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离开世代相依的土地而涌入城市,或务工,或经商,被他们遗留在家中的学龄期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的道德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和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给这批学生营造一个多维度的优良的育人环境。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村“打工族”留守子女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对其道德成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彭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3):116-117,125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当今的热点问题。留守子女正处在一个受教育的关键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同心协力关心他们,使其健康成长。然而对他们的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因而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农村留守予女教育问题,构建农村留守子女多元化教育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心,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采取措施。即:逐步改变现有户籍制度,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从法律层面加强外出务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意识,引导农村父母认真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转变学校教育观点,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课程。  相似文献   

4.
贾梅  刘雪娟 《文教资料》2012,(29):115-11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上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家而缺少对子女的教育,同时政府、学校等又无法关爱到所有的这些孩子而导致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保证,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道德、心理、学习、人生观、世界观等出现了严重的偏向和错误的认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国家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因无法支付城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加之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歧视问题,往往会选择让孩子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幼儿。本文立足于现实,通过对农村留守幼儿(0-6岁)及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分别对留守幼儿家庭、学校、社会提出建议,以改善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问题,使农村留守幼儿的身心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A3):172-17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近几年,作者通过构建"金山小学阳光心情吧"、学校信息网络和利用"校讯通"工程,构建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学校与家长对子女进行协同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社会传媒的消极作用对农村留守子女的思想观念、心理健康和道德行为产生了严重影响。所以,必须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式,解决留守子女的德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道德发展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学校教育不能被动等待或无所作为,而应不断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的代理监护功能,强化农村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道德发展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学校教育不能被动等待或无所作为,而应不断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的代理监护功能,强化农村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来自生活、教育、心理、道德、安全等各个方面不同的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家庭、社会和学校都要转变观念、各尽其责,给留守儿童提供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留守子女现状分析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亿,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下千万,这些普遍却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心理教育界也给予了留守子女现象足够的重视,例如朱科蓉等对江西、湖南、河南三省留守子女进行了调查研究;周宗奎、孙晓军等作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的研究;王东宇作了小学留守孩的研究;周全德做了“关于农村空巢学生问题的思考”的研究……笔者对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利用假期走访了川东某小学,该学校位于川东一个…  相似文献   

12.
魏孔梅 《甘肃教育》2014,(18):21-21
正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现在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应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下面,笔者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健全与教育主体的弱化,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人身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调合作,以品德教育为导向,全面提升留守儿童道德素养,增强学生幸福感。对此,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策略,进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致使外出打工的人数逐年增加,因此对留守子女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对留守子女的德育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建议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通过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整合城区教育资源、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等举措,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使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在异地平等就学。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的监护和教育责任。提高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场所、健康向上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同时,留守子女数量日益增多,并逐渐成为社会一个重要群体。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留守学生在参与职校教育过程中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及教育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对职校留守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对职校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从家庭、社会及学校等方面提出帮辅职校留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而为职校留守学生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目前,教育部门需纠正功利主义的教育倾向,针对“留守子女”家庭结构单薄化和家庭结构功能失调,亲情缺失而引发的心理、性格问题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留守子女”实施爱的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同时,社会、家庭及关工委等部门要通力协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提升,可是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者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现状,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因此面临着许多安全隐患。因此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并延续至今的第二次民工潮,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部分农民工在流向大城市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部分子女被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与关怀,在生活、学业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不少困难。要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工作,需要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