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列一章以现实问题为背景,体现了“现实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是数列一章第一课,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数列一章以现实问题为背景,体现了“现实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是数列第一课,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数列的分类,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有关概念,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3.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数列一章以现实问题为背景,体现了“现实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是数列第一课,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数列的分类,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有关概念,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态度和意识。具体表现为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建立起联系。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使之生根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下,"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其中"创设问题情境"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数学学习呈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基本模式,实现数与形、知识与应用的结合.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意识”.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  相似文献   

7.
刘淑芹 《山东教育》2010,(10):46-47
<正>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一般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这个教学过程的前半部分,即"现实情境——建模活动——建立模型",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意义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把数学模型应用拓展到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数学建模,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包括对实际问题进行提炼、抽象、简化,  相似文献   

9.
正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三大基本思想之一,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创造,有数学应用的地方就有数学模型的存在。数学模型是把真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方程"就是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等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方程"模型就是从生活实际原型或创设的现实情境出发,剔除非本质的元素,提炼出有效因子,用数学符号表示出等量关系,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方程"教学中,我们要融入"方程"的现实情境,在现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出数学模型,再将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概念还原并应用,可以使学生更有亲切  相似文献   

11.
数列是高中数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章,也是高考试卷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教材中的数列,主要是研究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两类基本问题——通项问题与求和问题。从2003年高考起,在有关数列的考题中,出现了“数表”(由数列各项排成的表)或“数阵”(由数列各项排成的阵).下面我们先研究这类问题中的一个基本题目。  相似文献   

12.
数列求和历来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纵观近几年高考,笔者发现,形如"d_n=a_nb_n+c_n,(其中b_n为周期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正悄然升温,暂且称此数列为"类周期数列",本文下面介绍"类周期数列"的一种求和策略——并项与迭代,并例说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化视角下,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从而借助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以“输水槽横截面优化设计问题”为例进行教学,探索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余川辉 《考试周刊》2014,(19):49-49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或者说,人们可以为所有的"抽象数学"找到现实的模型。例如,在数与代数式中,学生学习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学生如何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我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实际应用型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是:分析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建立数  相似文献   

16.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它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是历年高考必考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数列问题又是浩瀚无边,繁乱复杂,学生经常想寻找一种通性通法,它像一个公式或者说是一把钥匙,用它任何问题迎刃而解了.事实上"剖析属性、熟用公式、活用性质、巧用方法"这十六字原则是解决数列综合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对于给定的数列{an},将它的各项按某种规则进行分组,而各项次序不变,以所得组为单位的新数列称为分组数列.研究分组数列的关键是寻找分组数列的组数与原数列的项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把分组数列问题归结为原数列的问题.分组数列问题是近年来高考中刚刚出现的一类新型试题.本文就分组数列中几类典型问题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每堂课都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这些情境,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基础上去学习和了解数学,“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就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来进行探索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形式.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5第二章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中,一开始就明确了一种常用的数学研究方法——从实例入手,先抽象出特殊问题,再扩展到一般,通过对一般情形的研究,最后解决实际问题.在推导等比数  相似文献   

20.
数感是一个无形的世界,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良好的数感能起着探索、导航器的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自觉地用量化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世界,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