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一、教师信念及其有关研究在心理学意义上 ,信念 ( belief)可理解为个体对于有关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坚信不移的看法。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 ,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 ,都是由信念所组成的一定的体系。信念一旦确立后 ,就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 ,决定着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果 ;同时 ,某种信念一旦动摇或瓦解 ,便是人们精神崩溃和行为退化的开始。可见 ,信念对于人类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神圣事业 ,教师是完成这项事业…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意义上,信念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有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坚定不移的看法。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个体的世界观、人才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都是信念所组成的一定的体系。信念一旦确立后,就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决定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果[1]。教师信念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其中包括本学科的亚文化,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教学经历、专业教育经历、教学法知识水平及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学意义上,信念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有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坚定不移的看法。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个体的世界观、人才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都是信念所组成的一定的体系。信念一旦确立后,就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决定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果。教师信念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其中包括本学科的亚文化,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教学经厉、专业教育经历、教学法知识水平及导致自我反思的同事之间的交往经历等(Freeman2002;Woods1996),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仅会用自己的信念处理问题,而且还会用语言学习的理论和教学经验来阐述问题。Williams&Buerden(1997)的研究表明,在实施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时,  相似文献   

4.
国外关于教师信念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信念不仅会影响教师知觉与处理班级中信息与问题的方式,而且教师在形成教学目标以及定义教学任务的方式上,教师信念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并且还会影响教师的行为方式与教学效能感。教师信念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成败。文章介绍了国外关于教师信念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教师信念的特征、基本假设,教师信念与有效教学、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及研究教师信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师信念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师角色、教学过程、课程、学生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确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假设,其范围涵盖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信念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包括个人生活经历、学校文化和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6.
教师信念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师角色、教学过程、课程、学生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确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假设,其范围涵盖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信念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包括个人生活经历、学校文化和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7.
自我效能感(perceived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即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一特定行为可能导致某种结果的主观判断;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执行这种特定行为的信念(Bandura,1977)。人的行为主要是受效能期望的控制。个体对某种行为的效能期望决定着个体在完成特定行为过程中做出多大努力,在面对困难时能坚持多久,在应对失败时能否…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对教师自我效能感之冲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在其自主系统中起主要作用,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它影响着个体行为的发生及其发展水平。[1]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影响着个人表现的品质;决定着个体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着人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思想方法和情绪反应。[1]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对其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以及对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它是形成教育信念、产生教育行为的基础。在…  相似文献   

9.
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一、研究目的“教师效能感”(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教师效能感”一词最早出现在70年代。随着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趣,研究者们开始运用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来研究教师的效能感。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期望。它包含两部分: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个体对某一行为可能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有的学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决定着人们行为活动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方式,影响着人际交往以及对自我人格的构建。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1.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197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按照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个体会对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过程进行解释和评价。已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不是行为的惟一决定因素,它们同个体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和结果的预期一起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预测。具有相同知识和能力的人,其表现不一定相同,主要原因就在于个体内部对能力的不同判断和感知在调节着知识与行为的关系,由此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12.
信念是个体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坚定不移的看法。Pajares认为,教师信念(teacher beliefs)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学习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信以为真的观点,其范围涵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与生活经验,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从而指引着教师的思考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素质通常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师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我,树立新的教育观、师德观;具备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要有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重塑自我,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指由一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表现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师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影响着我国新一代的成长,也是社会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最早由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它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方面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我能力的一种信念和认识,反映着教师的主观体验和能动性。我们认为课程改革能否最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  相似文献   

16.
邓礼坤 《高教研究》2004,20(1):8-10
价值观作为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信念与观点,是个体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从不同的需要和认识角度出发,对某一事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判断后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通过客观事物的价值目标、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活动,决定着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是青少年(又特别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都会形成独特的信念体系,并据此指导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信念是人们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是知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与知识不同,信念往往被持有者认为具有主观性,是不言自明、无须验证的。因此一些信  相似文献   

18.
教师心理素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心理素质内涵的分歧现代教育中,人们在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教师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须先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同时,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师素质中,心理素质所起作用尤为突出,教师个体专业角色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心理成熟水平。心理素质作为教师其他诸多素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以其广泛的内容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其他素质的发展水平。鉴于此,有关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但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的…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信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教师信念是教师自己确认并信奉的有关人、自然、社会和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假设,是教师内在的精神状态、深刻的存在维度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教师信念不仅影响教学工作的质量,而且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产生重要作用。教师早期的经历会对信念的形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教师信念的发展主要受到教师从教后的教育实践、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教师群体问的化特质以及自身的知识储备等因素影响。教师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不断地对自己的信念系统予以检核和反思,转变那些不正确并对教学实践产生消极作用的信念,甚至必要时要对自己的信念系统予以整合与重建。专业同行的支持、学校管理的关心与协助、自身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师信念的反思与重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个成熟而自主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或决定来处理有关教学或学生行为表现的各种问题。许多研究指出教师对于教育的了解、体认、判断或决定等,均是影响教师专业行为的重要因素。另外,有关教师的自我观念,教师对教学情景或教学目标的知觉、教师的思考方式、教师社会化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大部分教师均有个人的观点或教学理念。深入探讨教师的观点、知觉、态度、价值观与教育信念等,显然有助于教师发现其在教学上的自我,提高对教育专业的认识,进而能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率和专业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