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教育的重头戏,颇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关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的学习和研究十分重要。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这一现象入手,对“找规律”进行研究,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规律的意识,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2.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是认识了事物.学习找规律计算能够使学生感受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找规律的教学要点是“找”,要让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因此设计了多样的“找”规律的活动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体会它们的相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培养目标,并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找规律”的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的三次教学设计及反思探寻“探索规律”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页例1找规律 【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的找规律相对复杂一些,是以“循环排列为主”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探索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内容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学习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现取“找规律”课例的教学片断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间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找规律”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是找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对此内容笔者曾先后进行两次实践,对怎样找规律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8.
王慧 《山东教育》2002,(25):53-5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拍一拍、想一想,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一找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排列规律后,我设计了联系生活找规律这一环节:师:同学们只用三、四种学具就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连续表扬三次,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哎,你们发…  相似文献   

9.
对“找规律”教学的重视程度,新课程比课改前更为凸显。这是因为找规律更能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更接近数学的本质.同时也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密切相关。而找规律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找规律?找规律教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找规律”作为全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更侧重引导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具体应适度淡化规律的语言表述,重在把握规律的本质内涵,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设立“找规律”的教学单元,有关“找规律”的内容也相对较少。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精心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合理构建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12.
“找规律”是苏教版数学教材“数与代数”内容的一部分,是相对于传统教材所新增设的内容之一。在网上由近百教师参与的关于“找规律是否繁、难、偏”的投票中,有86.1%的教师认为这部分内容“繁、难、偏”。看来如何把握“找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于是,我从凝视问题、审视出路两点出发,让学生在学习“找规律”的同时,培养其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脱离死记硬背和枯燥乏味的尴尬状况,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的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部分“量”的教学教法,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动脑筋、找规律、寻特点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下面就“找规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更具有难度,因为数学学科具有很高的逻辑性,需要教师抓住数学学习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以及数学知识。但是到了高年级以后,就需要学生具备观察和探索的能力,要掌握一定的学习规律进行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学会找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接下来,针对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找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7.
找规律填数     
找规律填数○王素琴(深圳市罗湖区北斗小学)活动内容:《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第六册第40—45页活动目的: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能找出一定的规律,推断出未知数。2.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适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凸显探索活动本身的价值,教材注意淡化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仅没有给出有关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也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语言叙述,这就给学生多样化表述规律留出了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有规律而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但是各个学科都有其规律在里面,找到规律来学习就会容易得多。小学高年级数学提倡找规律教学,这样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能够解决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讲课中学生难消化的问题。通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的研究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找规律”。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