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倪超 《教书育人》2006,(3):24-25
《中国教育报》2005年岁末掀起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一篇是2005年11月22日发表的潘文新先生的《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一篇是11月25日发表的由五位老师合写的《学科教师:课堂是素质教育主阵地》。潘先生认为:不要从外部找素质教育推行不力的原因,而应从自身找原因.从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开始;另一篇文章则主张素质教育自课堂始,进一步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笔者看来,他们已经站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上了。  相似文献   

2.
张晓震 《教育》2010,(2):38-39
围绕中职招生难的讨论不是一日两日了,但最近对此话题的议论却似乎又多了起来。先是2009年10月12日和10月15日,《中国青年报》相继刊发《武汉中职教育走向调整期》、《95%的高就业率为何拉不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声望》等文章;接着教育部新闻办也组织相关媒体到职业教育做得相对不错的江苏等地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继续教育》2005年4月,刊出本人文章《决胜课堂——“阶梯教育”教学策略》一文后,一些朋友来电来访,提出了一些要我详谈的问题。特再陈述一孔之见,以就教于专家、同仁。一、怎样上好课?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的扉页上写着:“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是  相似文献   

4.
早在2005年10月31日的人民网教育专题中,一篇题为《现在绝大多数教师都不合格?》的文章提到,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上有关专家透露教育部正在制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时间表,并指出按照新标准现在绝大多数教师都不合格。2010年6月28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由华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一、“木匠说”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何谓“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就是祖国语言教育,我以为。为此,我曾写了一篇《“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的文章(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报》2005年岁末掀起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一篇是2005年11月22日发表的潘文新先生的《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一篇是11月25日发表的由五位老师合写的《学科教师:课堂是素质教育主阵地》。潘先生认为:不要从外部找素质教育推行不力的原因,而应从自身找原因,从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开始;另一篇文章则主张素质教育自课堂始,进一步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笔者看来,他们已经站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上了。说突破口,必然要具备可操作性,脱离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枉然。笔者在此大胆断言: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权利。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立了"生活教育"的学说。行知先生写了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章——《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我赞同行知先生的这个观点,我一直在思考  相似文献   

9.
当我在电脑上敲下文章这个标题时候,参与评估的专家们正在各地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10月14日,我省启动了首轮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此刻正在苏南各市紧张进行中。这次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以省委省政府2005年作出的《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为依据,以省教育厅研制并获省政府认可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俗称“十六条”)为标准。  相似文献   

10.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1988年《上海教育(中学版)》第11期刊登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一文首先论及的一个新概念。从此之后,有关素质教育的讨论成了国内教育研究的大热点。1988年至2005年12月15日,在中国教育及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以“素质教育”为关键词(精确匹配)的学术论文总共有43041篇,分年度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2000年为最高峰,论文达7273篇。  相似文献   

12.
我还欠朱永新先生一笔债,因为我答应他写一篇《新教育之梦》的书评的,可是从这本书出版一直到现在,一年多了,我都没有能写得出。  相似文献   

13.
我的同仁潘文新先生新近写了篇文章《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贴上由其担任版主的“教育论坛”后,赚得了网民的一片喝彩之声。在“素质教育”的调子唱得人快要耳朵起茧的今天,再去做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没有点新鲜而深刻的东西是极难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的。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素质教育是近些年来构成我国教育系统十分喧闹的风景线中的一个新概念和新理念。对于素质教育,目前教育系统的普遍认识是:想有所作为而难以有所作为,特别是难有大作为。阳凌云教授数年的潜心之作《数学素质教育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作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数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要成果出版了。读后受益匪浅,深感在立意、创意、新意上颇具广度和深度。这个数学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狠抓基础是根本,培养能力是核心,重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生活教育》2010,(5):96-96
这两期刊的封面去掉了商品化,最为心慰。这两期刊物首篇登了叶圣陶老写的《"生活教育"——纪念陶行知先生》与梁漱溟老写的《怀念我敬佩的陶行知先生》重量级文章,均显示可喜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9月9日,中日素质教育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多年担任日本教育学会会长的资深教育家大田尧先生和我先后在论坛上演讲。大田尧先生已80多岁,依然精神矍铄,他的演讲也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创造的权利     
当前,苏联围绕《合作教育学》问题正在进行着热烈讨论。 本刊第四期登载了苏联《教师报》1986年10月18日发表的题为《合作教育学》的座谈纪要。这里继续公布苏联教育舆论界对《合作教育学》持扬赞态度和反对态度的有关材料:(1)《教师报》1986年12月13日编辑部文章“创造的权利”:(2)《教师报》1986年12月18日苏联教育科学院8位院士的联名文章“科学与实践的结合”;(3)《真理报》1987年4月4日社论“学校的革新活动——希望、欢乐和担忧的源头”;(4)《苏维埃教育学》杂志1987年第2期Ю·K·巴班斯基的文章“教育科学与教师的创造”。 这场讨论仍在继续中,讨论结果必将对苏联普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策三教授写的《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与钟启泉教授写的《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引发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最激烈最令人关注的论争。双方论争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对待知识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它所针对的问题是“一切为考试而教、一切为考试而学”的教育价值观对课程体系和学生人格的扭曲。近来,有些人对“素质教育”及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看法。任何真诚的学术观点都值得尊重,但观点只有在商榷和对话中才能显现真理性。有鉴于此,最近,有幸拜读了王策三先生的宏篇大论《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主持人注:本刊曾于2005年第3期、第4期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转载,下文简称为《“轻视知识”》),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0.
袁卫星 《师道》2004,(12):43-44
《师道》杂志约我为《朱永新教育集》写一篇书评,我应承下来,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倒不是厚厚10大卷,总计300多万字的《集》需要我用时间,甚或用心去阅读——在《集》出版前我就有幸阅读了其中的大部分字——而是近来我越来越发现,所谓读书易而得道难,要由追随之心转为自见之地,借阅读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