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计算机学科的科学体系,初步掌握学习计算机学科的方法,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阐述了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师能力要求,以期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丽英 《考试周刊》2014,(99):129-129
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与文化学科有很多不同之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专业用语很多,各板块知识之间联系密切,这常常使得高中生在入门阶段感到生疏,头绪繁杂,有时还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广大高中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化学科中的教学经验有效结合计算机这一学科特点开展计算机教学。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会遇到重重困难。因此,让高中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高中计算机教师的首要责任。通过近几年在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教学中的积极尝试和探索,并结合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作者阐述了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高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的,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是一们工程学科,与其他数理化的不同,不能纯粹用理论教学的要求来束缚这么学科,同样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也不能用其他学科教师的要求来套用,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对教师自身素养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国务委员陈至立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相文菊 《现代教育》2003,(12):51-51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下去,首先得培养他们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是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早已指出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刚开始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好奇与好玩的心理来学的,而计算机知识本身既枯燥又抽象,要想让学生自觉学好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刘萍 《考试周刊》2010,(28):137-137
在职高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计算机课程知识背景的重要载体。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和差异。为职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我认为,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要求,注重围绕课程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在务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计算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7.
新阶段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所遇到的问题 (一)计算机学科教育教学标准单一 中学信息技术课与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不能很好地衔接,使得高校新生入校时计算机基础水平相差较大。进入高校后,《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初级知识,其受教对象是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零起点)学生。这样就会使部分学生重复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使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入与发展,数学学科已被许多著名数学教育家定位为实验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加大了计算机教学方面硬件建设的力度,为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而新的课程改革也要求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推进,一个新的问题摆在广大教师面前: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本文试从倡导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信息技术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所提供资源环境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一、如何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信息技术是一种文化,是学生学习的对象。然而,与以往的计算机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并不简单地仅仅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们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与信息技术与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整合到实际任务  相似文献   

10.
1 学科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合格的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1.
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计算机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课堂组织与学习环境的整合、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整合。在整合中要注意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科课程整合,构建专业化的面向应用的教学体系,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重点是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的学习,利用教学软件辅助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计算机教学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教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编程方法、常用软件使用等;二是教学生使用教学软件辅助其它学科学习,加强对学科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记忆。对中小学要求有深浅、层次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作用:实现文化科学的有效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或振荡—高原期—突变”的自组织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可替代性”表现在能对学生的文化科学学习起到缩短和加速“渐进或振荡期”和“高原期”的作用。要实现教师的上述作用,教师必须有效地、创造性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并进一步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专业化的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学习该学科时兴奋点、分歧点、“高原期”何在,能够激活兴奋点、加快逼近分歧点的速度、缩短“高原期”以及维持和推动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进行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发展史实的研究,从课程层面理解教育教学活动,养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非计算机专业教育通常还是根据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教学: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不仅是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对信息化社会每位公民的基本要求,开设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意识。教学内容要建立在WINDOWS平台上,引入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常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学环境下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其要求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因特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并在教师合理的启发、诱导组织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效地激发创造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个性化教学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属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微机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比较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实行个性化教学,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7.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计算机与离散数学之间的关系及离散数学这门课程本身趣味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对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介绍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的应用实例;更多地结合计算机,增加上机实验-环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基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课程特点等因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英语、语文、美术、旅游等课程的整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目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建构基于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整合型课程新形态,以便在学习其它学科课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另一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的教学结构的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学科拓展类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种形式。高中阶段的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是对基础型课程学科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习活动。高中历史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指历史教师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本文结合本校历史学科拓展型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从学科拓展类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内容、形式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加以简单论述。旨在说明以学科拓展类课程为例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