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分清真我与假我,战胜假我,表现真我。真我善良、勇敢、积极、诚实、无私、奉献、自信、惜时、勤劳、俭朴,对己对人对集体充满爱心;假我邪恶、懦弱、消极、虚伪、自私、占有、自卑、邋遢、懒散、奢侈,对人对己对集体麻木  相似文献   

2.
一、分清真我与假我,战胜假我,表现真我。 真我善良、勇敢、积极、诚实、无私、奉献、自信、惜时、勤劳、俭朴,对己对人对集体充满爱心;假我邪恶、懦弱、消极、虚伪、自私、占有、自卑、邋遢、懒散、奢侈,对人对己对集体麻木冷酷。人人要争做真我。  相似文献   

3.
真我公约     
我教过的班有一个自己制定的班级守则——《真我公约》: 一、分清真我与假我,战胜假我,表现真我。真我善良、勇敢、积极、诚实、无私、奉献、自信、惜时、勤劳、俭朴,对己对人对集体充满爱心;假我邪恶、懦弱、消极、虚伪、自私、占有、自卑、邋遢、懒散、奢侈。对人对己对集体麻木冷酷。人人要争做真我。  相似文献   

4.
品读了江西上高县逸夫小学晏梅兰老师《改革备课方式——走进“0教案”》一文(编者:本刊语文版2004年第1期),感触颇深。晏老师提出:“‘0教案’不是‘0备课’,而是为了使教师能把写教案、抄教案的时间腾出来备课。”确切地说,写教案本身就是备课的内容之一,改革的焦点是把教师因无奈而抄袭现成教案的时间腾出来用在“备真课”上。晏老师观点鲜明,就是主张真备课、备真课,反对假备课、备假课,使备课切实发挥为教学服务的作用,我很赞成这种务实的做法。细细品味上高逸夫小学备课管理的“五项措施”,令我钦佩的主要是集体备课和备课指导。集体…  相似文献   

5.
李鸿笙 《小学生》2005,(11):38-38
、.口口产、、r 工J尸尸,劲‘石刁二 shongxu61众shang yfg色记n 上学路上一个人, sh己nbidnm6in下zh己n亿nm色n 身边没你真烦闷。 xidk己w6xidngzli6o nl w6n 下课我想找你玩, y己up己nI中dob众ql w6 de y6nsll‘n 又怕你瞧不起我的眼神。 免n9’xu乙hufjidy加shl w6 yIg色比n 放学回家又是我一个人, m6i谊P乙ibdnzh己nm吞ijln 没你陪伴真没劲。 d6ugudiw6w色1 yi jidnxi乙05}宜shdng len下de灯n 都怪我为一件小事伤了你的心。 喃xi6ng h6谊h吞hdo 我想和你和好, b仓z址d己0 nT dd广ngb仓dd户ng 不知道你答应不答应? wdnshdngn丁xi色zu己…  相似文献   

6.
斯宾诺莎认为幸福是人们通过对于“善”与“恶”、“真”与“假”的认知达到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幸福依赖于人类整体的幸福。人的痛苦起源于人们对于环境认识的错误。只有认识到真观念,才能达到道德上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能够推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要研究真问题,不要研究假问题。我经常参加一些开题论证会,在开题论证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同志提出的已经被立项的课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假问题,不是真问题。真问题和假问题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什么叫真问题?什么叫假问题?我认为真问题和假问题的根本区别在于:真问题是从教育实践中抽出来的,假问题是在逻辑上推演来的。假问题是先有一个理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推演出一个所谓的问题来,然后去解决。而真问题是从实践当中归纳出来的。一个是演绎法,一个是归纳法,我赞成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就用归纳法。也就是说,问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教育现象做支持…  相似文献   

8.
《今日中学生》2012,(25):32-34
田星开场白:在一个集体中,自己的位置在哪怎里?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这不仅取决于己,自也取决于别人。在青春热线的大量信里,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班级中,一人有些着这样那样的人际交往的障碍。怎才能样跨越障碍呢?记得傅雷对他的儿说:子"有了真  相似文献   

9.
《假如我是真的》是70年代末由沙叶新、李守成、姚明德三人共同创作的一部话剧,该话剧有力的控诉了"四人帮"对知青思想的毒害,讽刺了党员干部中的不正之风。本文从话剧的题目入手,从真的真,真的假,假的真,假的假这四部分内容出发,对剧本的人物形象,编者的思维逻辑进行创意解读,发现这部剧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意蕴绵长。本人才疏学浅,赏析浅薄,如有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相似文献   

10.
周一贯 《小学语文》2007,(12):21-23
《红楼梦》中有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历史演进到信息时代的全新一页时,我们却发现已经生活在一个“真作假时假还真”的网络世界里了。网络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与现实隔离的虚拟世界,却让我们因此回到了如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状态。没有面具,没有外衣,没有了人情世故、身份等第、清规戒律等种种人为的桎梏和压力,在那里人可以活得真实自然,游走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里,释放出本我的激情,畅快淋漓地转移了现实的许多压抑束缚和尴尬。  相似文献   

11.
<正>"教科书是大人写假小儿语来给真小孩读的,所以真小孩只好学大人的假小儿语,整个抄到文章里去。"读到林语堂这番话的时候,我16岁,一个真小孩,正坐在高一的晚自习教室里,奋力地学习如何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等技巧以及华丽的遣词造句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20年后,跻身真大人行列的我,在成尚荣  相似文献   

12.
每人伍千元,无偿资助考上外省重点大学的八名贫困学生,无论捐资者有着怎样的动机,采取怎样的方式张扬与包裹,其中的真情与善意,也大约还是有的吧?就是他们救急救穷的真心本意一点也没有,纯粹出于利己的目的、自我包装,那么,就这八份伍千元的实现价值来说,就电视媒介的劝善功效来说,也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为什么会觉得像戏呢?大概是说捐资者的虚假,捐资者行此举而意在彼;打着行善的幌子为己;捐钱是假,拍场面是真;帮人是假,进行广告宣传是真。由此生发出对这一捐资助学行为的鄙夷与不信任———如戏。但是,他们毕竟还是行了善,捐了钱,帮了人…  相似文献   

13.
要介绍我自己,还真有些不好意思,虽然"出身"名门,却因为现在社会上冒牌货太多,弄得假作真时真亦假,只得"低调做人"。不管怎么说,还是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总是到处打出我的牌头。嗨,说半天还没报上"山门",我就是航天员在太空饮用的"太空水"。  相似文献   

14.
语文九册“基础训练7”第三题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复习功课。”编者是把它作为病句要求学生修改的。病因是“意思含糊不清”,即不合逻辑,违反了矛盾律。“全家”当然包括“我”在内、怎么会“只剩下我一个人”呢?这对判断的关系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的判断,其中必有一真,另一为假;或一为假,另一为真。但是,在实际语言中,有时却有一对判断相矛盾而又非病句的语言现象。“全都……只有……”这种句式,不仅存在于口头上,古今名家的笔下也不乏其例。例如: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个团队却可以让人走得更远。"班主任就是这个团队的组织者和领头雁,她应该竭尽全力,尽己所能让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走得更快,让这个集体走得更远。一、开放式班级管理,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我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在班级中每学期进行各服务岗位  相似文献   

16.
李贽《童心说》提出童心是"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理解"童心"最根本的关键点在于"无本之末"和"最初一念之本心"。李贽的童心来源于佛家,指"父母未生之时",带有人的生理欲望的自然之心,与"闻见道理"之心相对,以反对"天理"。与此相应,《童心说》中的"真"与"假"也非一般意义的"真"和"假","真"是指未被遮盖、未丧失的人的自然天性;"假"即指丧失自然天性而"闻见道理"主于其内,其形式为真,内涵则因丧失自然天性而变为假。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50回中,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所作的灯谜诗,采用的是真假相间、寓真于假的表现手法.表面在猜谜游戏,实则另有新意,不仅是三人心境的折射,表明各自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而且也是他们所写的爱情禅语,各有各自的禅机.宝钗的灯谜诗有谜底是假,向宝玉表白自己的一腔爱意与幽怨之情是真,宝玉、黛玉的灯谜诗没有谜底是假,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己所爱之人炽热的爱才是真.  相似文献   

18.
彭静 《江苏教育》2006,(3B):10-11
小学生的作。概括地说是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的“真”从何而来?来自作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笔以为,只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懂生活,感悟生活,不断获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便能达到“欲罢不能”的乐写境界。  相似文献   

19.
美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在人类社会里,既存在着真的、善的、美的事物,又存在着假的、恶的、丑的事物,我们生活的理想与目的,就是不懈地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完善境界,不遗余力地去消除假、恶、丑的事物与现象.这样,就可以使人经常生活在美的海洋里,获得审美的赏心悦目的愉快,达到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化作用.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公元1879-1955)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并愉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讲述复杂的故事,塑造众多的人物,来摹写豪门的坍塌。无论是主要故事层面,如士隐遭际,黛钗纠葛,还是次要故事层面,如下人荣枯,都指向了当假和真对抗时,假存真隐,宜假不宜真的风俗世道。《红楼梦》中讲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故事,几乎每个故事的最深处,都指向了宜假不宜真的世态人情,指向了贾家在喜假不喜真的社会风俗裹挟下衰败的悲剧。揭示真不胜假的悲剧,才是《红楼梦》表层文字下隐藏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