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不争、不怕、不变"的原则。他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阐述发展外资经济的必要性、发展私营经济的重要性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和基础,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邓小平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观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不会削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苏联模式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提出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具体体制.这种界定突破了苏联模式包含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层含义的观点,既有利于把东欧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失败区分开来,又有利于深刻认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邓小平认为苏联模武在总的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对立了资本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通过总结苏联模武的历史教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自身和处理好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关系,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社会主义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德育观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邓小平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邓小平德育观不仅科学地阐明了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本看法,而且在德育战略、地位、目标实效、队伍、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学德育观,为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德育理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邓小平德育观来自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现实的指导作用,对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了科学判断;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实践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实践观的核心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其集中表现 ,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生产力理论则是其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包括中国为什么和怎样走向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两部分。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根本任务、发展阶段、战略步骤、改革也是革命、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继承、完善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否认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承继关系,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从实践层面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从观念层面推动了社会主义观的重大转型。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动下,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才实现了从结构主义向功能主义转型,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型。改革开放的过程同时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探索过程。中国改革开放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转型,具有重大的启蒙和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总结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及国际国内的正反经验,纠正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错误理解,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来面目。本文阐述了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了邓小平建立新社会主义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实践标准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标准的观点、方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深化,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政治的基本内容是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关系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现阶段中国最大的政治;江泽民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重任,对新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观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周荫祖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范畴作为总体性范畴是其出发点、核心和基础,首先,实践的观点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性。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是我党推进民生理论创新和民生实践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实现社会公正这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重大课题。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观 ,它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融在一起的 ,学习及研究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即稳定观,是邓小平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习邓小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其现代社会的价值结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而此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价值内容是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体现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诸领域,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历史的价值红线,它规约和要求着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规约和要求着科学与民主、理性与自由和以人为本诸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与时俱进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做出了新的判断 ,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 ,形成了科学的阶级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是邓小平阶级观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因素。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为邓小平阶级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材料。“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简论邓小平的农业基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在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上与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毛泽东的农业基础观相符合,而且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并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思想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利用资本主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分别是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以点带面、逐层推进和“三个有利于”分别是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战略规划和实践尺度。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唯物实践观,并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了这种科学实践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个性特色。邓小平的科学实践观对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及特点蒋国海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实践中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和长期的探索,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