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治通鉴》是北宋修成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下迄五代世宗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由司马光主编,刘恕、范祖禹和刘邠等是主要编写者。司马光(公元一○一九年——一○八六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洓水乡人,世称洓水先生。仁宗时中进士,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一○八六年病卒,享年六十八岁。追封“温国公”,谧“文正”。司马光从小酷爱史学,“自幼至老,嗜之不厌”。除撰《资治通鉴》外,还有《稽古录》、《洓水纪闻》等。他在研究史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史籍浩如大海,却没有一部简明而完整的通史著作为学人提供方便。他说:“从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  相似文献   

2.
以礼说《诗》为解释《诗经》中言礼之诗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以礼说《诗》、以诗说《诗》的道理,希望匡正数十年来治《诗》者讳言礼之弊  相似文献   

3.
前言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卒于献帝建安五年(公元127—200年),是汉末著名的大经学家。郑玄遍注群经而尤重《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郑注《三礼》常用“以今况古”的手法释经,即以汉代的典章、制度、文物、风俗、时事、方言、俗语等等,来比况和解释经文,使经义易明。因此,郑玄的《三礼注》中为我们保留了许多有关汉史的珍贵资料。而且其中许多不见于“正史”  相似文献   

4.
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人.乾隆时曾官至刑部尚书.其夙精三礼之学,按《周官》吉、凶、军、宾、嘉之目,因循徐干学《读礼通考》之体例,网罗众说,撰《五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五礼通考》详考古代礼制源流,是研究我国古代礼制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5.
以《周礼》《、仪礼》和《礼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礼”之学,是儒家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学术,尤其是清代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清代三礼之学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仅有的一些论著也多为专题性论证,缺乏系统、全面的考察,这不能不说是清代学术史领域的一大薄弱环节。令人欣慰的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林存阳先生撰成《清初三礼学》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26万字),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并将清代三礼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该书从学术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三礼学的发展脉络、思想…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将礼鸿先生近作《〈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载《文献》1991年第3期),笔者有几点管见,不揣浅陋,写出来向蒋先生和广大读者求教。1.屣《札记》(二十六)引《金瓶梅》第五十回三处用到“屣”字。蒋先生按:“屣字不见于字书,据上文,玳安尽力向书童口里吐了一口唾沫,则屣是唾沫。”今按:屣字不见于历代字书,当是元明时期所造的一个俗字,读作song(从字形  相似文献   

7.
张其淦为清末民初岭南学者,其 《左传礼说》 为民国经学中 《左传》 学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张其淦的师承渊源、基于所处时代开展的学术活动,考察 《左传礼说》 的成书背景.从 《左传礼说》 的序言及正文,以厚左氏、释礼有新意、多处驳斥杜说等探讨该书的特色.纵向沿察由汉至明清 《左传》 礼学的研究脉络,横向与 《公》 《谷》 礼学比较,再将《左传礼说》 置于成书时代的经学研究特色中考量,综合评价 《左传礼说》 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先秦货币编》(以下简称《货币》)一书正中共收有古汉字三百一十三字,其中《说》收有二百九十六字,未收的有十七字。下首先介绍《说》所未收十七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研精六经,尤善书札”。“书札”应是“《书》《礼》”之误,依据是:《通志》的《谯周传》“书札”作“《书》《礼》”;从谯周作品及谯周的经学承传来看,作“尤善书札”不舍理,而作“尤善《书》《礼》”则合理;《三国志》中“礼”字多讹为“札”字;“植”字很早就已写作“礼”,而“礼”字与“札”字形近,易致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10.
宋之问,《旧唐书本传》说他是虢州弘农人.《新唐书本传》说他字延清,汾州人.前说是指他的郡望,后说是指他的家乡.《旧唐书》说他弱冠知名,尤长五言诗.《唐书》说:甫冠(即年二十),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按此事约当在调露元年(679).则宋之问当生于高宗显庆五年(660).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擅长古文,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苏轼誉为“今之韩愈”(《六一居士集叙》)。他也酷爱史学,所著《集古录》一千卷是中国第一部金石学巨著;任史馆修撰时与宋祁等一道修《新唐书》,纪、志、表三部分皆为他所撰。在英宗治平四年(1067)以后,他被贬为地方官,又著《五代史记》,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五十三年中的史事。为区别于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后称《旧五代史》),亦称《五代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的观点大致有四:一是《国史》说,二是《会要》说,三是《通考》说,四是多源说。此四种观点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各自又存在诸多无法解释的其他证据。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3.
<正> 段玉裁凭借其音韵方面的造诣和训诂方面的修养,在注释《说文》时指明假借一千余处。段氏将假借字看作是一个标音符号,通过借学的音提供的线索,求得借字所表示的词的本字。例如:《说文》:“异,举也。《虞书》曰:岳曰异·哉。”《段注》:“《尧典》文。《释文》曰:‘郑音异’。于其音求其义,谓四岳闻尧言惊愕而曰异哉也。谓异为翼之假借也。”(《说文解字注》P104,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以下引此书只著明页数)  相似文献   

14.
读了吴小如同志的《说柳宗元山水诗(江雪)》(载《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4期),有些不同想法,提出来就教于吴小如同志。吴文说“这首《江雪》,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幽静寒冷的境地。……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  相似文献   

15.
颜师古(581—64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名籀,字师古。(一作思古,以字行,一说字籀)祖父颜子推是北齐著名学者,精通文字、音韵文字。从现仅存《颜氏家训》可窥见其学术上的高深造诣,中有《书证篇》、《音辞篇》,或考证古音古义,或探求名源,或辩误刊谬,或点明古今字、假借字,大都为精彩的训诂、音韵  相似文献   

16.
王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文献学、礼学和经学。近年出版的著作有《三礼研究论著提要》(120万字,下简称《提要》)、《(礼记)成书考》(中华书局,2007年)等。目前,正在从事《礼记汇校集注》的撰写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庄子》是一部不朽的哲理著作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约生于公元前三六九年(周烈王七年),卒于公元前二八六年(周赧王二九年),与盂子同时而稍晚。他的生平知之甚少。只知他可能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在那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说有五十二篇,但是今天流传的《庄子》,大概是公元三世纪郭象重编的,全书共三十三篇。郭象是《庄子》的大注释家,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史研究中,文献和金文常提及邑以及对它的封赏情况。邑字的原始象形,是在象邑形的口旁边附加了一个跪坐的人形,意在强调邑是住人的地方①。对邑的研究,是对于先秦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周代的邑作些初步考查。一、周代邑的含义和分类先秦金文及《左传》、《尚书》、诸子等文献中常出现邑字。大体说来,文献中的邑字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一)、人口聚居的城市或村落。文献中的邑有的称“都”,有的称“皆,金鹤在《古录礼说邑考》中说:“王国公卿采邑称大都,大夫来邑称小都,…  相似文献   

19.
<正>【作品概况】《武威仪礼简》,《仪礼》简称《礼》,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共十七篇,约书于西汉成帝(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1959年7月在甘肃省武威县出土木简480枚,其中469枚为《仪礼》简,每简约60字,计27298字。木简共分三本,甲本木简宽0.75厘米,长5556厘米,用毛笔所书,简牍,隶书。甘肃省博物馆藏。  相似文献   

20.
<正> 《唐文粹》是北宋姚铉编纂的一部有名的唐代诗文选集。铉字宝之(一作宝臣),庐州(今安徽合肥市)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官至两浙转运使。事迹见《宋史》卷四四一及《宋史新编》卷一七○。《唐文粹》编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九年以后,即真宗天禧四年(1020),姚氏就死了,年五十三。死后,其子嗣复以此书进献,诏藏内府,并授嗣复永城主薄。此书本名《文粹》,南宋重刻时才加上“唐”字,后来就通称《唐文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