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本文以《罪数》译本为例.从译入语文化语境的两个方面:中国传统价值观、审美观和清末民初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程小青早期侦探小说翻译所受的影响。对当时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考察,发现程小青受其影响.为了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对福尔摩斯和女性的形象塑造适度中国化;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发现程小青受其影响,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为了译本在当时能够被接受,科学地应用翻译策略,其早期译著因此受到知识阶层的广泛欢迎,为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今后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侦探小说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本文拟通过《珍妮姑娘》两个译本的对比来研究译者在翻译时对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关照。译者要在译文能被读者接受的前提下,给读者留下适当的审美差距,使译文既适应读者的需求,吸引读者阅读,又使读者在阅读中接触到新信息、新知识,以开阔其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读者批评理论中的读者"期待视野"观点,通过实例阐述了广告翻译不应是译者的独奏,而是读者与译文的共鸣,使读者与译者之间的视野得以融合,以体现读者"期待视野"在广告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期待视野"观点体现在广告翻译上就是译者通过站在读者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使译文在完整表现原广告内容的基础上,更加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译者对读者的关照,是近期翻译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福尔斯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其中文译本的种类也较多。从译者对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意识、认知水平的关照出发,文章对比分析了阿良译本和陈安全译本的异同:阿良运用直译法和删译法,以适应当时读者的阅读水平;陈安全运用意译法和全译法,以便使新世纪的读者能够了解作品全貌。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运用接受美学研究文学翻译,并在分析《红楼梦》杨译本习语翻译的基础上,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过程。译者根据自己的期待视野,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译文,对潜在读者的可能期待视野进行预测,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运用接受美学研究文学翻译,并在分析《红楼梦》杨译本习语翻译的基础上,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过程.译者根据自己的期待视野,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译文,对潜在读者的可能期待视野进行预测,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翻译流程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读者期待视野对翻译行为的重要影响、读者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未得到应得重视的现状。其次选取了清末政治小说翻译作为典型事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体分析了读者期待视野对这一类型小说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能为 《海外英语》2013,(7X):154-155
该文探讨接受美学关照下英汉习语翻译的异化趋势。接受美学关注读者主体性,强调读者期待视野的不断发展变化。归化翻译法虽然使译文亲近了目的语接受者,却忽略了其主观能动的创造性。因而,在顺应读者期待视野变化的基础上,又能使译文具有开拓读者认知视域的异化法将更加受到译者们的推崇和青睐。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思想革命,肯定了译语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围城》英译本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对译语读者进行关照.一方面,译者迁就译语读者现有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关注了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以及认知心理,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译者向读者输入异语文化成分,提高读者的认知能力,开拓读者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10.
接受理论视阈下,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存在和意义构成,译文的价值决定于读者的接受程度。基于此,分析了《Gone with the wind》的傅东华译本和李野光等人的译本,通过对比表明翻译策略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译者自身所处的年代和读者的期待视野,为将来的译者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考察严复与中国书法之关系是严复研究的全新视角.论文从严复为其珍藏的李邕<麓山寺碑>拓本撰写的题跋出发,全面考察严复与中国书法之关系.作者认为酷爱中国书法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突现了严复作为热诚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深厚学养和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的先行者,其英语教育理念的形成,除时代影响外,还与其独特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其英语教育理念是在争辩中形成的,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从日文转译西学的做法,力主通西学必先习其语言文字,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面对守旧派的各种质疑,他据理争辩,反复论证中国人学习外语是正确而必要的选择。他善于从中西文化比较和交流的高度审视外语,对于近代外语教育具有导向式意义。“会通中西”是其语言文化观的核心和灵魂。严复英语教育理念独具理论深度,在英语教育及整个外语教育史上皆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意义,应在语言文化学大视野中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严复的翻译     
严复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信、达、雅"三字翻译理论及其译著《天演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重要痕迹。本文从严复的生平、翻译理论、翻译时期和译著四个方面对其作了客观系统的论述,再次强调了他这位译学理论家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严复原本只是北洋水师学堂教师,并没有表现出对公共事务的关爱。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严复人生道路,因为在战场上牺牲的海军将士,不是他的同学,就是他的学生。种种刺激使严复愤怒,痛定思痛,严复认为中国失败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于是他向中国人转译天演理论,鼓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鼓励中国人只有大胆适应丛林法则,方有可能在弱肉强食的近代世界赢得胜利,赢得尊严与地位。严复原本应该像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那样对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进行检讨,然而他所宣传的丛林法则富强道路,实际上是在为洋务新政背书。这大约是严复没有想到的。丛林法则激活了传统中国最不待见的霸道政治,激活了唯利主义、功利主义,这对中国走上富强意义重大,但不必否认也有思虑不够周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开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之滥觞的严复。其一生思想、尤其是晚年思想的变与不变始终引人注目又备有争议。从作为严复思想突出表现的政治观与文化观来看,晚年严复在呈现出渐趋"回归传统"的历史性表象变化(政治思想与激进主流相左;文化关注重心逐步转移)之外,更多的则是其继续进行"中西比较"的不变(政治思想内核未变、始终围绕整合、融通中西文化的主旨未变)。学贯中西的知识构成与独特经历、贯穿一生的爱国激情及其历史观"渐进主义进化论"的规定与制约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严复晚年及其一生思想变中未变,不变是主流。  相似文献   

16.
严复对中国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一方面严复哲学思想本身开启了中国哲学现代科学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和进化论历史观思潮,男一方面又通过这些思潮以及某些观念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哲学现代人本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三民主义思潮、西化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传播和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严复自身哲学思想的价值。可以说,严复正是以思潮的形式影响了他之后的中国现代哲学家以及中国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严复在中国翻译史上堪称“译坛大家”,其著名的八部译作可谓家喻户晓。通过对它们的详读可以发现,为了译介域外学术思想和阐明自己的思想,严复通过其译作中的译例言以及和好友的通信等手段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多年来,很多学者专论或者涉及过严复及其翻译思想。“信达雅”似乎成了其翻译思想的全部。但细究严译名著,发现严复在其翻译过程中选择的一种翻译手段,它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微观的翻译技巧,而是一种宏观上的翻译策略:译中有评,译中有述;译中有编,译中有写;译中有删除,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面对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严复敏锐地意识到国民素质低下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遂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试图通过提高国民素质达到自强保种之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严复坚持教育优先,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虽然历史最终证明了严复的失败,但是严复的三民思想至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现代化的公民,应该仍然是我们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宋庠、宋祁在辞赋创作中接绪晏殊诸人,凭借着博学雄才和深婉的情思,于雍容典雅之中注以警拔之气,进一步拓宽了赋境。二宋的赋表现了暮气沉沉的太平之世所带来的压抑感和莫名的苦闷。宋庠的赋情思细腻,富于理趣,具有悲悯人世的情怀;宋祁的赋以近乎夸张的情绪宣泄来表现仕途上的挫折,颇有顾影自怜的情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