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大学评价制度建立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大学评价已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建立和完善大学评价制度无疑对提高大学的教学研究水平,提升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大学评价发展状况的考察和分析,以期作为我国大学在这方面改革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私立大学外部评价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大学评价制度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迅速,由自我评价转向外部评价,接着实施认证评价.本文通过介绍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私立大学外部评价的现状和特点,供我国发展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学评价与排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大学审议会1991年曾提出大学改革的两大内容,一是大学设置基准的大纲化、简要化;二是大学的自我评价。这两项改革被有关学比喻为大学改革这架“马车”上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根据修改后的《大学设置基准》逐步形成了以自我评估为主的大学评估制度。实践表明,这种大学评估制度存在客观性、透明性不足。以及形式化严重的问题。鉴于此,1998年,日本大学审议会在《关于21世纪的大学与今后的改革方案》报告中提出,为了让社会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的活动状况,有必要专门设置评价机构,实施公开、透明的大学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1999年,日本政府对《大学设置基准》再次修改,规定日本所有大学必须实施自我评价,并要求大学自我评价的结果尽可能得到第三方评价的检验。2000年,日本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在原“学位授予机构”的基础上重组成立。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本大学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二战后日本大学评价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三个阶段大学评价形成的原因,探讨了评价制度的内容及其差异,总结了日本大学评价发展的特点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日本大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评价正朝着不断完善的制度化方向发展,即由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体制向以自我评价为基础、以第三者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制发展。本文在详细地考察了日本大学自我评价制度化形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日本大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形成、构成及机能。这种多机构、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元评价体系对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评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2年修改后的日本《学校教育法》不仅确立了大学的第三方评价制度,而且对现行日本大学制度的改革做了新的规定。这些政策性的变化对日本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日本目前的大学评价政策,本文对《学校教育法》修正案通过之前的大学评价政策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根据修改后的《大学设置基准》逐步形成了以自我评估为主的大学评估制度。实践表明,这种大学评估制度存在客观性、透明性不足,以及形式化严重的问题。鉴于此, 1998年,日本大学审议会在《关于21世纪的大学与今后的改革方案》报告中提出,为了让社会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的活动状况,有必要专门设置评价机构,实施公开、透明的大学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1999年,日本政府对《大学设置基准》再次修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能够反映出国家、社会以及大学对大学教师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大学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促进教学与学术发展的理念,通过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与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人事分配制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日本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确立过程、具体特征、评价指标、评价实施过程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宏观描述和案例分析,对日本大学教师制度评价做出综合评述,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学的教师任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日本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的特点,阐述了该国大学教师任用制度历次改革的基本情况,指出日本大学教师任用制改革的经验在于通过建立公平的制度,增进大学教师群体的心理公平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大学的效率,同时还指出了日本大学教师任用制改革中存在的教师身份变化和套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对教师队伍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预算为基础的财权分配是资源分配的核心,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管理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抓手。在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以上海某行业特色高校H大学为个案,聚焦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协同治理的SFIC模型基础上,尝试搭建协同治理PDCA模型,以优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形成绩效管理协同优势,进一步推动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大学评估在较长时期内伴有浓厚的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色彩,政府资源在大学间的分配与评估结果存在紧密联系,大学更倾向于凸显自身优势而非探究自身问题。在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中国大学的评估体系逐渐发生变化,国际评估由此兴起并发展成为一流大学开展自我评估的重要机制。本研究通过对早期3个大学的评估案例分析,指出早期开展国际评估的大学进行评估时带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其自身蕴含的强烈变革意愿的牵引下,评估促成了大学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跨院系学科建设等多层次的自我变革。此后,国际评估机制在中国一流大学群体中不断扩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环境的变迁是国际评估机制扩散的重要基础,对先行者的学习效仿则是扩散的直接动因,在合法性机制作用下国际评估机制不断扩散且持续制度化并内嵌于大学治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第三者评价——日本的大学质量保证体系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后日本的大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以大学设立时事前评价为中心的许可型质量保证体系.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大学设置基准的大纲化缓和了对大学设置等的规制,但同时逐步建立起了从大学的自我评价到第三者评价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了大学质量保证体制与机制的转换。文章试图解析日本以第三者评价为核心的大学评价体系的形成原因、评价的分类,并通过与其他发达国家大学评价体系的比较揭示其特点,希望能从一个侧面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属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多是形式大于内容,这与目前广东省高校教师评聘分离的现状密切相关。国内部分省属、市属高校已经进行了“以聘代评”的相关改革,广东省属高校的教师聘任制改革应该从“准入制度”、职务评聘制度、分配制度、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刘旭  梁婷 《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52-55,51
高校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目前高校教师课程意识不强,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难以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为切实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效,从教师课程意识视角而言,应着力强化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到位;唤醒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意识,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催发教师的生成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教师的综合评价意识,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科学评定。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个性与大学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政府、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我国大学教育评估制度改革的核心关键是要不断深化对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办学规律的认识,这是一个不断的文化觉醒和理念创新过程.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文化个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现代大学的存在有两种哲学基础,崇尚学术与适应社会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大学办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下现代大学的文化个性和社会监督,以内为主,内外结合,以外促内,逐步建立、健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质量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民办高校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路和途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夯实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和紧扣改革创新的时代主题,引导学生知荣明耻,从而引领民办高校道德建设新风尚。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前后高校合并浪潮之后,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高校办学效率受体制制约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全面重构中国大学基础制度成为"十一五"期间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本文提出以构建中国模式教授委员会制度为高校体制改革的内部切入口,给出了若干具体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学报也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期,为适应高校深化改革的需要,学报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高校学报要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改革旧有体制,保障学术质量,并重新认识评价自己,为适应社会需要寻求一条健康的多模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各高等学校在各方面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但改革进程与各项事业的发展仍存在着不适,这制约着高校的发展。为此,必须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全员聘用制,健全激励机制,改革校内分配制度,完善评价机制。坚持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的发展之路,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