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变革,当然这种课程文化不仅仅是教材文本承载的文化,更包括由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整体文化意蕴的重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大量的西方课程理念移植过来,这些概念、术语、理论都是在西方文化与语境中产生的,一旦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必然与中国文化产生激烈碰撞,对于长期浸染于中国文化中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建设,是深化高等旅游教育改革、提高旅游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基本特色,是进行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建设的必要前提。进行中国旅游文化建设。应突出它的理论性、文化的地域性、体系的科学性,使这门课程尽快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建筑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基础;又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观念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影响的作用机制与表现,结合现行的教学模式。提出今后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徐浩 《英语广场》2023,(7):133-136
高校外语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出发,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翻译课程教学要求,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挖掘本土优势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点,使本土文化资源成为中国文化课程的补充,实现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对中国文化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结合课程基本要求、教学目标与人才能力培养要求,探索豫中本土文化在该课程中的融合教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课程改革的文化问题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读经运动与新课程改革的同步崛起,使“本土知识的传承发育与外来知识的引进吸纳如何取得有效的平衡”这个潜藏于中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深层问题,再次浮出水面。面对中国现代课程范式所造成的文化迷失,让课程知识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保持一定的文化张力,应成为课程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原则。而把中国文化经典以完整的文化表象、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地纳入现代课程,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综合课程,则是结构调整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教育》2004,(1):15-16
中华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的少年儿童只有站在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基石上吸取传统文化的滋养,才能更实际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职英语教育过度注重西方文化输入,而忽略了中国文化的输出表达,这会使高职学生在国际多元文化交流中处于劣势,甚至出现文化失语现象。通过在高职英语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并使思政教育贯穿高职英语教学全过程,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体系和重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各高校之间不约而同达成基本一致意见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阐述课程体系应由中国文化的生成机制、表现形式和总体特征三块组成,而统束课程的重点则应集中于把握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一脉相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目前学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中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当今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传承的双重契机下,中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极其重要,其具体方式可以从教师的思政意识、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教学实践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在对后现代课程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对后现代课程观作一种建设性的解读,深入剖析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状况以度中国课程实践之间的亲和力和不可通约性,探讨在后现代课程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以覆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是如何发挥着它们的表层和深层的作用.挖掘出后现代对中国课程实践的适切性价值.从而使中国课程理论的发展能在一种中西文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方向,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良好生态背景。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就其生成过程而言,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凝集的文化精华,就其核心内涵而言,它涵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始终贯彻“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江山代代传”的理念。因而,厘清红色文化的本真要义,探寻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旨归,开辟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共进的现实路径,对于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高校内部意识形态的构建,以及激发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兴趣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潜在的人文素养、贯彻实施课程思政理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实施目标,充分发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优势,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考核方式,实现文学知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3.
《青海教育》2014,(4):1-1
教育部近日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专业教学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却常常忽视中国文化的传承,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如何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促使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成为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随着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逐步深入,针对具体课程教学路径的探索也应提上日程。教师应克服现有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将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中国神话进行对比教学,分析中西方神话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促使学生继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现状为切入点,论述了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素养的必要性,探讨了从课程设置、日常教学、学生测评体系三个方面来强化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中国文化涵养,真正实现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国文化与西方英语文化的对等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延至今的凤凰精神、抗洪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在充分考虑了地方需求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课程“荆州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07,(4):16-16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急剧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汉语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进入中国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正日渐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传媒的重视,不少国家涌现出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2500万人,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相似文献   

18.
贡伟浩  甄真 《考试周刊》2014,(78):152-153
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前提,了解中国文化知识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快融入中国的文化氛围,领略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向初来中国的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北二外开设的"中国文化简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文章认为讲授中国文化课程时,要从教学用语、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多方面提高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职院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屡见不鲜。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原则,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围绕课程效率、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展开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影响,最后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增设实践环节、健全评价机制来详细论述传统优秀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以期促使立德树人目标有效落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以西方文化为主要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的中西文化输入失衡,导致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本研究旨在通过建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国文化英语桥”,探索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双向交流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