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应避免成人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吗?在成人身上发生的一些道德问题如果出现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认为这个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呢?如果成人干的一些缺德事发生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骂他们缺德呢?显然不会。如果有人说学前儿童是有道德问题,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认为这似乎太“上纲上线”了。即使学前儿童存在一些行为或习惯上的问题,人们也不会归因于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顶多冠以“淘气”“不懂事”而已。再从道德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道德哲学认为,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如果一种行为是不情愿地产生的,那…  相似文献   

2.
郑蓉 《幼儿教育》2003,(1):11-11
这里的“小报告”是指幼儿向成人反映某种不正常的现象,通常发生在自己或他人受到别人欺负及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非判断能力发展的表现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有三个基本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婴儿阶段,儿童已经能初步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能作出合乎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在幼儿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发展,他们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有了认识。比如,“平平抢别人的玩具”“明明不收拾玩具就吃点心”诸如此类的“小报告”实际上是幼儿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作出判断。对于这类“小报告”教师应视为一种可喜的现象,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并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试探心理的行为反应有些幼儿对某些事情难以作出是非判断,因而来试探教师对这一事情的反应。如果教师持肯定或不在乎的态度,幼儿则会模仿这一行为。比如,晶晶说:“老师,辉辉一  相似文献   

3.
天使的光环     
我家楼顶有个平台,我和裘晓念经常哼着“挥动翅膀的女孩”在那里看星星。那天,我望着浩瀚的星空突发奇想:“晓念,你说这世上真有天使吗?”“天使?嗯……也许有吧,谁知道呢!”“要我说,肯定有!”裘晓念反问道:“如果有天使,那你说天使会不会饿呢?”“不会。”“那天使会不会困呢  相似文献   

4.
幼儿正处在道德品质的初步发展阶段,要使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品德,必须从道德认识的培养着手。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具体体现为他们的道德评价的发展水平。而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已为他们道德评价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幼儿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是在环境影响下逐步进行的。他们的心理活动的目的性和独立性是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增强,并逐步学会按成人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凡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他们也认为是正确的行为,反之便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好”与“不好”是幼儿最初的道德评价水平,这对他们以后个性品  相似文献   

5.
幼儿之所以认为有关他们的一切纪律都是由成人制定的,而且都是不能变更的,笔认为这是因为客观上成人剥夺了幼儿自己制定纪律的机会,也就是说,幼儿形成这样的认识是由于成人的“专制”造成的.因此,如果成人给幼儿自己制定纪律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和可以怎么做的权利,相信可以改变他们对纪律的认识.本从什么是纪律.幼儿为什么要有纪律、纪律应该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等角度,就如何引导幼儿自己制定纪律,促进他们的道德内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茂 《教师博览》2004,(7):9-10
如果我们看到一则教师招聘广告上写明“只招男教师”,会不会认为这是性别歧视呢?但如果这所学校除了门卫之外已没有其他男性呢?  相似文献   

7.
<正> 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先有鸡”者认为:没有鸡,哪来的蛋?“先有蛋”者认为:没有蛋,鸡又会从哪来?似乎都讲得在理。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就一个具体的鸡和蛋来讲,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很难争得个“水落石出”。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动物长期进化的历史演变过程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不会弄  相似文献   

8.
曾有人比喻幼儿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我们成人则是画师。可见,成人对幼儿施予的教育会直接在他们身上反映出来。所以,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针对“一分钱捡不捡”的问题该怎样对幼儿进行教育呢?我觉得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合适: 一、利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9.
朋友很多次质疑,如果他不这么红,你会喜欢他么?也许会,也许不会。谁知道呢?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使然"吧!谁叫我的青春遇到了他呢?  相似文献   

10.
我很喜欢看《青少年科技博览》,是你们忠实的小读者……读了2001年第7~8期合刊上《采采蝇是睡眠病的罪魁吗?》这篇文章,我认为采采蝇有可能就是罪魁。但还有几个疑点: 1.为什么不捕捉几只来研究一些抵抗“睡眠病”的药物呢? 2.现在敢不敢肯定“睡眠病”就是采采蝇传播的呢? 3.对现在“睡眠病”病因的结论,会不会有什么错误? 也许你们认为这些问题很可笑。请给我答案好吗? 忠实的读者苗德文天津红桥区邵公庄西刘港16号 2001年11月2日  相似文献   

11.
道德在哪里     
有个孩子问他的父亲:“人们都说要讲道德,可道德究竟在哪里呢?”这位父亲说:“道德是个看得见也看不见的东西,既在人们的身上,也在人们的心里。”这个回答很有趣儿,道德究竟在哪儿呢?有时候,人们觉得他无处不在,也有时候,大家正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越来越多,但他们的孩子是否会成功呢?有一些人常感叹自己不会教育孩子,但也许就是他们的言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下面这篇文章触及到了相关问题,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父母是否“完美”都无妨,只要您爱孩子爱得恰如其分,您的孩子就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夏天的太阳照在身上热辣辣的,小朋友一定希望太阳“躲”起来,天气凉快一些。可是,如果天上没了太阳,又会怎样呢? ★可以用月亮来代替。但是没有太阳、月亮也不会发光了,只能靠星星了。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问你会不会削火龙果,你多半会说:“不就是火龙果嘛,我当然会削.”可是到了真要动手操作时,也许你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昨天上午,这种尴尬事就发生在了我和同学身上.  相似文献   

15.
红眼与蓝眼     
拍照时,特别是使用闪光灯时,会发生“红眼”现象,就是拍出来的人的眼睛是红色的。但当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狗身上时,它们的眼睛却呈现蓝色。这是为什么呢?当人们拍照时,眼睛总是直直地看着照相机。如果闪光灯和照相机的视轴是在同一根轴上的时候,从人们视网膜血管中  相似文献   

16.
心悟     
“等到风景都看透,你会不会陪我看细水长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也许是情侣之间的情话吧!但我认为,风景并非人人都能看透,又怎能陪她看细水长流呢?  相似文献   

17.
一天,6岁的小侄子问我:“姑姑,蚂蚁会游泳吗?”我一愣,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给不了他一个准确的答案。于是,我反问道:“你说呢?你认为蚂蚁会游泳吗?”小侄子歪着脑袋,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说:“我觉得……它们不会游泳。”“你为什么会觉得蚂蚁不会游泳呢?”我继续追问。没想到,小侄子立即侃侃而谈:“我在动画片里看到过,有一只蚂蚁要过桥,可是有一个人在桥上横躺着,蚂蚁只好从这个人的身上爬过去,一不小心,蚂蚁滑了一跤,差点儿掉到河里去。幸亏它使劲地抓住了这个人的衣服,才没有掉到河里去。”  相似文献   

18.
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的想像力丰富,经常提一些让成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天,我带领大班幼儿进行常识活动——认识春天。当看到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正在寻找食物时,鹏鹏小朋友突然自言自语地说道:“它们闭着眼睛,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心想,何不让小朋友们讨论一下呢?于  相似文献   

19.
学起于思,思源与疑。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诱因和动力,发现和提出问题则常常是创新的开端。然而,幼儿的问题常常出乎意料,有时甚至会让教师身陷困境,不知所措。本文旨在觅求应对幼儿“偏杂怪问”的良策,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案例描述在“我从哪里来”活动中,教师试图用爸爸妈妈互送小种子的形象化比喻,让幼儿知道他们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就在所有幼儿沉浸于这一问题情境中时,幼儿A(他奶奶刚去世)忽然问:“老师,我们最后又会去哪里呢?是不是都会死掉呢?死了是不是就再也回不来了?老师,你会不会死啊?”教师思考后答:“是的,最后大家都会死,老师…  相似文献   

20.
分析问题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它是评价一篇议论文好差的主要依据。然而,学生写作议论文往往就是在这里”卡了壳”。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问题不会变换角度来分析,思路展不开,一条“死胡同”钻到底,当然就写不下去。 怎样变换分析问题的角度呢?这就得从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讲起。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它本身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任何事物的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