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多元并存的一元主导"辩证方法论原则.价值观多元化的深刻基础在于现实生活中主体存在的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也是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必然结果.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性是大学生主体性和自觉性日益增强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多元并存的一元主导"方法论原则的具体途径是要将"尊重人"的教育过程与"塑造人"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尊重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成因,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文化认同与文化)中突相生相伴,文化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导致文化认同危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了困境与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视角思考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包括: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剖析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地位,培育大学生文化强国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思敏 《教育探索》2008,(9):122-123
全球化境遇中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影响大学生的心灵和谐。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改进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要适应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寻求一种应对价值观世界中的“多元性”的教育理念:在多元文化的统一中把握机遇,并用和谐的方式解决多元中矛盾的理念;追求和谐,却不放弃在斗争中强化主流的理念。要秉持适应大学生心灵世界的价值观教育理念,找寻高校德育课程改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得到认同的路径是通过多样化的思想灌输和生活濡化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勇于和善于对当前社会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理性深入思考与分析,教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日益完善的特殊时期,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教育模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尤其体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现实的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教育,进而促进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重塑,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价值观体系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价值观的特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启示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应坚持“新集体主义”的一元价值导向,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多元价值取向,坚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复杂多元的职业发展环境条件下,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中个体本位价值倾向突出,缺乏群体职业价值认同,普遍出现了职业价值困惑,影响了职业价值观的成熟和稳定。大学期间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最佳时期,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有利条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本着"以人为本"和"开放包容"的原则,摒弃传统一元思维定势,开展多元范式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构建和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用一元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的迫切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的理论教育到理论的心理内化再到具体落实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工程。文章从学科融合、行为规范外化、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教育、榜样教育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路径,为提高培育实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健全人格、善学成才、创业创新等方面。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发挥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尊重大学生多元的价值取向,既要贴近现实生活,尊重大学生成长需求和个人发展,也要增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同时还要遵循教育规律,主客观相结合、内外因相统一,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3.
娄先革 《文教资料》2011,(17):117-118
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到来,价值观多元化的问题凸显出来,这对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构建和谐社会,探寻西方多元文化背景下价值观教育的发展轨迹,即经过三个阶段:价值澄清、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等,探讨适合我国当代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坚持多元价值观认同与一元价值观导向相结合;坚持价值自主选择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破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离墙,注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关系到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产生、延续和巩固,其内容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教育。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要确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原则,要推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深化与结构优化,要拓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渠道与途径,要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要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认同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文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其目的是实现人们对"共享价值"的认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教育。全球化境遇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冲突,导致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促进文化认同,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价值认同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代目标.目前,大学生价值认同教育出现了价值教育的机械性与价值认同的辩证性、主导价值教育与多元价值影响、理论指导与环境影响的矛盾.超越这些矛盾的关键是指向价值创造的智慧培植,具体要强调教育的互动成长过程、教育的现实依托和教育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元化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探讨了文化认同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联性,并提出了在文化认同视阈下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婷婷 《文教资料》2012,(18):101-102
纷繁激荡的时代背景,要求我们突破以往的视域局限,从一种更为宽广的文化视野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特别要战略性地处理好一元与多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实现一元指导思想与多元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公民素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思政课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成长中的指导价值,激励大学生完成从“兴趣”到“信念”的过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课题。本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多元文化检视,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文化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困境及文化诱因,进而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能路径: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新媒体文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