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把"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比喻为阅读理解的三种境界,贴切而形象地说明了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三种境界,读书才会深入到位。本人认为小学生习作也有三种境界,即"想写"会写"乐写"。  相似文献   

2.
人们把“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比喻为阅读理解的三种境界,贴切而形象地说明了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三种境界,读书才会深入到位。本人认为小学生习作也有三种境界,即“想写”“会写”“乐写”,分别是“物境”“理境”“情境”。  相似文献   

3.
万宏辉 《华章》2011,13(1):1-1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万宏辉 《高中生》2014,(8):61-61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5.
“诗中有画”是我国古典诗词描写景物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能达此境界者,可谓寥寥。在教学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时,我深感其中非但“有画”,并且“有画”之奇妙、令人叹为观止。其表现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是《长江三日》的节选,《长江三日》是刘白羽的众多散文佳作之一。在文中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奇丽景色,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一贯风格。在《<芳草集>咱序》中作者这样说:“我的经历,我的修养,我的人格、精神、气魄,溶而为一,成为我的风格。一道万里长江,古今诵咏者何止万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一境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一种境界,我写长江自不敢跟人比,但我  相似文献   

9.
杨正茂 《教育文汇》2012,(10):40-4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在“知、好、乐”这三层境界中,“乐”的境界最高。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在长期的教学中体会到,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人间词话》二六撷取三首宋词名句,提出"三种境界说"。"三种境界说"结构浑然一体,审美哲思隽永,是人类经验本质的艺术表达,揭示出人类某种带有普遍性的情境,旨在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即"自我觉醒——忘我求索——真我存在"具有层进关系的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历史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语言激趣。语言激趣是指教师运用简洁、准确、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王国维老先生从古诗词当中悟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这正是一种智慧的绽放。三句原本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王老先生巧妙地运用了其中蕴含的哲理意趣,用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人生三重境界,真是神来之笔呀!受大师启发,面对高一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各种文言现象、特殊句式既痛苦又绝望的神情,对文言文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学习态度,像遭受台风洗礼般狼藉的试卷,我在痛  相似文献   

13.
著名哲学家在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中谈到过人生有三种境界,我认为,做教师的也同样有这样三种境界: 第一,谋生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仅仅看做是一种职业,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这样的境界,最多只能是个称职的教师,也许还是不称职的。 第二,事业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当作一项事业,不断地为之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读书有三境界。细细玩味,我认为识字教学亦有此三境界。识字教学的第一境界,看横是横,看竖是竖,每个汉字都是一个个基本笔画的简单组合,是满眼"西风黄叶,山阔水长"的枯燥秋景。老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无味,易错,易忘。识字教学的第二境界,便是在橫竖撇捺间反反复复地揣摩,观其形之美,让学生经过反复地抄写,直至把它熟记在心,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把字写正确,写漂亮,但不一定能正确运用。识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些诗句是读师范时历史老师背给我们听的。十几年来,我一直牢记在心头.并暗暗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至今。  相似文献   

16.
《论语·雍也》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以递进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乐之是最佳的学习境界。所谓乐之,即是富有激情地,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活动。也正是因为"乐之",所以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活动中的乐之者。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特色品牌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王国维谈到的这三种境界有相通之处,这里我也从“三种境界”的角度谈一谈特色品牌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代博学通儒王国维在其名著<人问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9.
清初的张潮在《幽梦影》中曾提出读书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境界,此处我想用来分析人生的三层境界:隙中窥月,不免有一种囿于束缚而畏于承担重负的怯懦;庭中望月,随视野开阔而来的是被动的接受,追求压力以盼望成功,目光短浅;台上玩月,从心所欲地面对生活的重压,并获得充实的快乐。而第三重境界,即是我所认同的"重压之下"应有的人生格局。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来凡成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其实在我们的物理学习中也有这三种境界存在。现以弹簧振子模型为例,来作探讨。物理模型是我们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用其总结来的规律、方法,吸收其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对物理模型的学习、认识和应用就有这样的境况,即“领悟”、“渐悟”、“顿悟”,姑且称之为“模型学习三境界”。物理模型有其丰富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