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是前苏联建国后的第一代作家。他因“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①,曾荣获196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的“顿河诗史”以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习俗为题材,提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卫国战争等历史阶段的顿河哥萨克生活和斗争的生动画面,包括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名著《一个人的遭遇》和其它作品。其中,《静静的顿河>是“顿河史诗”的中心篇…  相似文献   

2.
烈日与风暴中的铃兰花──《静静的顿河》中的年轻女性熊志潮被称为“悲剧作家”的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在谈到《静静的顿河》创作的构思时曾说,他要通过“对顿河哥萨克的生活的描写”,来表现“由于战争和革命的结果,在生活和人的心理上所发生的那些巨大变化”,揭示“...  相似文献   

3.
争议了半个世纪的《静静的顿河》,争论超越了美学范畴,而具政治斗争的性质。作者通过对战争与革命苦难历程的回味与思考,把革命的艺术、革命文学的艺术与人的艺术的整体研究,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开创了社会主义悲剧史诗的格局。文章依据有关苏联内战时期顿河哥萨克暴动的文献及“肖学”研究成果,阐述了作者怀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直书了全部真实;沉痛地描绘了“左”的路线使革命蒙受巨大损失、人民付出惨重代价,体现了作者探寻革命真理之胆识。《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渗浸着血泪的殷鉴性的对过去历史反思的巨制;是一部因其饱蕴着深刻悲剧意识而对未来历史具有启示性的宏篇——一部不会过时、不会被遗忘的书。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哥萨克悲剧史诗.肖洛霍夫曾明确宣布,他写此书的主旨,是描写“卷进1914年到1921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激烈漩涡中的个别人的悲剧命运”.毋庸置疑《静静的顿河》巨大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摇摆不定的哥萨克中农葛利高里的悲剧形象.然而,仅仅是葛利高里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是编织不成顿河哥萨克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民族史诗的.美国评论家纳扎罗夫的话很中肯,他说:“《静静的顿河》不是通过一个即使是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这样的主要人物的性格来揭示自己的基本主题的,它的基本主题是通过许许多多人物性格的对照和相互对立的关系,通过这部长篇小说的整个形象体系,他的风格和语言,表现出来的.”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体系是异常广泛而丰富的,仅哥萨克的悲剧形象中,除葛利高里外,还有三个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形象也占有重要地位,那就是婀克西妮亚,娜塔莉亚和姐丽亚.这三个妇女与葛利高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塑造这位悲剧主人翁的重要配角,而且她们还有着自身独立的美学价值.作品通过她们的悲剧反映了顿河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命运,成为这部哥萨克民族命运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精采乐章.如果没有这三个妇女形象,这部哥萨克的民族史诗是不完整的,它的美学价值也必定大为逊色的  相似文献   

5.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关于顿河哥萨克命运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真实反映苏俄历史上至关重要 10年 (1912~ 192 2 )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进程的史诗。本文试图从作品中人物 ,小说构建 ,景物描写三个方面来解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相似文献   

6.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大(1905-1984)是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的生话和命运而闻名于世。哥萨克原意是自由的人、勇敢的人。他们原是农奴,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不堪沙皇和地主的奴役,从俄罗斯内地逃到顿河地区落户,久而久之,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便  相似文献   

7.
哥萨克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他们一般出身农民或平民,有着不同的居住地域并由此来区分哥萨克的类别.哥萨克对俄国的地理疆域、军事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加了多次重要的农民起义,为俄国的领土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哥萨克具有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能歌善舞、骁勇善战,对自己的战马呵护备至,弘扬东正教和保卫祖国是沙俄时代哥萨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关于顿河哥萨克命运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真实反映苏俄历史上至关重要10年(1912~1922)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进程的史诗。本试图从作品中人物,小说构建,景物描写三个方面来解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相似文献   

9.
职业军人──哥萨克刘学捷“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人”、“冒险者”。他们本是波兰、立陶宛和莫斯科公国逃亡的农k。15世纪时,他们在第聂伯河地区建立了自治村社——管理内部事务的行政机构。到了16世纪,他们主要聚居于查波洛什、顿河、高加索和乌拉...  相似文献   

10.
康得拉季·阿弗拉斯叶维奇·布拉文(约1660—1708年)是俄国1707—1708年顿河起义领袖,这次起义又称布拉文起义,苏联史学家称它为俄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农民战争。布拉文以果敢、刚毅而著称。在1707—1708年的顿河起义中,起义军占领了顿河地区首府契尔卡斯克,布拉文被选为顿河哥萨克军统领。当时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六万人,席卷了乌克兰部分地区和俄罗斯南部、中部以及伏尔加河下游等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11.
作为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金得主,著名的苏联作家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的名字,是与美丽的顿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称他为顿河的歌者。提起他的名字,我们的眼前就会展现出这条川流不息的大河,展现出一幅幅哥萨克生活的生动画面。肖洛霍夫生于顿河,长于顿河,是顿河的乳汁哺育了他,给了他无尽的创作源泉。正如肖洛霍夫的伯乐—绥拉菲靡维奇所说:“肖洛霍夫在吃奶的时候就吮吸着亲爱的青色草原,吸收着亲爱的顿河的方言;从孩提时开始,就永久地铭记了亲爱的哥萨克的面貌,铭记了他们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12.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是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3.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赖以成名,藉以起家的毒草作品。它卷帙浩繁,又臭又长,从一九二六年至一九四○年,断断续续地炮制了十四年。这十四年正是苏联人民在伟大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规模宏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把苏联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历史年代。肖洛霍夫在这个时期写作以国内战争中顿河哥萨克叛乱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不去表现苏联人民如何浴血奋战,击败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  相似文献   

14.
《静静的顿河》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悲剧性史诗,同时它又堪称世纪之交俄国哥萨克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丰富而生动的民间宗教文化因素为这部伟大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精神价值。文章通过对小说中顿河哥萨克日常生活描写中宗教隐喻因素的分析,展示了小说文本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以及它对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提起哥萨克 (казак) ,我们头脑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幽幽草原 ,猎猎秋风 ,萧萧马鸣 ,马上勇士歪戴小帽 ,控鞍挥刀……总之 ,在我们的印象里 ,哥萨克是骁勇、奔放、善战的象征。哥萨克是由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成员汇集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地方性群体。哥萨克形成于 15~ 16世纪。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的一些城市贫民、农奴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迫害而逃亡。他们逃亡的主要目的地是天高皇帝远 ,人烟稀少 ,自然资源丰富的南方草原。以顿河 ( Дон) ,第聂伯河( Днепр) ,伏尔加河 (Волга)流域为中心 ,形成了几个…  相似文献   

16.
哥萨克是俄国的特殊群体,其特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与宗教根源。长期的征战厮杀环境造就了哥萨克社会高度的凝聚力、强烈的荣誉感和冒险精神,也培养了哥萨克对马的特殊感情和非凡的驾驭能力,促成了哥萨克在宗教信仰上的偏执,对哥萨克喜欢冒险、尚武好斗、热爱自由平等、爱慕虚荣、自恃优越等特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史学界对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处理的不同方式问题,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笔者不同意英国方式是革命保守而法国方式是革命彻底的标志的观点.文章指出:两种不同方式是两国各自经济、政治关系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英国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法国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却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进步;资产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从历史的阶段性看问题,他们的阶级利益体现了当时社会前进的方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因此,只能以资产阶级而不是以农民的利益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来作为衡量英法革命是否彻底的尺度;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和彻底性,主要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  相似文献   

18.
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与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哥萨克》均塑造了阿乐哥、奥列宁这样的上流社会叛逆者形象,两人都具有追求、反叛而最终失落的同质基因,但阿乐哥的亢奋性与奥列宁的内省性又使他们大异其趣。《茨冈》与《哥萨克》均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们早期思想探索的结晶,两部作品均体现了两位大师思想探索中的清醒与迷惘。  相似文献   

19.
葛利高里的悲剧原因并非是他坚持走一条并不存在的第三条道路,社会革命中的错误决策、行为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哥萨克暴动也是社会主义革命过火行为的直接结果,肖洛霍夫通过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与哥萨克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旨在对社会主义革命作出理智而深沉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记肖诺霍夫     
还在战争和革命以前,在1905年,在维辛村庄的克鲁辛田庄上,在一个哥萨克的寡妇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叫米海依。她的丈夫肖诺霍夫(他们是未结婚就同居的)当时称为“外乡人”,那就是从中部俄罗斯,从梁赞省来的移民。他担起了一切“外乡人”所要担负的重担。 从出生伊始,小米萨就呼吸着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奇异的气息,烈日蒸人,旱风吹起团团尘雾,使他舌敝唇焦。而顿河上下,哥萨克捕鱼船闪现着点点黑影,给他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在被春水淹没的河边地带割草,沉重的草原劳动像耕地、播种、收割麦子,所有这一切都给这男孩,后来是青年的面容,留下了一道一道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