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化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相对独立性,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根据南阳师范学院化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现状以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引导任课教师进行有效的"课程思政"设计、建立系统的"课程思政"改革质量评价体系等建议,以期为"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课程思政"工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创新高校专业课教学模式,将"隐性思政"融入到专业课教学的各方面,实现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顺利转化,最终达到"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本文以机械专业制造类课程为例,分析机械专业制造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讨论机械专业制造类课程实践"课程思政"的新路径,探索机械专业课程在新时代实践"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储藏物害虫综合治理"是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储藏方向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肩负德育使命。该方向教学团队在分析"储藏物害虫综合治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优势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短板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思政教学目标、遴选思政教育切入点、创新融合教学方法、构建成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育德水平等途径探索课程思政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当下我国实现"立德树人"育才任务的重要举措,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育人战略主体。通过分析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车辆试验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入手,结合车辆工程专业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的现状和实际问题,提出"车辆试验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即明确课程特色与育人目标、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与价值塑造、教学方法改革等四方面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建设是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育人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培育和建设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方面,通过设立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项目从而探索出了三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包括嵌入式、支撑式和补充式,说明了三种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教学设计与实现,阐述了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项目的课程思政育人特点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为例,总结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提出专业课教师需改善知识结构,在考核方式和授课内容上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课课堂,发挥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育中的一种新教育理念,倡导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等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青年人的"四个自信"意识,增强年轻人的政治和国家认同.复旦大学政治学学科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政治学专业(含国际政治与公共行政)于2017年作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专业.我们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设计、实施和推进方式方法、课程思政探索方面的一些经验体会,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国内高校政治学以及其他人文社科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高校教师,应意识到开展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挖掘各类思政元素,探索专业课育人新方法。文章以"鱼类育种学"课程为例,探索将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的途径,力求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市场教育”与“计划教育”两者间的利弊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拓建设和发展规范“教育市场”的主线,同时指出发展人才市场对发展“教育市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理论是一种人为的建构,其目的是解释现实或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实,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建构相对匮乏。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问题驱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政策驱动,但无论高等教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实践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引领。所谓"高等教育理论"不是从其他学科移植来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而是从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出发所建构的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资源,"高等教育理论"则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渡”、“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权衡”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各组成部分既是相互独立,各有特殊任务,都是缺一不可,不能相互相取代,同时它又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常常共存于一项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结合对《家有儿女》的动态文本分析,着重探讨"教育如何给予孩子快乐"、"快乐教育之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等问题,以揭示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快乐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人类无限膨胀的"自我"意识覆盖了其整个活动领域,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践踏师生和谐关系、侵犯学习者主体性的"过度教育",它是人类操控自然欲望在教育领域的"移情"式体现。"过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教授行为的过度、理论知识强调的过度、学习动机外化的过度以及成人化观念的过度。"过度教育"容易导致学习者纯粹性认知片面发展,主体完整性丧失;内在主体性抽空,社会工具性畸形;独立品格萎缩,依赖品格形成;本源兴趣销蚀,质疑精神钝化。实现"过度教育"的回归,教育者就要关注学习者作为人的独特的生命体存在,关注学习者在实践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以适度的教促成学的自然效果,生成学习者自我的主体感,达成学习者的自然需求、能力与意义,使教育真正成就人的自然性与本真性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回顾及"高层人士"(教育界从事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到"基层"(中小学)作用的具体分析,旨在大力提倡"高层人士"到"基层",为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水平、整体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种“帮教”性质上的“扶差”教育,它的基点是预防性的,因此,在正确认识“留守”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留守”本身的正面的教育意义,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塑造为一种“特色教育”,通过“留守”本身所蕴藏的教育内容来预防“留守儿童”所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另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诊所教育”与实践性法律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实践教学存在不足。通过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方法到法律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给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职业技能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带来创新;分析了我国目前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引进"法律诊所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为高等院校开展法学实践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师范教育”的终结性和一次性的教师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模式与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理念,是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