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呼唤本色语文,追求语文本真","用语文的方式教学语文","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就抓住"语言"这个核心,在教学中也会有偏差。其主要体现在过多地注重于语言内容与情感的感悟与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诸如此类的问题引领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是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艺术感染得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  相似文献   

3.
<正>在初中阶段,考查中学生对记叙文、散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中考的重点之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记叙文的阅读分析自然就十分重要。对于记叙文阅读,我们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从整体到局部这样的两个步骤去逐  相似文献   

4.
戴霞 《语文天地》2012,(12):54-55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好书。"在初中阶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  相似文献   

5.
《养花》1.找出课文中直接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并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个中心思想的。答:这篇课文中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课文是从“我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养花可长知识”;“养花须劳动,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这六个  相似文献   

6.
正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好多词语本身画面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过去,我们将词语的教学功能定位为"阅读障碍的扫除""内容理解的注脚"是小觑了词语的作用,一组词语可以搭建起一个主要内容的框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整合这些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学段目标,此目标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的梗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每学期的背诵量不少于文言课文总量的30%".从这一要求可知: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学习语文,理解语言的意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运用是"言语"。理解语言和言语是学习语文的两个主要部分。把语言学习放在言语中完成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例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文章用清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安详的景象,抒发了在特殊背景下对现实不满的淡淡哀愁和幻想得到超脱现实后的喜悦之情。本文行文清晰,结构明了,所描绘的内容层次分明,又表现了人物思  相似文献   

9.
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依据大纲要求,目前各地中考语文命题的趋势是普遍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阅读题中的词语理解题就是考查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于县城及农村的初中生来说,目前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就在于没有"说英语"的环境.尤其是在家里,老师为了让学生动口说英语,有时也留"说"的家庭作业,比如"把课文读两遍","回家跟家人说说今天学的内容","学过的英语在家要经常运用"等.但好多学生父母不懂英语,老师也不易检测,所以这些作业只有少数学生能完成,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2.
不出示语段和文章,要求学生在充分回忆教材中名篇佳作内容的基础上,回答关于某一篇课文思想内容或写作特色方面的问题,这是武汉市及全国不少地区近两年命题改革而推出的一种创新题型。此题型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精读名篇佳作,有利于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183;碰撞与融合”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是一篇序言,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科学知识,要读懂它有相当的难度。现就课文的一些疑难之处,搜集了一些材料,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实验有较高的要求,如"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等等.学生的实验能力,体现出学生的生物素养,也是适应高考的必然要求.下面对高中生物实验题解答时的几对概念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5.
朗读指导作为阅读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延伸,也是情感熏陶的增长点。成功的朗读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可我们看到,无限度的"自由、自主","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老师们似乎很难找准自己的位置,站稳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16.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要提高精读课文教学的实效,其核心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另类现象:学生整齐划一的实践活动、机械重复的练习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教师用得最多的提示语是:"把你喜欢的字、词抄写下来","选择你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把课文中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诚然,这些举措是落实"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课改理念的前提条件,是改变"师讲生听"传统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因为只有学生"喜欢",他们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乐于学习,才能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柳士明 《学语文》2007,(5):52-52
古人讲究"厚积薄发",作文教学也要重视文学底蕴的养成。新课标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  相似文献   

19.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第八编第十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大约不到一千三百字的课文中,共包括三项:"大战前的国际形势","大战的开始","大战的进程".课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似乎要求从大战前夕的国际形势说明发生战争和战争转变为世界大战的原因,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意义,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战争的一般情况和战争削弱了整个资本主义阵营,使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更趋成熟等等.以下,试就对于课文的如上的看法,对若干问题作些极为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曹刿论战》是初中语文的传统课文,近些年一直选编在初三语文课本中。不论是过去的教材还是新课改后的实验教材,对"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和"公与之乘。"的注释都是一样的,课文中把"加"解释为"虚报","与"解释为"和",可是根据春秋时期的礼来说,这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