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学术性是大学组织的根本属性,学术发展是大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学术关系网络是大学学术发展的基础,学术信任和学术规范是大学学术发展的保证.大学学术发展需要建构起富含社会资本,具备充分信任和规范的学术关系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
对学术资本进行多视角分析,有助于拓展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学术资本问题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学术资本概念是人力资本理论的衍生品,有着不容忽视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背景,不能不加批判地将其全盘接受。中国高校领导及学术精英应将学术资本概念还原到学术创新能力这个真意上来,合理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间的关系,防范学术资本化倾向的发生与发展,重点探索如何通过构建超越"资本逻辑"的学术共同体,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一直以来,都存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博弈和争论,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权力的代表组织在管理学术性事物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在高职院校以实践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下,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更是微不足道。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对学术委员会在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中的工作职能以及作用发挥进行明确定位,对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引起高职院校对学术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并在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合理科学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系统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构成的。大学是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社会机构,故只能被定位文化领域之中。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具有文化系统的两重性:外在社会性与内在的学术性。外在社会性要求大学介入社会事物,为社会服务;内在学术性要求大学超然于社会事物之外,“为学术而学术”。大学外在的社会性意味着社会干预的合法性;大学内在学术性昭示着学术自由的合理性。然而,要真正实现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整合认同,要求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解决好大学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从来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术性是它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其他学校组织的个性特征;大学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都是建立在其学术性之上的,大学学术个性的发展是其社会角色完善的前提;大学组织发展的实质即是其学术性发展与社会角色完善的统一;尊重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弘扬学术精神是大学组织发展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6.
大学内部组织机构是实现大学职能的重要载体,大学作为一所学术性机构,其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当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权力和责任有限,存在发展方向模糊和发展实力不强等问题。在当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持续不断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形势下,应重视基层学术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探索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内容与方式,从而增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所承载的自然是学术的东西,张扬的应该是学术精神,如果受非学术性的影响太大,承载的功利性因素太多,势必会影响学术质量,妨碍期刊功能的发挥。学术期刊非学术性影响主要是:评职称的影响;学术、科研管理部门对学术成果考核量化管理的影响;研究生管理的影响等。在呼吁营造学术期刊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必须提高编辑素质,自觉抵制非学术性因素对学术期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大学分层分类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主要体现为三类:一是走强学术型道路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一是走强职业型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有一类即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比例,但发展却处于瓶颈的"地方大学".据此,本文尝试从"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角度对地方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地方大学应走"学术地方化"和"学术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教学学术"是一个具有强相对性的概念。一方面,教学学术整体具有相对性。教学学术身兼学术和教学双重身份。作为学术,教学学术生存于学术系统;作为教学,教学学术生存于教学系统。另一方面,教学学术在不同身份内部具有相对性。作为学术,教学学术既是一种学术类型也是一个学术环节。作为一种学术类型,教学学术包含发现、整合、应用和教学四个环节。作为一个学术环节,教学学术存在于各类学术活动之中。教学学术在知识、研究和交流等维度体现出它与其他各学术尤其专业学术的区别。这种区别源于大学教学实践。作为教学,教学学术是学术性彰显程度最高的一种教学水平,它包含学术性教学和教学学术化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学术权力是具有学术性岗位并依据岗位人所具有的专门、系统的知识体系对学术事务进行判断、评价并作出具有学术性决定的行为;讨论了学术权力的内涵以及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应由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别管理。  相似文献   

11.
学术"近亲繁殖"一直是我国部分高水平大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在微观层面上很可能表现为不同学缘学者间的学术产出差异;在中观和宏观层面,则体现为大学学术聘任制度以及国家学术体制运行的某种特殊主义取向.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否定了有些人的"近亲繁殖"优势论;与此同时,也对"近亲繁殖"对学术机构的长期效应、对国家学术体制的整体效应略加分析和探讨,并认为它是关联中国学术环境改善的一个关键性议题.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oretical models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iterature to the Polish system. In particular, it is 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a collegial model in the Polish case. The research question was ‘to what extent is a collegial model reflected in actual governance patterns found in the Polish university sector’. This is based on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quantitative material.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it comes from 3700 returned surveys in Poland (and more than 17,000 in eleven European countries) produced for two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focused on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CAP: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and EUROAC: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Europe”).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Polish universities are operating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ollegial model of the university as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to an extent that is unparalleled in Western Europe. A detailed study of selected variables and specifically constructed indexes indicates that the defining feature of Polish academia today is the power of academic collegial bodies. The influence of collegial bodies on academic decision-making in Poland is the highest in Europe; and, in contrast, th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and external stakeholders is the lowest. However, academics, sharing the “republic of scholars” institutional vision of the university, and still highly influential in university decision-making, are currently confront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grounded in an instrumental vision of the university (in which it is a tool for national political agendas). Consequently, powerful value-driven clashes betwee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the community of policymakers and reformers are to be expected to intensify. The major theoretical concepts used in this paper come from Johan P. Olsen’s, Ian McNay’s and Robert Birnbaum’s studies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and its findings are presented from a European comparative and quantitativ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体制以教学评价为核心,不仅可对高校教师教育行为和教学语言作出严格规范,还可对提升学校质量、增进学校社会影响力有所助益。目前高校教学评价机制呈现出过度的量化、单一与行政化倾向,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发展。对教学评价逻辑重新审视,需立足理论视角和学术框架,对于推动评价机制变革具有独特价值。通过实践考察发现,基于教学学术评价的观念偏离、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执行困难等问题,研究高校学术发展进度,为进一步明确当前高校教学学术评价机制,强化对高校教学的指导和影响,需建立健全科学化学术评价制度、营造良好的高校学术发展环境、增强教学学术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产生之初,学术管理就是大学内部管理的中心,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个中心不断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干扰或冲击,在我国,虽然北大,清华的学术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但时至今日,大学学术管理的状况仍不容乐观,这是由于长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管理科学的理论水平不高,大学决策人员的素质和处境等原因所致,通过大学学术管理的历史回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管理会体现出愈来愈明显的学术性特征,学术管理必将成为大学管理的内核。  相似文献   

15.
学术是大学的灵魂,学术属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的存在为学术发展及其内涵延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大学学者是学术发展的领导者和大学学术尊严的缔造者。真正的大学须具备崇尚学术的品格,遵循以学术为轴心的本然生存逻辑,倡导学术自由、弘扬学术创新、强化学术权力。应保障大学学者实现以学术为志业的价值追寻,让大学在主动适应与引领社会发展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6.
早先被柏拉图称为哲学王的那些智者冒着被世人鄙视的危险引领并指导世人走向光明。随着人类的进步,19世纪初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职业学者阶层的形成,学科制度以及学科规训制度使学科内的学者沿着一条学术职业化的路径发展。从学术职业的框架出发来讨论大学教师甚为重要,以学术职业的概念定位他们才能确定其社会地位,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如何建立一种强有力的机制来真正做到学术自主研究和适应社会两者有机结合互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使用社交媒体的人群中,大学生群体对社交媒体的多任务使用与其学业成绩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属性,对其社会资本的积累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所在。对研究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出于学习或娱乐目的的社交媒体多任务使用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呈现负相关,不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阻碍学习进程健康、科学开展,不利于其社会资本的正向积累。  相似文献   

18.
符号资本在大学社会评价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社会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满足政府之外社会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认知需要.目前,由于诸多的大学排行榜(大学社会评价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视大学的符号资本,陷入了纯粹"数字游戏"的误区.然而,符号资本却在大学社会评价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大学社会评价与大学学科评估界分的基础,更是大学社会评价合法性、公信力的保障;它能更好地解决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比较,更能公允地评价特色大学和不同规模的大学.理解符号资本在大学社会评价中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排名走出误区,促进大学社会评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研究日渐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对其作用的认识以及在经验层面的运用上。社会资本研究的核心要素,诸如资源、信任、互惠、合作、规范和网络等,成为社会资本研究范式的共识,但诸多学者的侧重有所不同,因而学界对社会资本的理解显得较为凌乱。另外,学界对社会信任在社会资本中的位置,也难有一致的共识。笔者试图通过对目前已有的社会资本研究成果以及在其视角下信任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梳理,为探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资本研究范式作一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oadly addresses academic freedom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accentuating the viewpoint that change is not new.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professoriate and social contexts are examined to situate the field of kinesiology into the context of the university. Ideas regarding the future of the field are addre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conduct of higher education scholars within this context. It is hoped that this article will not become an autopsy documenting the assault on the field, marginalization of the academy, and end of kinesi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but will rather be a call to action for moving forward as a prof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