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7,(3):76-80
孙犁不同人生时期的散文对物的把握也有不同,经历了从早期写物到晚年咏物的过程。早期孙犁在散文中将物作为抛砖引玉的手段,而后期孙犁在晚年创作的十本散文集中都存在对物独立的咏叹。物在孙犁的晚年成为他写作中重要的审美寄托。因此,通过将孙犁前后以物为题的散文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物的地位、物的内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可以更好地把握物在孙犁晚年散文中的特点,更准确理解不同时期孙犁的散文创作心理和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前孙犁长期搁笔的根本原因是他的“不合时宜”,且不愿迎合“时宜”。——“文化大革命”中孙犁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抗日战争与“文化大革伞”在孙犁心中形成了二大心理情结。这两大情结共同构成了晚年孙犁创作强大的内驱力,并规定了他作品的基本内容、基本意旨。——晚年利,犁的散文观、散文面貌和严谨到苛刻程度的现实主义态度。——晚年孙犁强烈的道义精神及其由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作家孙犁在晚年将艺术创作的基点落脚于对艺术格调的研究与品评之上,将个人阅读与思考所得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分析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与作家的创作高度,来指导自己晚年创作的语言与心理变化。指出文学作品的语言要能够使人读后感觉值得玩味,并且从中表现出作家"世界民"的眼光和宽厚的心胸。同时,通过其晚年的一系列散文与杂文作品,来分析他是如何利用个人独特的书写特质来提升创作的格调、把握作品格调的高低的。  相似文献   

4.
刘斌 《现代语文》2013,(3):34-35
作为孙犁多篇怀人之作中唯一写给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集中体现了他个人的创作风格:言淡情深,传神写照。笔者认为,细细品读这篇作品,对读者管窥并认识孙犁的散文艺术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言淡情深的叙事艺术众所周知,孙犁从妻子身上所获得的创作灵感,是其创作的"第二源泉"。作家早就把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品性气质写进早期的小说里了,他也因此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写妇女形象的大家。妻子的形象及素材  相似文献   

5.
晚年孙犁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大革命”前孙犁长期搁笔的根本原因是其“不合时宜”,且不愿迎合“时宜”。“文化大革命”中孙犁“置之死地而后生”,抗日战争与“文化大革命”在他心中形成了二大心理情结。这构成了晚年孙犁创作强大的内驱力,并规定了其作品的基本内容、基本意旨──晚年孙犁的散文观、散文面貌和严谨到苛刻程度的现实主义态度、强烈的道义精神及其由来。  相似文献   

6.
晚年孙犁愈加浓烈的故乡情结成为他强大的心理创作动力。他以悲悯与忧患的情怀写出了故乡人民悲惨的生活遭遇以及人性的复杂,表现出了对故乡眷恋又隔膜的复杂情感。晚年孙犁故乡情结形成的原因与集体无意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经历、心境和个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革”十年浩劫的结束,作家孙犁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潜藏于孙犁内心深处基于对婚姻的不完满感,让他形成对女性美的独特观照和细腻感知,并以之作为精神的代偿。这种原初的不完满感和随后的婚姻挫折,以及随着年事渐高的身体衰老,最终形成了晚年孙犁那“大残破”的自我体认。这种残破意识在孙犁晚年著述中氤氲出无尽感伤,使其晚年创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孙犁的小说,因其创作时代的特殊性而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又因对抗战生活的独特书写从而具有了浓郁的诗意,呈现出孙犁对主流话语的疏离和他徘徊于政治与诗意之间的创作姿态。无论其作品行走于历史还是当下,都展现了孙犁独特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9.
孙犁文学具有美善相生的审美品格。这表现在他以善的伦理为认识世界的方式,对美善合一文学世界的展示,以及与善相和谐的艺术特征上。孙犁审美品格的主体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同时融汇了现代西方人道主义精神和艺术方法。审美品格是孙犁个人精神和人格的写照,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道路和文体选择。孙犁的审美品格与他生活的时代文化存在一定冲突,也因此未能在他的创作中得到充分发挥,但它使孙犁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蕴,也切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既超越了时代,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开放性发展的方法。孙犁的审美品格非常切合当前中国的文化要求,对中国文学具有充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晚年孙犁愈加浓烈的故乡情结成为他强大的心理创作动力。他以悲悯与忧患的情怀写出了故乡人民悲惨的生活遭遇以及人性的复杂,表现出了对故乡眷恋又隔膜的复杂情感。晚年孙犁故乡情结形成的原因与集体无意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经历、心境和个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孙犁晚年的精神世界可以更好地把握他的创作特点。其晚年精神世界包括三个方面 :求真与守真 ,知人论世的观世态度 ,积极入世的处世态度。孙犁晚年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古代传统与五四精神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孙犁晚年的精神世界可以更好地把握他的创作特点。其晚年精神世界包括三个方面:求真与守真,知人论世的观世态度,积极入世的处世态度。孙犁晚年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古代传统与五四精神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从本解读入手,探讨晚年孙犁创作所蕴涵的化意味以及给予人们的启示。认为复出后的孙犁首先是从个人的记忆中搜寻美好的人性与人情,追觅革命的情怀和情操,进而观照现实,鞭策来。为了进行更高层面的思考,晚年孙犁还走进历史的隧道,在与古人的对话中探寻社会的规律和人生的哲理;此说是对于现实的理性思考和批判。但是晚年孙犁的内心隐藏着深深的困惑、感伤和绝望;由于难于适应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坛时尚的急剧变化终于导致他愤然搁笔。晚年孙犁的被迫搁笔与他中年时的自觉边缘化截然不同,它反映了不同化价值观念的对立与碰撞,表明了现代中国人的某种传统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孙犁具有和其他工农兵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精神。他建国前的小说,在构思与选材方面,以独特的视角对接“为工农兵”的大方向;在思想与情感方面,以对真善美的发现和欣赏的心态,赞颂工农兵的斗争生活;在情趣与风格方面,以独特的艺术情趣和艺术理想,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总起来说,就是“遵循大方向,坚持独特”。这种创作精神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和其他工农兵文学不同的面貌,而这些作品,却又从另一侧面代表了上一世纪工农兵文学的文学成就。它和其他规范性的工农兵文学作品一起,共同表现出工农兵文学的多样性。当今,发扬孙犁的这种创作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革"十年浩劫的结束,作家孙犁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此时,他已然步入生命的晚途.文革经验、无以抗拒的生命衰老及其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成为晚年孙犁所有言说的内在规约.综观孙犁晚年的创作,"失望"与"愤激"是弥漫其间的两种主要情绪,分别对应着其文革经验和步入人生晚途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可孙犁小说的“诗体小说”风格,主要关注作品特色以及创作方法的研究。本文意在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孙犁的创作观,从创作立场、作品题材、主题、表现手法及文学精神等方面探索在强大的政治语境下作家可以怎样坚持个性从而创作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的充满艺术生命力的作品,这种坚持正是孙犁作为作家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7.
孙洪俊 《课外阅读》2011,(6):262-263
姚雪垠先生在评价孙犁时说:“孙犁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每当我们屏息凝神欣赏他的作品,就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作品中那一股朴实、单纯、新鲜的生活气息陶醉。他笔下的人物所展现出来的优美崇高的人性人情之美,令人惊叹。仿佛使人置身于是一种诗情画意之中;白洋淀明丽的天然景色,伴随着残酷战争年代里根据地人民内心迸发出来的对祖国,对革命,对同志和亲人炽热无私的爱,像一股暖流,直冲你的心扉,使人经久难忘。一个作家的作品,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是不多见的。”下面就以《荷花淀》为例,谈一谈孙犁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蜚声于中国现当代文坛的散文家、诗人、文学理论家、著名小说家——孙犁,以其作品的突出质量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孙犁的所有创作中,尤以《荷花淀》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赢得众多读者的青睐,独领风骚于中国现当代文坛,乃至在孙犁周围形成了一个较有影响的“荷花淀派”。 孙犁和他的作品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呢?究其根源,是在于孙犁的创作有他自己的一贯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十年文革,孙犁心灵受到巨大的震荡。他开始怀疑以往的许多信念,又没有找到新的精神支柱,心里一片迷茫。早年的孙犁浪漫,有激情,写出风格清新明丽的荷花淀系列小说,深受好评。晚年的孙犁再也写不出那样的小说了。其中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性情的原因。晚年的孙犁杯弓蛇影,小心翼翼地在书中寻找精神的逃路。  相似文献   

20.
诗化的现实主义——孙犁创作艺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才情卓异的作家。他的创作活动跨越两个时代,却保持了一贯的风格特色。本文认为,现实主义的灵魂内核、诗化生活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是构成孙犁艺术——诗化现实主义的三要素。这种缘于作家审美理想和个性气质的艺术追求,是孙犁对现实主义艺术的独特贡献,拓展和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