教师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是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校外童声教学中,教师要围绕音乐课程的性质,将审美体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为学生精心设计体验性活动,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在音乐的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由此引发内心的情感而全身心地歌唱。童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音乐听觉体验,在聆听中感受与体验音乐;同时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且要培养多种音乐审美能力,扩大体验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7.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开展的活动,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感悟,促进对思想品德价值的理解,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19.
吴秀梅 《吉林教育》2004,(12):39-3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德吉措 《快乐阅读》2011,(18):134-1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在朗读中进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对小学提出具体的体验要求。这种体验要通过朗读训练来完成,新课程着力强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