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人口的增加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水利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基础,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是否能够发挥出的作用都有直接的影响.在水利设计中加强对生态理念的认识与运用,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做出简述,并对当前水利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同时对如何推动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内水利     
汪恕诚:加快水利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水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工作涉及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事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水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水利系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实现了治水思路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越来越突显出水利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水利工程建设是水利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完成,为国家的水利事业,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农业和农村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高等农业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当前,国家正在着力改变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高度重视农业高等院校在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责任和作用。加快建设与发展农业高等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破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愈加突出;水利事业的地位决定了水利基础设施重要性.因此,如何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水利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就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做一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时事背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后发展地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渗透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8.
国运昌盛、系于教育.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突出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哲学思维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示范”建设为引领,正确处理好质量、效益、人才培养及其社会关系,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水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水资源存在“水多为患,水少成灾,水污染祸延子孙,水土流失贻及后世,工农业用水过量的种种麻烦从四面涌来”的实际,借鉴国外保护水资源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对策.1.问题的提出1996年公布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宏伟蓝图的建议中,人们普遍注意到关于基础产业又有了排序的变化,其表述是:“今后15年,必须在三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水利被列为基础产业的首位,这是我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化和改造自然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对工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以实际行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水文是水利和国民经济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水问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防治水旱灾害、保护水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提供全面服务。要适应新时期水文事业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完成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任务,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坚持理想信念新时期领导干部要具备高尚的政治品德。德就是党性原则要强,要…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系统支撑;遵循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着力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14.
理念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注重解决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领域中重要工作,通过对水利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调查,制定与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定额,建立和完善建设水利工程计价依据,以保证水利工程设计造价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时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发展既是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其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基础、重要前提、基本保障和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道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水利经济是关系国家民生的重大问题,水利经济健康良好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民小康生活的基本保障,水利经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社会改革进行,我国水利经济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水利经济长久可持续发展,水利经济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水利经济要想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本文就水利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构建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尊严、价值和意义,确认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既是人的发展内源性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水利高等专科教育更应坚持"以人为本"哲学观,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水利科技人才而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