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直接或间接地否定五四运动,提出一系列错误观点.五四运动是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所发挥的作用不能抹杀;五四运动把救亡推向新的高潮,但它没有"压倒启蒙",而是把启蒙推进到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启蒙;从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中国逐步取得了独立、进步和发展,绝不是走上背离人类文明的"歧途".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队伍中,属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极少。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这一队伍在人数上不断壮大,在思想上日趋成熟。这些变化与五四运动密不可分。五四运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他们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二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3.
自鸦片战争到现在100多年来我国对拜伦的译介和研究几乎从未间断过,其间形成了三个高潮,一为20世纪初到五四前后。二为新中国成立后10年间,三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但由于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前两个阶段译介拜伦的原因、目的、方法和结论截然不同,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文章将详细地比较这两个阶段中拜伦译介和研究的异同,并探讨中国民族主义在拜伦的译介和研究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本文认为: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前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三个标准,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传播、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出现;并据此分析了所谓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论断,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和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思潮作为一种西学的舶来品传入中国,在它传入后不久,儒法两家的中国学者分别以不同的立场对社会主义思潮给予了关注和回应,开始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通过对1899-1921年间中国学者的社会主义著作译介的梳理发现,社会主义思潮论著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数量和质量总体较低,并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思潮传播的主流,它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后,无政府主义者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正是在这种两难境地中,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入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及其学说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传入中国,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却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入"与"传播"具有显著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入与传播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需要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中国人民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相似文献   

8.
我国理论界传统上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研究视野限定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将五四运动作为划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两个传播阶段的分界线。应当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当代传播也纳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研究范畴,并以新中国建立作为划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阶段的分界线。新中国建立前后社会背景的差异决定了其主要任务、传播方式的本质性区别。  相似文献   

9.
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明清之际,天主教来华耶稣会士为在中国顺利传教而附会儒学,开始把儒家经典译介到到西方,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四书、五经为基本研究本体,将先秦儒家经典的译介时间界定为学习化用和研究三个阶段,探讨儒经译介的文化适应背景,分别梳理四书和五经的译介历程,分析儒经译介对当时西方社会变革的影响,力图重现这段重要的东学西传翻译史。  相似文献   

10.
结合统编教材,讲授"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专题,需要抓住新文化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间的关系、胡适自由主义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为什么没有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历史选择的原因等几个问题,从历史与文化结合的角度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其中也有些不正确、不彻底的观点。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的社会史发展问题及社会文化问题,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历史观的演变是其思想转变的核心。“五四”前,青年毛泽东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分为两个阶段:“圣贤救世”的唯心史观和“唯我主义”的唯心史观。“五四”后,毛泽东开始走向唯物史观,但并不顺利,因为社会改良思潮的牵制力量太大。通过对各种主义的反复比较,通过与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思想交流,更主要是通过他自己在实践中对改良方案的彻底绝望,终于在1920至1921年间,青年毛泽东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转变,信仰唯物史观,趋归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副刊的发生发展自始与文化运动密切相关."五四"时期,为了进行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导致了人们对副刊性质和作用的新的认识,从而带来了副刊的变革.从"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的嬗变,我们可以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它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它对"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宣传,从一个侧面窥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在民族危机下各种爱国力量汇聚而迸发的救亡运动。本文主要就运动的领导力量,它实现这一空前广泛的社会动员的渠道和途径,从而体现出它是一次真正的群众性革命运动,促使进步政治力量和爱国社会力量的联合,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通过中国革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革命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等方面,来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意义和价值,明确其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为中国人所接受,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五四运动的爆发,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进步与成长.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青年知识分子指明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角色转换与“五四”同人的分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知识分子主要以《新青年》为宣传阵地 ,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使他们广泛地团结起来 ,形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新增的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新思想的宣传淡化了反传统角色 ,五四精英群体开始分化。普遍的马列主义宣传及《新青年》成为共产党的喉舌 ,导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文学术研究,在五四之际的新文化革命中,发生了严重的谱系断裂,这种情况后来一直未有根本扭转。进入改革开放后,我们引进了大量的西学资源,但真正有中国自己创新、建构的东西仍然很少。原因就在于没有中国自己的学术谱系做支持。造成后来中国传统学术谱系“后天失调”的原因主要有:恐惧心理、否定“中学”传统心理、认识论偏颇症、对主义话语的逆反、受后现代去中心和非本质思潮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与胡适的分歧贯穿了五四之后的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大事。二人之间的最初教育分歧不在教育观点本身,而是“教育界分歧”,始于1926年“庚款风波”;其次是30年代的政治9牾,基于两种基本爱国观的难于兼容,但非以政见分歧为主要内容;其三,双方主要的、根本的分歧是30年代形成的关于基本价值观——五四价值观的分歧。陶推崇一二九“大众”运动,反思并批判五四“小众”运动;由此出发,陶形成了自己的大众教育观,及总的大众价值体系,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及胡在其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引介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近代报刊成为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的最早传播工具,其地位和作用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这首先体现在对人的认识,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认识上;其次体现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具备了世界视野,认识到了盲目自大、帝王君亲等落后观念;第三体现在众多有识之士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而选择了文学事业,这些选择本身就蕴涵着理性的力量。但五四新文学同时也相应地体现了某些非理性的因素,五四对个人价值的发现与推崇,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新的个人崇拜与偶像塑造埋下了伏笔。五四虽然带来了先进的世界视野,却也带来了对外来事物的过分崇拜甚至迷信,接受过多而消化过少;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文学实际上过分抬高了文学的地位,夸大了文学的作用,将文学与社会人生过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五四新文学的深远影响同时体现出了理性与非理性两种因素,深入思考这两种因素的共存与纠缠对总结五四新文学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