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平凹长期关注商州乡土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在对现代性反思的过程中揭示其精神缺失。《浮躁》中金狗在纠结情绪下的矛盾出走,《废都》中庄之蝶在欲望都市中的精神迷醉,《高老庄》中高子路在城乡文明间的迷茫徘徊,《秦腔》中夏风在乡土文明衰落时的精神逃亡,无不体现出贾平凹笔下乡土知识分子在城乡两种文明交杂下的精神矛盾,物欲与道德撕扯下的精神颓败和心理失重下的自我价值迷惘与丧失。  相似文献   

2.
文明是一种力量——评《生死朗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死朗读》是德国战后最有影响的一部作品,它的问世无异于给日渐低迷的西方文坛注入了兴奋剂,引起了极大反响。它的轰动不亚于《少年维特之烦恼》,它的深刻又令人想起《浮士德》。本文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对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挖掘:文明是一种力量,它能敦促和警醒人类反思历史、拒绝罪恶、完善人性,以其高扬的理性去追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二月》是在中西文化碰撞背景下对城乡文明冲突的体现和观照,表现了现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与家园意识。《为奴隶的母亲》表现了作者对宗法制度下女性恶劣处境的关注,体现了相当深刻而复杂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罗仕香 《教师》2013,(2):126-126
对《苔丝》(又名《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男主人公安吉尔·克莱尔(以下简称“克莱尔”),评论家们存在着两种观点:有的认为克莱尔是天使,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鄙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有的认为克莱尔是恶魔,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性格虚伪、自私冷酷。本文从克莱尔的成长经历来进行分析,克莱尔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最终人性战胜了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5.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将疯癫学术化、艺术化、哲学化,指出任何形式的疯癫都是文明的产物,并对西方世界一贯坚持的理性提出质疑,让人反思理性、正视非理性的存在.以《疯癫与文明》中疯癫与文明的关系为视角,结合中国社会的封建文明,解读鲁迅小说中三个经典的疯癫人物——《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并证明这一解读视角的可行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电影《2012》进行分析,论证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呼吁人们在建设社会文明的同时关注我们的生态文明,促进人们观念地更新,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收入鲁迅的杂文集的散文,犀利的讽刺占大多数,抒情之作,在比例上是比较低的。当然,收入《朝花夕拾》的文章,有相当多的温暖的抒情,表现鲁迅对童年时代周围小人物的宽容甚至热爱,这样的温情,除了在怀旧文章往往出现,在杂文中,多为社会文明的批判,以冷峻为主,温情是很少的,然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在鲁迅散文巾无疑是抒情的双璧,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人选中学语文课本,解读文章,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8.
《陶泥丈明》一书中关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划分,提出了文明社会四分论:石器时代、陶泥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指出人类社会肇始的标志是陶泥而非青铜。这一论断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陶泥丈明》在对陶泥文明起源与主要历史阶段和分布区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物质文明与生产工具来划分文明史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是猫》与《围城》在艺术性方面存在着很强的可比性。主题思想方面,两者都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揭示时代文明的危机;表现形式方面,两位作家都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采取不同叙述视角增强作品的讽刺性。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两部作品在艺术性方面也具有差异性,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跨文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人物、作者、文本接受的跨文明比较,可以看到:人类具有普世性价值观念,之所以有些文明对这些普世性价值偏离,很可能与某些制度设计和社会存在相关联。所有传世经典文学作品都必然表现出对人类普世性价值的憧憬。这样的传世经典如果一时难以被其同胞接受,在其后世终将觅得知音。  相似文献   

11.
《老子》有多种注释,但在该书的谋篇布局上,至今缺乏可信的解释.《老子》在谋篇上有特别的结构,呈现出比较独特的"三一结构".《老子》既不主张柔性的教育,也不主张刚性的教育.《老子》坚持文明与野蛮、人为与自然的中庸之道.人从野蛮的动物状态走向文明之后,必须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或人为与自然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在《三三》中一反以往对湘西乡村文明的一味赞美,在歌颂乡村文明的同时引入了城市文明,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文明即为乡村生态文明和城市生态文明,作家在文本中反映了二者的特点并揭示了二者的碰撞和融合,从中也反映了作家潜在的生态意识。在沈从文的整个创作中,《三三》在其对湘西乡村文明和两种生态文明的关系的思考中有着转折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始终影响着后世的知识分子,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归宿。通过他的《归园田居》(一)和《饮酒》(五)的具体分析,探讨他的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论》是一部从生态视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突破性研究的力作。它认为:当今的文明形态必须转换,人类在未来社会里必将走向生态文明;这种文明形态的特征是思维方式的生态化、发展方式的生态化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新文明为人类长期追求的“真”、“善”、“美”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实现新文明有赖于“从精英到大众”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5.
池莉小说在20世纪末的广泛流行绝不是一个纯商业行为,甚至不仅是一个文学事件,而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对于《烦恼人生》这部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作品来说,它预示着一种"新写实小说"的文化倾向,意味着知识分子开始不再沉湎于对这个世界的沉思冥想,开始直面人生的烦恼.《烦恼人生》把现实与理想推向一个尖锐对立的人文环境,尽可能地复制出普通人的本来日常生活状态,是作者用自己的感悟在表达着世俗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蕴含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对其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梳理,同时指出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巨大,最后提出了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全新形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重要实验基地,如何解决生态文明观念与经济建设项目的矛盾,深化改革生态文明教育,是影响贵州生态文明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将结合《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一书,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并进一步探索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在非正式制度视域下的发展分析,以此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性经验。  相似文献   

18.
自从池莉的《烦恼人生》引起轰动以后,文学界写类似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了。作家们贴近生活,把目光投向普普通通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反映了这些平凡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窘和烦恼,使读者们看到了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很少得到如此真实细致的反映的生活的原生态的一面,这种直面人生的勇气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散文名家中,朱自清先生的人格,令人敬重;他独具风韵的散文也为人称道喜爱。《荷塘月色》就不愧为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湛的名篇佳作。这一幅中国式泼墨写意的清新幽雅的月色荷塘画,倾诉了一个进步的、民主的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忧伤与烦恼,追求与希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美德具有穿透时空的生命力,是人类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诠释、推广、发展和实践这一美好理念,是当今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和义务。《中国传统美德》的编撰和出版,不仅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而且,对于当前我们国家实现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文明,乃至融合人类、走向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