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灭菌茶园土壤施入混合菌肥,探讨茶叶专用菌肥微生物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存活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肥细菌生长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温度为25℃,pH4左右的酸性土壤石灰添加量为0.4-0.8%(约土壤pH6.6-7.3)为宜;制约菌肥放线菌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因素主要为土壤pH和含水量,以土壤pH6.6-7.3,含水量为15-20%为宜.土壤环境因素对菌肥真菌生长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pH、水分和温度,酸性土壤最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
氧化淀粉控释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研究了氧化淀粉替代海藻酸钠的可能性,系统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氧化淀粉性能的影响,包括反应温度、pH值、淀粉乳浓度、氧化剂用量等因素及其各种条件下的羧基含量。实验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淀粉乳浓度的增加,氧化剂用量的增加,羧基含量有所增加。温度影响反应速度,温度对羧基含量影响不显著,考察了自制备氧化淀粉的成膜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湿热处理条件对甘薯淀粉糊理化性质的影响.甘薯淀粉经不同湿热条件处理后,通过测定其透光率、溶胀度、凝沉性及冻融稳定性,分析了湿热处理水分、温度、时间、水改变对甘薯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不同处理条件下甘薯淀粉糊的溶解性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湿热处理水分质量分数(10%~30%)的升高,淀粉糊的透光率从11.43%降至3.5%,呈逐渐下降趋势.凝沉性逐渐减弱,膨胀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冻融稳定性增强.改变湿热处理温度(90~130℃),淀粉糊的透光率均低于原淀粉(8.87%),且静置后所得上清液体积都远远大于原淀粉,凝沉稳定性下降,而膨胀度均高于原淀粉(2.82),呈现先增后减趋势.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淀粉糊的透光率和凝沉性逐渐增加,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则呈现无规律变化.电镜扫描分析显示,经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会发生明显皱缩,部分颗粒有粘结现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改性淀粉凝胶化性质的研究表明:淀粉糊粘度受浓度、温度、pH值和分散剂的影响。改性淀粉凝胶化性质的研究是将其成功应用于高性能陶瓷原位凝固成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深入探讨改性淀粉对成型后坯体性能影响规律的基本依据,其中淀粉糊化温度是决定Al2O3陶瓷浆料凝固成型温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以F3(Trichodermasp.)、F5(Aspergillussp.)、F6(Aspergillussp.)为石油降解菌,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石油浓度、振荡速度、初始pH、菌液投加量对各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对各微生物降解石油以及它们自身的生长都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各单菌降解石油的最佳单因素条件.为利用微生物治理石油污染环境提供了一些基本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变化与之密切相关,研究不同环境下土壤细菌特征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环境土壤细菌进行培养与分析,并研究了其土壤细菌菌落在不同温度、酸度及不同土层深度时细菌菌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以菜地里的土壤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为1.0× 108cfu/g,湖边土壤的细菌数量最少,为6.67×107cfu/g.本培养实验表明,大多细菌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为pH≈7,土层深度为10cm,温度30℃~40℃的条件下.所以,适宜的环境及人为施肥与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和十二烯基丁二酸酐为原料制备酯化淀粉,讨论了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淀粉乳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30%淀粉乳,反应时间为7h,反应温度为35%,pH值为9-10,制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380。  相似文献   

8.
郑虹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5):114-119
用刚果红染色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高效产纤维素酶的菌株CMC-Z,经菌落形态观察及镜检,初步鉴定为放线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等试验对CMC-Z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碳源、氮源最佳添加量分别为可溶性淀粉1%、明胶2%;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7.5%,培养基初始pH 7.0,装量100 m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 h.通过方差和极差分析,表明影响菌株CMC-Z纤维素酶产生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可溶性淀粉浓度〉初始pH〉装量〉明胶浓度〉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经优化后,其酶活可达到38.37 u.mL-1.  相似文献   

9.
在水相碱性条件下,通过改变丁二酸酐对玉米淀粉的投料比,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度的丁二酸酯淀粉。通过性能对比试验,系统研究了丁二酸酯化变性对玉米淀粉糊凝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取代度范围内,随着丁二酸酯化程度的提高,玉米淀粉糊的粘度明显升高,冷热粘度差越来越小,透明度得到明显改善,淀粉糊的凝沉速度和凝沉程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提高,此种变性方式有益于改善玉米淀粉糊的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不同活化时间的木薯淀粉为原料,CuSO4为催化荆,H2O2为氧化剂干法制备氧化淀粉,并以钙离子配合能力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羧基含量、pH值、温度、钙离子浓度、配合时间等因素对木薯氧化淀粉软化硬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木薯氧化淀粉软化硬水的能力有显著的影响.由活化60min的木薯淀粉制得的氧化淀粉当羧基含量为0.49%及0.84%时,在体系pH值10、温度30℃、钙离子浓度4mmol/L、配合时间20min的条件下钙离子的配合量分别为106.7mg/g及136.70mg/g,而在相同条件下,由原木薯淀粉制得的氧化淀粉当羧基含为0.49%时,钙离子的配合量仅为48.0mg/g.  相似文献   

11.
生淀粉糖化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23原生质体为对象,经激光、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选育出高产生淀粉糖化酶突变株黑曲霉NL-3,其生淀粉酶活力为156μ/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4.5,30℃,72小时.K~+、Mg~(2+)对NL—3产生淀粉糖化酶有促进作用;Z_n~(2+)对产酶有抑制作用.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以玉米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50℃,最适pH4.5;以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60℃,最适pH4.0—4.5.酶在60℃保温15分钟,玉米淀粉为底物的酶剩余活力80%.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废物的酶剩余活力98%.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制取酯化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可溶性淀粉作为实验淀粉原料,采用乙酸酐作为酯化剂,对可溶性淀粉进行酯化改性.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酸酐用量为9%,反应时间为90min,Na OH溶液浓度为0.5mol/L,其中乙酸酐用量对取代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甲醛为Ⅰ类致癌物,在土壤环境中稳定,并能通过迁移扩大污染.工业企业区土壤中吸附的甲醛含量可高达180-720mg/kg干土.本研究针对部分工业企业区土壤中甲醛含量高的现状,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甲醛污染物进行去除.实验探讨了茶皂素的浓度、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茶皂素浓度为5.0g/L,反应温度为60℃,pH为4.00,反应时间12h下,甲醛去除率为99.17%.说明茶皂素对土壤中的甲醛有很好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提取的红薯淀粉,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载药淀粉微球,然后探究其在不同的温度、不同pH溶液、不同的时间段载﹑缓释放阿莫西林情况.基于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y-Mass Sperctrometer,HPLC-MS)对阿莫西林溶液浓度进行测定,通过浓度的变化,判断载﹑缓释放的最优条件.结果说明该淀粉微球具有一定的缓慢释放性能.最终确定的缓释放条件为:药与淀粉微球质量比1∶5,模拟体内小肠酸性pH=6.864,缓释放时间为2 h后,缓释放量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紫金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和pH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均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养分如DOC、有效氮和有效磷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土壤碳分解酶、氮分解酶和磷分解酶也随着海拔升高而活性降低。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对海拔升高反应敏感,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降低影响了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使得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较多;而在低海拔处土壤酶活性较强,土壤有机质分解迅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作氧化剂在拟均相体系中制备了双醛淀粉,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高碘酸钠的浓度、反应pH值、高碘酸钠与淀粉摩尔对产品中双醛含量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范围内,制得了双醛含量在64.1%~90.3%的双醛淀粉。  相似文献   

17.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作氧化剂在拟均相体系中制备了双醛淀粉,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高碘酸钠的浓度、反应pH值、高碘酸钠与淀粉摩尔对产品中双醛含量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范围内,制得了双醛含量在64.1%~90.3%的双醛淀粉。  相似文献   

18.
“唾液能消化淀粉”的实验,有一个班全失败了,没加唾液的试管里的淀粉变成了蓝黑色,加了唾液的试管里的淀粉糊也变成了蓝黑色。究其原因,完全是我的随意性造成的。 补做这个实验时,我先作检讨。我说,上节课实验失败,原因有三:书上说是稀薄的淀粉糊,而我给你们准备的是粘稠的淀粉糊;书  相似文献   

19.
以菠萝蜜种仁淀粉为原料,采用β-淀粉酶(酶活为91500U/g)单酶法制备麦芽糖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为:淀粉乳质量浓度20g/100mL、按质量分数加酶8%、pH5.5、(糖化)水解温度54℃、糖化时间8h。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淀粉转化率为41.6%,麦芽糖得率为47.5%。粗产品再经浓缩,得到的麦芽糖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为75%,色泽淡黄、体态均一透明、粘稠,具有麦芽糖香味,适合作为食品和食品辅料。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材<生物·必修3>增设了一个探究活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其中参考案例1"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提供的实验设计如下: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由此不少教师联想到萨克斯所设计的"探究植物在光下是否产生淀粉"实验,做出这样推理:叶片不做处理的曝光部位(自然状态)是对照组,做处理遮光处理的部位是实验组.而之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遮光部位是对照组".孰对孰错?对于如何辨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一问题,众多教师存在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