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魏彦平  魏艳丽 《考试周刊》2013,(25):162-163
文章提出教学交往的实现途径:从交往主体上,构建有效和谐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实现教学的优化;交往内容上,打破生活世界和教材文本的阻隔,关注师生现时生活和未来生活;交往方式上,在教学交往的对话过程中,一方面,是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直接言语对话,另一方面,是师生与文本(教学内容、教材)之间的间接对话;实现创造、超越寻求并实现教学的共生性成长的交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科学世界观的影响下,传统课堂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遗忘了人的生命价值,重理性认知、轻生活体验,重知识获取、轻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重理智训练、轻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追求客观知识、培养理性能力作为主要任务,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再次,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在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知识对人的专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人对人的压制,在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孤岛上的鲁滨逊。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教学交往的媒介,语言只有转化为直接性的言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交往,教学交往中的言语是指言语主体围绕一定的目标在相互言说中表现存在的事件与意义的生成,是主体通过自身的言语行为展示自我生命的过程。教师、学生与课程文本之间的共时性言语、历时性言语与自我反思性言语对话构成了教学交往的诠释路径系统。在不同言语路径中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师生个体的自我反思等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教学交往的全面展开与教学意义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杜威语言意义理论的系统梳理,阐明语言是工具的工具,意义生成于言语行动;强调教育思想即是具体的言语行动,言语行动规定了儿童的存在与生长、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和教育生活的形式与内容等教育基本内涵,其本身所蕴含的自由本质、交往功能、社会性探求品质和个体性特性决定了教育民主的前提、内容、特征和标准;通过理解意义与对话教育,言语行动促进了个体思维发展、科学精神养成和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师生交往的困境及出路——基于交往理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交往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当下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处在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文化形态的包围之中,呈现出交往的言语困境、主体困境和场域困境.交往的困境需要在交往中解决,借助哈贝马斯所倡导的交往理性力量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使高校师生交往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7.
工具语言是客观描述和解释一切文化的元语言,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平台,将工具语言作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的对话媒介,对于破除文化中心论和促进各民族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具有积极作用。工具语言作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对话媒介的时代价值包括加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国际理解教育、丰盈比较教育学生命力和增强比较教育研究成果解释力四个向度。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树立以和合共生为目标的教育发展理念,构筑以交往理性为中心的“生活世界”,明确以双向理解为导向的交往行为规范,建立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平等对话关系,是工具语言作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对话媒介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话教学”是当代哲学“交往理论”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中产生的成果。对话教学中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言语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沟通的、互动的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从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等视角看,它都给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哈贝马斯认为,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作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是生动的、蕴含着“个性需求”的交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时有发生,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主体间性、生活世界、言语效用等交往活动中各环节和构成要素的缺失与扭曲。  相似文献   

10.
秦书珩 《上海教育》2008,(19):49-51
改进实践是教师职后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现场感悟,往往是生成实践性知识的最好时机。长期以来,大多数的教研活动主要突出组织者的“统领”“灌输”作用,对教师的主体参与关注不够,其特点是重预设轻生成,重接受轻参与,重展示轻研究,教研活动是单向的“输血型”培训活动,教师没有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体,影响了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让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的教育研究由于远离了个体的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本文认为,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也就是说,教育研究是在真实教育情境中以个体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教育研究是研究者作为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价值负载活动;在教育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因此,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叙事研究,关注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知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师的职业口语应当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将戏剧表演训练中的“真实感与信念”技术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口语的训练之中,有助于提高其职业口语的表现力。这种训练可以采取从原位坐姿的个别角色训练到移位站姿的完整作品训练等多个具体的步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考虑学生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及适宜的支持性条件与训练情境的创设等。  相似文献   

13.
再生口语是口语的重要形式,对大学生来说,熟练、准确地运用再生口语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再生口语运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重视再生口语,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对口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下的教育在重视“何以为生”之时,却忽略了“为何而生”这样一个终极的教育目标。对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人际关系的淡薄和孤独感的产生,功利主义对教育的统治和理想信仰价值的弱化,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观念等,使得生命教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亟需重视。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和感悟生命的意义。通过建立生命至上、生命平等的科学生命观,开设生命教育课,让学生在生命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力量,把生命教育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以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关怀具有生物学基础,是一种基础性德性品质,是人的共生性的必然诉求,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教育关怀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生命关怀和发展关怀。教育关怀品质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立,称之为教育关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爱,而是蕴涵着对话、尊重、理解、聆听和宽容等特点。现代教育具备关怀品质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教育关怀是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  相似文献   

16.
15岁到25岁是人价值观探索、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一旦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就很难再改变.就整个学校教育而言,高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后的机会.如今高校价值观教育主要采用老师为主导的至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抛开了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当前大学生普遍关注的156个问题以及在不同价值判断下所反映的观点和态度.本文以访谈案例的真实生活经验为模板,以价值观调研结果为参考,编写了两难故事.以讨论课形式探索两难故事的价值困境,提出了自下而上的价值观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教师口语”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对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教学现状,讨论高师"教师口语"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口语"的开设能够弥补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缺憾,其课程地位应该得到高校师生的足够重视;要特别关注与基础教育改革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理论教学,抓好示范教学,以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8.
谈教师语言     
教师语言是教师的行业用语。它既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心理、行为而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语言修养的角度来看,教师语言具有示范性与楷模性、适应性与针对性、准确性与鲜明性、逻辑性与哲理性及量力性与启发性等特征;从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教师语言是口语和书面语言的结合运用、独白语言和会话语言的结合运用、口头语言与态势语言的结合运用;从教师语言心理的角度来看,教师语言则具有自信意识、吸引意识、反馈意识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教育理论界探讨的学术热点,但对于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及如何回归有诸多争论。教学回归的"生活世界"指的应是学生的现实世界、经验世界,其具体的回归的策略应是: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文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开展平等对话,重视教学民主。  相似文献   

20.
有效口语输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语言的输入内容,更应关注口语的有效输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以学生的有效口语输出为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内容会更充实,教学效果会更好;此外,学习者的有效口语输出会成为教师评价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材料,从而对教师的口语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从学习者自身的角度来说,有效的口语输出能够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材料的掌握;对于课堂上的其他学习者来说,有效的语言输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成为新的语言输入材料,从而为他们有效的口语输出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习者的有效口语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