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确立自我风格以及市场体系的丰富内涵,因此,对品牌要素进行研究,可以确认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轨迹--制造、设计、创造,其中品牌要素为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宁波"红帮"教育体现了高职教育路径的全面构建.品牌路径对接,基地路径对接,高职教育路径对接,是宁波纺织服装教育的传统和创新所在.  相似文献   

2.
"技能本位"推动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同时也使高职教育陷入了困境。学生人文精神的滑落,"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后劲不足,迫使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寻找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专业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的重要载体,有望为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带来转机。文章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分析高职专业教育"技能本位"的困境,指出"文化育人"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提出了高职专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四个依托"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专业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对接的六大文化体系,并为高职教育的理念转型升级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正>策划人语为了"对接"的对话忻叶从江苏省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至今,已经2年有余。一开始,试点项目主要是在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和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范围内开展。首批共71个项目进行试点,其中"中高职3+2(含4+2)或3+3分段培养"项目45项,"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5项,"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  相似文献   

4.
要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进一步深化其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并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分析郑州都市圈与漯河市高职教育现状,从城市对接的角度解决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问题,以促进漯河市与郑州都市圈高职教育发展,全方位解决高职教育的同城对接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培养建设人才,既是高职教育为"三农"服务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其拓展办学空间的需要。文章提出了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有效对接的途径和建议,旨在实现高职教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6.
陈颖 《广西教育》2022,(15):119-121+126
本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取多重保障提升双创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开展校企联合打造对接产业双创教育的发展平台两大策略,探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全方位提升师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广西6 300亿重金打造西江经济带随之展开,这对于广西的高职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如何对接这一经济带的发展已经成为广西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迫切现实问题。通过对西江经济带的人才需求分析和广西高职教育对接"珠江-西江经济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提出了针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视域下广西高职建设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外贸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外贸类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与外贸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必经之路,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须之选。本文分析校企文化内涵与构成的异同,提出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对建设有外贸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校企共育"是高职院校联合区域企业共同培养合作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与区域企业在达成人才共育理念共识基础上的对接性人才培养措施与手段。它既是高职院校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域企业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选择。"校企共育"需要以"人才供需联合体"和"共育性人才培养机制"为保障,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对接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将有力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供需对接、人才能力对接和人才成长对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接产业是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本质体现,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组建职教集团,发挥行业协会纽带作用,实施"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对接产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效平台,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对接产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加快职教立法进程,可先实行地方立法而后推动国家立法,形成对接产业、工学结合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沿海开发是南通高职教育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是促进自身大发展的战略机遇,目前在经费投入、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与沿海开发的产业发展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根据南通区域经济发展和沿海开发的特点,结合南通高职教育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期更好地为沿海开发培养优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职院校育人环境变化呈现出新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素材,也对其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本文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在阐述学院校企文化对接发展实践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校企文化对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根据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建设内涵与现状分析,探索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策略主要是:全程对接,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融合,将企业文化汇集到校园文化的全方位。  相似文献   

14.
南通要实现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 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教育支撑。南通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对南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向南通的教育人士提出了一个严峻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南通教育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两并举"是指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两并举"开放式高职教育可实现"四个对接",即高职专业建设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培训模块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对接。实施"两并举"开放式高职教育要注重共商共订课程体系、共建共享教育培训资源、互聘互培教师队伍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订单培养的条件与特征及其在推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对接中的重要作用,从高职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实施"订单培养"的具体措施,并对高职教育与产业有效对接进行了系统思考,期望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面向人才市场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业已形成共识,但专业如何与市场对接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专业与行业对接,方向与岗位对接,课程与能力对接,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对接"的四对接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实施思路,分析了该模式实施面临的两大困境,并提出了高职教育产品市场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职英语"多维度、互动性、开放式"评价机制是一种全方位评价模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高职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职英语"多维度、互动性、开放式"评价机制的认知,提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多维度、互动性、开放式"的评价机制的有效途径,从而使"教"和"评"实现真正意义的对接,形成良性的反驳效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甚至明确要求实训教学在总的教学课时的比重要大于50%;同时,强调高职办学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强调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不仅在技术上要"零距离",更重要的是在生产理念、管理手段、价值取向等全方位的"零距离"对接,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这一对接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文章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嫁接,而不仅仅是仪器设备的移入。基于这个视角进行讨论,提出文化大气候、品牌文化、质量文化、执行力文化等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当前高职学生创业现状以及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创新、创业"为教育目标,从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取向、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丰富创业教育资源、全方位建立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五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提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