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我牺牲是一种道德行为,它受到“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人生价值目标的支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曾对自我牺牲作过论述,他的一生又是自我牺牲的典范。为此,本文试图通过马克思对自我牺牲的论述及其实践来学习和探讨马克思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没有亲历过战争的拉斯普京在《活着,并且要记住》这部小说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视角固定在了苏联卫国战争即将胜利的最后一个年头,着力塑造了纳斯焦娜这位善良温顺和敢于自我牺牲的小人物。通过对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及其原因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利益和生活理想对立时道德对她的考验,并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作为人的主要任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家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克洛德身份复杂:自然身份是“人”,社会身份是“副主教”。这导致他人格中本我和超我发生对立冲突,而最终本我战胜了超我,不仅毁灭自身,而且毁灭他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他的悲剧是社会性的,同时也启示我们思考人类如何避免这种悲剧来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所谓职业使命感,意味着因为对某项工作内蕴价值发自内心的认同而自觉地忠于职守,忘我奋斗,甚至不惜自我牺牲。“具备职业精神的教师是不需要人去管的,也不需要评他先进……在他们身上我们见不到一丝的倦怠号l庸懒,只看到他们急促的脚步,专注的神情,富有神采的眼睛。”  相似文献   

5.
自我牺牲的性质和量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自我牺牲,会有不少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道德与崇高。历史上,曾有不少思想家满怀激情地赞美自我牺牲的道德价值,他们认为,道德就意味着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如普列汉诺夫);道德之所以有那么大的价值,不在于它给人带来多少利益,而是因为它招来那么大的自我牺牲(如康德);道德精神的实质就在于为整体利益牺牲自我利益(如孟德斯鸠)等。也有不少思想家反对把道德的精神和价值归结为自我牺牲,他们认为,具有利己本性  相似文献   

6.
副主教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读者大多从他身上看到的是淫邪罪恶的情欲,而忽略了作为人的克洛德内心的情感世界。本文试图从“人”的角度来解读他的情感世界,从中可看到,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魔鬼形象,而是令人同情的一个真实的普通的人。  相似文献   

7.
名著《巴黎圣母院》通过对克洛德·浮罗洛这一形象的塑造,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了宗教对于人性的压抑、扭曲,从而体现作者揭露“宗教的桎梏”这一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8.
吴媛 《文教资料》2011,(14):107-109
一直以来,"自私"都被片面地误解为是"恶"的同义词,是一切社会灾难和秩序混乱的根源。然而,生命存在及其价值实现必须以自私的理性运用为前提,认为只要与维持和发展生存相关的利益就应该努力争取,这是人之为人必须有的自私。作为理性之人,只有通过理智思考的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才能成功应对现实生活,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及意义并获得内心的幸福感。生命价值是自然界的终极价值,因此,个人应该遵从生命价值等级体系来进行活动,决定是否"自我牺牲"。  相似文献   

9.
克鲁泡特金认为,人类道德来源于自然界,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即互助—正义—自我牺牲。互助是一种人和动物共同具备的本能,是人类道德的自然界起点和基础,是人的天性和人类社会制度以及人类风俗习惯的体现。人类独有的自我牺牲道德就源于互助本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震 《高校理论战线》2014,(2):20-25,157
全球化进程使人的认同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人的多样身份如何内在整合成为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认同,是一个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教育与人们形成国家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知识经济对国家认同提出的新挑战,以及应该如何调整国家认同教育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国家认同的教育需要完善国家认同教育的叙事方式,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公民生活,通过自觉意识和公民实践形成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谢丽湘 《海外英语》2011,(11):262-263
Hawthorne was a great writer who reminds us of human limitations.He called his tales "allegories of the heart." Hawthorne’s allegories are stories of how pride and isolation frustrate our capacity for love and sympathy.Isolation or "alienation" is Hawthorne’s principal theme and problem,and loss of contact with reality is the ultimate penalty he envisions.Therefore,reading Hawthorne’s stories is a journey to explore human being’s evil.  相似文献   

12.
陈梦家是一位注重“哲学意味”的诗人,宗教的熏陶和现实的触发,使得生存宿命成为其诗歌的精神指向。本文分别从形而上生命本体和人的普通生存处境、爱情、向往与梦想、人生当下行为和现实情形等几种题材内容的诗歌,分析了陈梦家早期诗歌中精神指向的具体体现,以及其中传达出的生命所具有的挑战宿命的“过客”精神。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的小说往往通过荒诞的故事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困境,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他擅长于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运用譬喻、象征、怪诞、佯谬等手段建构一个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其表现方式或许是荒诞的,但所揭示的生话本质却是真实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卡夫卡小说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其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世界环境运动史上,有许多绿色经典文献以其对地球生命系统与生存环境复杂关系的深刻领悟,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生存家圆毁损和生存危机之忧惠意识的深层挖掘,对人类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生产方式的深刻反思,形成有吏以来最为波澜壮阁的旨在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绿色思潮。笔者将这些文献分为生态哲学类、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史学、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宣言类、生态报告类、生态政治学、生态人口学、生态综合类10类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5.
卡西尔的"符号学美学"理论是建立在他的人类文化哲学的体系之上的。他认为美是人类审美经验的符号,是人类心灵知觉的观照形式。  相似文献   

16.
论路翎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翎建国前的小说创作首先在现实主义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但路翎并没有止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较之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 ,他的更深刻处在于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小说中所一再渲染的原始强力 ,漂泊流浪情怀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等方面。本文试图抓住路翎小说中这种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以路翎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学意义 ,并有意将这一特色提升到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层面 ,在深刻揭示路翎小说创作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同时 ,也揭示了路翎小说创作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7.
无意识理论与机械反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的无意识理论较之机械反映论更接近真理,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多年来视之为绝对 真理的机械反映论忽视了人类的头脑不是镜子,也不是一块白板,而是一个有先在结构的、功能完备的活的有机组 织,它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外界事物。机械反映论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批判是苍白无力的,缺 乏从包括生物进化史、人类进化史、社会发展史和个体发育史在内的多角度观察人的广阔视野。而用反映论的认识论 或者说用唯物主义的认知心理学去“改造”弗洛伊德的情感、欲望心理学,用浅层心理学去“改造”深层心理学,用 非动力心理学去“改造”动力心理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为职业要求,而美德所特有的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又是人类超越狭隘性的崇高追求和意义关怀,现代人既不能脱离市场经济制度而生存,也不能抛弃美德完全沉迷于物质利益追求,因此,市场经济的生活背景使美德对人的自由的价值不能通过任何形式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来实现,而必须限定在私人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9.
谈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两个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 ,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感染力。他的童话 ,追求人的真、善、美 ,充满着对弱小者的同情 ,对强暴者的抨击 ;在美妙的故事中 ,蕴含着醇厚的诗意。  相似文献   

20.
屠格涅夫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崇尚表现于他的作品中,他以哲人的智慧透彻理解大自然和感悟人生,认为大自然是净化人类灵魂的殿堂,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创作观。在其代表作《猎人笔记》中,他从自然出发,将由自然所激发的感触,通过纯粹的自然(生理、物理的自然)作为桥梁和粘合剂,把精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也就是对人物的歌唱和钦服;他认为对自然的一丝不苟、无条件的服从和遵循是人性得以澄清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