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洛和皖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俗体育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民俗体育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一定的迁移性,人口流动为民俗体育的迁移提供了难得的载体,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为民俗体育的迁移提供一定的社会基础,而且这种迁移具有文化迁移的特点,即从文化的高位向文化的低位迁移,同时这种迁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研究和总结民俗体育的迁移特点及规律有助于现阶段我国民俗体育的保护和发展,并为我国民俗体育对外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俗体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俗体育在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里、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体现,蕴育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有的体育魅力,同时作为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对三明地区民俗体育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三明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通过对品牌、旅游品牌、民俗文化以及民俗体育文化等概念内涵的分析与界定,进而科学界定了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的概念内涵,探讨了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的动因,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形成与发展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源于身体活动,生产劳动、祭祀神明的活动仪式和军事训练,其主流是来自中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畲族、瑶族等多元文化相结合的民俗体育文化。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具有移民文化特征,客家先民具有崇文重教尚武的习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概括当今开发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对策,挖掘发现并解决当今民俗体育问题,促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彰显活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田野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在探讨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质基础上,从文化生态视角分析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与传承路径,该研究将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草根文化视域下对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在释义草根文化和农村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草根文化视域的角度.阐述了草根文化与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并解析了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作为一种有广泛存在基础、原生态的文化样式,农村民俗体育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体现为生态性、风俗性、民间性、自发性和顽强性、相对区域性等。  相似文献   

8.
主要运用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裕固族聚居区民俗体育文化的演进与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裕固族民俗体育赛马、摔跤、射箭、拉爬牛、顶杠子、拔腰、拔棍等在裕固族聚居区生存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由"生活性"游艺性"娱乐性"的民俗体育活动向"观赏性"表演性"竞技性"的传统体育发展,反映了人口较少的裕固族民俗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传承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综合研究,对安徽皖江地区民俗体育现状及总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揭示皖江民俗体育的形成、形式、发展的过程和未来的开发利用的价值;同时对皖江民俗体育的社会及文化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力求能够使安徽皖江地区民俗体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新疆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得出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主要存在于宗教、婚礼、丧葬、节庆等礼俗活动中;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及生活环境变迁是制约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具有独特性,但是,由于三江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资源开发理念偏差等原因,在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把握本地民俗旅游特色,加强统筹管理;重视民俗旅游资源源头建设,实施强本固基,可以提升三江民俗旅游现实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12.
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促进民俗风情旅游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政府和民众的力量必须协调运用,明晰产权界限,坚持按市场规则办事。双方既要共同维护民俗旅游资源,又要努力使其增值,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业的经验教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民俗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教育民俗如今面临消亡的命运.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通过学校教育保护和传承教育民俗的重要手段,它是保护和传承教育民俗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山西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有影响力的民俗旅游产品却不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山西民俗进行SWOT分析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我们应当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宣传,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本文从民族民风、传统民居与老街巷、求福求寿、众多土特产与民间工艺品四个方面阐述了青州市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又从四个方面指出了青州市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做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搜集、整理和保护;提高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开发青州民俗文化旅游要充分体现"古"的特色;将民俗纳入历史文化旅游之中,使民俗文化与名胜古迹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开发农业生态劳作文化,体会劳动的乐趣,以便使青州市民俗文化旅游成为青州市旅游的亮点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是一个以媒介环境为基础的社会。大众传媒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媒介带来的信息充满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大众传媒如何与民俗传播嫁接,民俗如何更好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当今民俗学界不可不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民俗传播,将民俗生活变迁与传媒结合起来,来揭示媒介环境中的大众传媒与民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颜姿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16-18
在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今天,许多旅游目的地都在进行着民族民俗文化的展示。文化展示中涉及到包括游客、当地居民、政府、民间组织及文化精英各活动参与方的文化协商。试图以个案分析为基点,探析文化展示参与各方之间如何进行文化协商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民俗对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民俗具有物质条件和明显的活动方式,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社会现象,因此成了识别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化在文学创作上更是一个非常紧要的问题。实践证明,文学作品里这个特点表现得愈丰富、愈鲜明,就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且作品愈是具有民族特点的,愈容易成为世界的。著名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世界中就洋溢着这种独特又浓郁的民俗描写特色。  相似文献   

19.
彝族史诗<梅葛>是纪实性的创世史诗,是彝族毕摩口传的经典,它的展演和传承都与其特定的民俗文化密切相关.作为口传的纪实性创世史诗,它的活态性就表现在它始终与当地彝族的生产生活习俗融合在一起.它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把彝族人民的知识经验累积其中,同时,又在各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场合来反复展演,以其神圣的权威性来强化习俗的规范性,从而维护族群共同的权益,使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行,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彝族史诗<梅葛>流传地区,无论其生产生活民俗还是岁时节日及民间信仰,都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的氛围,都是<梅葛>不同内容的民俗文化场.  相似文献   

20.
发掘民俗文化,必须真正了解民俗的文化内涵,明确民俗文化主体在民俗文化开发中的位置,才能较好实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弘扬民俗文化传统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